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3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
    甘州府衙大堂内,方重勇一脸古怪看着前来传旨的太监,搞不懂这厮过来是干啥的。

    之前他被授予甘州刺史的时候,有太监来传旨很正常,因为甘州是中州,刺史官阶是四品上。六品官以上的,必须皇帝亲自任命,不发圣旨任命是无效的。

    但现在方重勇很明白自己到底做过什么事情,这次的官职调动,百分百是贬官!

    贬官嘛,随便搞搞不就好了,还需要宫里专门派人,从长安一路走到甘州,一千多里路么?

    真的不嫌麻烦?

    “方使君,您这圣眷,真是无人可比啊。在下牛仙童,内侍省内谒者监,给方使君问声好。”

    这位叫牛仙童的中年宦官不动声色的说道,对着方重勇悄悄伸了伸手。

    红包不到手,保你命没有。开元年间的太监,外放传旨的时候,吃拿卡要是常态。

    地方官员不好好伺候,就等着被穿小鞋穿到死吧!

    “呃,你跟牛仙客牛尚书是亲戚么?”

    方重勇看着牛仙童,口气略有些轻佻的反问道。对牛仙童伸出的那只手,视而不见。

    “呃……这个,几百年应该是一家吧,哈哈,哈哈哈哈。”

    牛仙童面色僵硬的打哈哈说道,又悄悄把手伸了回去,尴尬到想立刻转身离开!

    “既然没关系……那没事了,牛内侍宣圣旨吧。”

    方重勇并不想跟这位明显想套近乎的牛仙童多说什么,他前世看过一本怪书,恰好记录了这位牛仙童宦官是怎么死的。

    这位倒霉的太监好像是因为什么事激怒了基哥,然后基哥下令严办。

    于是牛仙童先是被打了几百棍,然后又被挖心,最后被一个战功卓著,叫杨思勖的老宦官把挖出来的心给生吃了!

    这种限制级的剧情不该出现在历史书当中,志怪才是它的归宿才对。

    唐朝的宦官方重勇基本上就知道高力士那些人,但这个下场悲惨的牛仙童,让人想忘记都不行,实在是死得太过于“行为艺术”了。

    方重勇可不想跟这位倒霉蛋有什么瓜葛。

    “去甘州刺史,迁礼部祠部司员外郎,赴沙州公干。另授沙州团练使,豆卢军支度使,驻地药泉,不必赴沙州小城办差。”

    牛仙童的公鸭嗓子宣读圣旨,听得方重勇一脸懵逼。

    其中槽点实在太多,他都不知道要从哪里说起。

    作为一个拼命学习,每日读书不辍的“学霸”,方重勇已经把大唐官场的那些事情里里外外都摸明白了。

    这份缺了大德的官员任命,也不知道是哪位人才想出来的。

    跟叠buff差不多,简直离了个大谱!方重勇都想当面问问,是哪位大神能把这三个“废物”官职揉捏在一起,还看起来毫无违和的。

    礼部的祠部司,是专门管理佛寺的,给和尚加度牒什么的,就属于日常事务。主持国家级别的佛教庆典等活动,也是其管辖范围内的事情。

    员外郎是祠部司的二把手,看起来还有点权力。

    不过,中枢部门的权力,那得在任官员回到衙门才能发挥作用啊!在外地的中枢官员,连衙门的印信都没有呢!

    脱离了水的鱼,就一步都游不动了,这种现象也适用于大唐官场。

    把一个中枢的官员,派遣到两千里外的敦煌,又是管理佛教事业,方重勇用脚指头都能猜到,这是要出差为基哥修“功德碑”了!

    当然了,具体工作不是修,而是“盯着”!也就是说,啥也不用做,真正负责工程进度的人,是工部的相关官员。

    比如说开元时期修建的乐山大佛,朝廷就安排了专人前去监督,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孤例。

    敦煌那边依山而建的石佛数不胜数,自北魏开始就独树一帜,敦煌莫高窟天下闻名。祠部司员外郎去那边公干,说白了就是公费旅游的。只要看看修的佛像壁画,符不符合基哥所要求的“主旋律”即可。

    如果不符合要求,那就要整改,甚至是重做。这些事情,就由礼部祠部司员外郎盯着。

    简单点说,啥事都不用干,只不过出事了你来扛。

    能在这里埋坑的,一定是个超级老硬币!

    方重勇在心中大骂基哥无耻。

    至于沙州团练使就好说了,团练使是负责训练团结兵的,却没有兵权,无法调动军队,也无法招募兵员。

    不过有一点耐人寻味的是:因为沙州粮食不足,所以沙州的豆卢军一直在严控兵员,缺了马上补。当地农业人口比例比河西走廊其他各州要低不少,有很多适合当兵的脱产人口。

    方重勇之前当甘州刺史,就审批了不少公文,都是往沙州那边转运粮秣的。

    所以说沙州那边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养半脱产的团结兵,本地民风彪悍也没必要养团结兵。

    这个职务在沙州本地大概只能哄小孩,啥事也办不了。

    而最坑爹的职务就是豆卢军支度使了。

    因为河西诸军当中,唯有兵员三万三的赤水军,是有单独的支度使,财政上有一些独立性。而兵员仅4300的豆卢军,此前根本没有设“支度使”这个职务!

    这个事情也很好理解,一个人有一百亿的财产肯定要找“财务助理”帮忙管钱,而只有一万块的话,那还是多担心一下自己将来的生计比较好!

    兵员都没超过五千的豆卢军,后勤压力要比赤水军小得多,当然没必要专门去设一个“支度使”的职务了。

    凉州节度府下面本身就有支度使,负责麾下各军的财政支出。

    也就是说,这个什么“豆卢军支度使”的职务,是朝廷最近才“发明”出来的,方衙内就是豆卢军的第一任支度使……极有可能也是最后一任了。

    所以说担任这个官职的人,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完全没有参考,也完全没有明确说法。

    如果方重勇愿意,他啥也不做都没什么关系,因为河西节度府和豆卢军之间的固有系统本身就运行顺畅,而且类似官职并不在李林甫此刻还在编撰的《唐六典》里面。

    洋洋洒洒的三个官职,看上去很唬人。然而仔细分析以后却发现……貌似什么也不用做。

    方重勇面无表情的双手接过圣旨,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牛内侍可以回去复命了。”

    他现在连客套都懒得跟对方客套了。

    看到方重勇如此不识趣,牛仙童真想甩袖子就闪人。但是他的事情还没办法,只能憋着内心的恶气,言语不善对着方重勇说道:“圣人还有一封亲笔信交给使君的……哦,现在已经不是使君,而是员外了。”

    他不情不愿的从袖口的拿出一封信,心中暗骂方重勇这个毛孩子不懂礼数。

    按照“正常”的情况,方重勇应该对他好言恭维客套一番,随后献上“跑路钱”。然后牛仙童再“礼尚往来”的将圣人的亲笔信给方重勇。

    套路应该这么走才对呀!

    牛仙童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么在想,也搞不懂对方为什么当了京官却一点都不高兴,反正对方不讨好自己就是不对,等回到长安后,有这一位好看的!

    他在心中暗暗发狠,却是对方重勇皮笑肉不笑的叉手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离开了甘州府衙。

    拿着这份内容复杂,套路深厚的圣旨,方重勇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刚才牛仙童对自己的称呼。

    现在他已经不是方使君,而是方员外了!

    脑子里出现前世电视剧中那些富态又挺着大肚子的“员外”,方重勇感觉略有些微妙。

    好像自己已经进入了大唐官场这个光怪陆离的奇葩圈子,并成为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另类。

    “使君,这……”

    严庄一脸苦笑的凑过来询问道,现在甘州府衙基本上都知道方重勇被调职这件事了。

    唐代官员一般任期都是四年,四年后轮转等待选官。这个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是几十年,短的立刻就走马上任。但像方重勇这样频繁调职的人,还真不多见。

    足以见得前途远大。

    根据后来白居易在史书中的吐槽,大唐官员要是不轮换个二十次以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官运亨通”。一辈子轮换三四次就没声息,后面苦等几十年的官场卢瑟大有人在。

    换官职换得勤快不但不是倒霉蛋,反倒是潜力巨大的象征。

    “我在那边站稳脚跟以后,就想办法调度伱过去。或者你现在就辞官,作为我的僚属一同前往?”

    方重勇将严庄拉到一边问道。

    “当然是跟着使君……员外一起了!这鸟县尉谁想干谁去干就得了!”

    严庄咬了咬牙说道。

    听到这话,方重勇略有些意外,随后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县尉通常是不得志,没有后台的科举中举之人的第一个官职。但凡有点后台的明经科都是不愿意去的,更别提进士了。

    这个官职概括就是:权小事多麻烦大!

    虽然“理论上”的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但实际上县里芝麻绿豆的事情都归县尉管。比如说张掖县这边,要跟张掖城外的城旁沟通,那能县令出马么?肯定是县尉去公事公办,公事办不了以后再来想别的办法啊!

    这是“入流官”中的底层存在,严庄其实一点也不稀罕。

    在方重勇身边可以当个“不入流”的佐事官,说白了就是类似师爷一般的人物,却又带编制,只不过是方重勇给他发俸禄而已。

    “方员外,到偏远地方赴任的中枢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厨子、舞女、医官、僚佐、护卫。员外何不在甘州本地请一些人?”

    严庄压低声音问道。

    方重勇一愣,随即暗搓搓的想:

    方大福会做饭,算是厨子,跟阿段一起都是护卫。

    阿娜耶是正牌医官家庭出身的,懂医术,又是西域胡女的后代,勉强也算是个医官和舞女了。

    严庄当僚佐处理一些日常小事务,身边还有方来鹊这位佛门“圣子”。

    这个阵容虽然低配了点,倒也挺齐整的。

    “不用了,人多了麻烦,现在身边人都是信得过的。真正需要人手的话,以后再说。”

    方重勇摆了摆手,无可奈何的说道。

    一路向东变成了一路向西。敦煌是大唐兵马可以完全实控的最后一站,看似更西边还有广袤的西域,实则敦煌才是大唐力量持续投射的边缘。

    再往西,大唐的国力也好,军力也好,便无法面面俱到,四处都是漏洞。

    基哥给他的这个安排,还真是……挺微妙的。

    “狗X的,快入冬了在沙漠里面赶路,基哥真是平日里不积德啊!”

    走出府衙大门的时候,方重勇感受着风中的阵阵寒意,忍不住开口骂了一句。这要是不能按期到达沙州,又是一堆麻烦事。

    而在冬天的沙漠中赶路,会让人酸爽到浑身抽搐。前世有过糟糕体验的方重勇,实在是不想大冬天的顶着风雪去沙州。

    ……

    九姓铁勒逐渐形成于突厥称雄的时期,并臣服于突厥,保持了自身部落的独立性。

    这便是草原帝国的组织模式,它没法维持太大的编制,只能以小部落构成大部落,一级一级往上凑成一个“帝国”。

    九姓铁勒逐渐形成了回纥、仆固、同罗、拔野(也)古、思结、契苾、浑、拔悉蜜、葛逻禄等,这里的“九”其实也不是定数,而是多的意思。

    开元时期,九姓铁勒中的回纥最为强大。

    开元二十七年秋,在幽州节度使方有德的谋划下,李隆基下达密旨,与九姓铁勒结盟,并依照方有德之策,将草原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九块。

    约定待消灭突厥,瓜分其地后,各部便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地盘迁徙。

    至于后续有什么矛盾要扯皮的,可以再商议。将消灭突厥定为最紧要事件。

    与大唐边境接壤的拔野古部率先发难,契苾、仆固、葛逻禄等部也依次起兵,合攻突厥牙帐。

    屯兵碛口的方有德按兵不动,只是命朔方节度使提供粮秣。

    一直在这场乱局中观摩的回纥诸部,终于按捺不住,南下攻打后突厥汗国的牙帐。以回纥入局为标志,大唐北方草原再次进入乱局时代!

    突厥人阵脚大乱,连忙从河西以北的峡口山退兵,但却为时已晚。

    等他们回到突厥牙帐的时候,正好遇到因为下场晚了,什么都没捞到的回纥骑兵。

    双方在突厥汗国牙帐以北的毗伽可汗碑附近爆发了激战!突厥人大败,被回纥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自此,突厥汗国覆灭,被九姓铁勒取代。这时候的方有德,正带着五千精骑前往铁勒各部,带兵展示军威,每到一处,便要求该部酋长前往朔方军驻地灵州开会,等待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接见!

    不得不说,这一幕相当的讽刺。

    因为就在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为了专心应付吐蕃,突厥与大唐的关系转好,突厥毗伽可汗尊唐玄宗为父。于是在牙帐附近树立了毗伽可汗碑。碑文里大量记录了(及吹嘘)了毗伽可汗的“丰功伟绩”。

    比如说今天干掉了哪一支铁勒,明天又殴打了契丹人什么的,连开元初劫掠山丹马场的事情都有记载。

    没想到他没过多久就被毒死了,后突厥汗国也四分五裂,最后灭亡。

    第二章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