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大,朱贺不敢跟别人说,对父祖都绝口不言。
但这天傍晚,他听到一个令他恐惧万分的消息,那天跟他对饮的赵志邦失踪好几天了,赵府的管家来询问朱贺是否知晓情况。
朱贺的冷汗当即流了下来,他仔细回想那天的情形,距离那个胖子最近的几个人都有谁。
勉强让自己镇定下来之后,朱贺叫来一个家丁,让他去谪仙酒楼,问问掌柜的情况。
然后朱贺又让人把大门紧闭,把家里所有二十几个家丁都叫来,让他们拿上刀枪棍棒,提高警惕守护宅邸。
部署完之后,朱贺双腿颤抖着去跟父祖汇报,正好这天,朱贺的弟弟朱力也在家,朱瑶朱开山和朱力听了朱贺的讲述和猜想后,都万分惊骇。
朱力赶紧道,“大哥,去打听那个掌柜的有什么用啊?咱们应该立刻跟官府汇报,让衙门派人保护咱们家!”
“不行!”
“不妥!”
朱瑶朱开山父子同时摇头,朱瑶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朱开山也五十出头,两人当即想到最可怕的情况。
朱开山声音战栗道,“报告官府,官府可能会把我们……都抓起来!不,可能直接杀了!”
“是的,他们怕被牵连到!”朱贺咬着牙齿道。
朱力急道,“不会吧?这些年咱们家跟衙门的关系……”说到这里,他止住了,遇到皇权更迭这种天大的事,关系再好也没用!
怎么办?朱家四人紧锁眉头商议。
夜幕降临,派出去的家丁带回来噩耗,谪仙酒楼掌柜的夫妇前天晚上死在家里。
当时距离胖子最近的四个人,除了伙计就是掌柜的,以及二楼窗口的朱贺与赵志邦两人,而现在,死了两个失踪了一个,失踪的赵志邦不用想,肯定已经遇害。
朱贺面色苍白,他知道他为什么活着了,因为这几天他没出门,自己家家丁多,那些人没敢闯进府里杀人。
“按照大哥讲的,其实除了那伙计,其他人未见得听到那胖子说什么啊?”朱力急的都要哭了,小脸煞白。
朱开山紧锁眉头,道,“他们怀疑了就要杀人的,毕竟这是天大的事!不敢让消息泄露。”
说完,他起身对两个儿子道,“你们赶紧带着祖父躲进地窖,我带着家丁守卫!”
“不!”朱瑶制止,老家伙像鱼鹰一样干瘦,本来整日躺在躺椅里的,此时一下子坐直了身体。
他对儿子和两个孙子吩咐道,“你们马上让家丁出门去,到大街上、到所有的酒楼茶楼去宣扬,就说南京监国的福王是假的!等消息扩散开,他们只杀咱们家人就没用了!快去!你们也都分散开出去!”
人老精鬼老灵,既然官府也不可靠,也保护不了朱家,老头子把水搅浑、把事闹大的主意是最好的,朱开山和朱贺、朱力当即点头,就要出门去。
这时候,四人听到前院一声惨叫声传来……
林火根担任监国的第二天,便试图抓兵权,翻阅了南京京营将领名单,发现了刘肇基,当即令他觐见。
接到内监传旨时候,刘肇基正在家里翻整小院内的花圃,听说监国殿下要见他,他先是一阵错愕,继而大喜。
他是南直隶淮安府赣榆县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世袭指挥佥事,在辽东从军,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
崇祯十三年三月,清军围攻锦州,辽东总兵刘肇基奉命与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往支援,吴三桂被困,刘肇基以损失一千人的代价将其救出。
七月,刘肇基率部与曹变蛟等人,破清军于黄土台及松山、杏山。
九月,复战杏山,刘肇基兵少退却。洪承畴甄别诸将,解刘肇基职,让王廷臣代替他的职务。
之后的两年,刘肇基闲置在家,然后被晋升为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场这个闲职。
从闲置到闲职,沙场骁将刘肇基当然郁闷,非是他不想练兵,而是留都京营一片稀烂,军将们一味吃空饷,卫所兵不能糊口去打长工短工,他连士兵都召集不起来。
“臣刘肇基叩见监国殿下!”
“刘将军请起。”
林火根说完,起身来到刘肇基面前,端详他粗犷硬挺的容貌,想起他有些悲壮的结局,多少有些唏嘘感慨。
前一世弘光政权建立后,史可法被排挤出京,督师淮扬,刘肇基自请从征效力。史可法令其率兵驻扎宿迁,防守淮河一线。
第二年,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命附近驻军增援,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
刘肇基勘察地形后认为,扬州城地形较低,城外能俯瞰城内,应该将城池附近的树木砍掉,否则于己不利。
史可法的答复是:那是人家的祖坟,不忍心砍伐。
守城力量不足,刘肇基建议:借助地势条件,引淮河水淹清军大本营。
史可法断然拒绝,言道:用水攻,城中的百姓也会淹死,此计万万不可。
其实刘肇基的建议都是十分正确的,奈何史可法迂腐不知兵。之后,清军的红衣大炮运到了,炮声轰鸣,城墙坍塌,扬州陷落。
城破之后,刘肇基率部与清兵死战,格杀数百人,最后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刘肇基战死。
史可法被俘遇难。
清乾隆年间重修史书,嘉奖明末殉难武将,因刘肇基忠于明朝,特赐谥号‘忠烈’。
清军南下后,那些卖国求荣的南明军官将领排着队、争先恐后向清军投降,相比于他们的卑劣无耻,刘肇基爱国爱民、死的慷慨壮烈。
“如非洪承畴错误地将将军解职,将军估计早已战死沙场,孤此时手里少一大将矣!”林火根十分诚恳道。
刘肇基听监国殿下如此抬举,且感情真挚,不由地一阵感动,他抿着嘴拱手道,“殿下过誉了。”
林火根赐座,然后问道,“孤准备让将军整顿南京京营,如何?”
刘肇基听了,沉吟道,“殿下整军是为了抵御清军南下吗?”
林火根点头,刘肇基直言道,“殿下,与其整顿京营,莫不如在民间重新招纳敦实朴质之农夫,三个月便可成兵。”
见到监国疑问眼神,刘肇基补充道,“江南百年未闻战事,南京京营已经彻底烂透了,那些人名为军兵,实则都是小商贩、地痞,油滑不能用。”
林火根让刘肇基细讲,刘肇基便将知道的详情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