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宋献策听了,微微摇头。
大顺军自攻克太原后,便兵分三路直扑京城,期间,军师宋献策认为,立刻攻下北京城、取代崇祯帝,大顺政权就不得不把北方和中原这个沉重而破烂的包袱背在身上,极其容易深陷泥淖而难以自拔。
而在明朝控制下的、富庶的江南地区则会独立,形成南北对抗之势,而且除了江南,北边还有满清东虏的威胁,届时,大顺政权将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危机四伏中,更可能让四川的张献忠得了便宜。
于是宋献策建议,跟崇祯谈判,得到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然后再图进展。
但是,一向对军师言听计从的李自成,这次却没有听从宋献策的建议,他认为大顺军一路摧枯拉朽,可以轻易平定江南和张献忠等人,就是东北的鞑子,李自成也没有放在眼里。
加之刘宗敏、牛金星等人皆不同意宋献策的提议,最主要的是,大顺皇帝只是僭越,拿下北京城坐上龙椅后,他李自成才是中国的皇帝,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显赫名声。
李自成被皇帝宝座的金碧辉煌引诱,忽视了皇位下边熔岩暗涌的火山。
牛金星话音刚落,刘宗敏、喻上猷、田见秀、顾君恩等人纷纷建言,众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天下轻易可取,宜当迅速拿下京师。
只有李岩看了看宋献策,没有做声。
二人是多年知交,互相敬重,在进军北京城一事上也都主张持重,认为以巩固中原和与民图治为当务之急,占领山西与山东后,应暂缓向北京进兵,方是万全之策。
然而,李自成和刘宗敏锐意东征,新近从龙之臣都巴不得早破北京、覆灭明朝,都打顺风旗,大顺朝廷上下几乎全是赞同北伐幽燕之声。
二人的意见根本没人理会。
李自成见部下士气高昂,颔首道,“既然如此,捷轩,”他看着刘宗敏道,“明日你指挥大军全力攻城,大概多少时日能破城?”
“陛下,半月必然破城!”刘宗敏拱手,凛然道。
他大约四十来岁年纪,身材魁梧、神态慓悍,内穿铁甲、外披半旧八团花紫缎旧斗篷,在整个大顺军中,一直以来都是二号人物,很得将士们拥戴。
李自成听了哈哈大笑,得意至极的他回想一路起兵的不容易,但终于,自己还是走到了北京城下,即将登上权力巅峰。
……
与城外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志得意满不同,紫禁城内的崇祯帝朱由检面带愁苦忧容。
大明天子连日来食不下咽、夜不成寐,此时的他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
他今年才三十三岁,但头发已白,眼角尽是鱼尾纹。
崇祯端着手中的建窑茶盏,入神地想着心事。
此时的大明,江北、湖广、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大半个中国,无处不是灾荒惨重,无处不有叛乱。
即便是长江以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灾荒和骚乱,甚至像苏州和嘉兴一带的所谓鱼米之乡,也遇到旱灾、蝗灾,粮价腾贵,不断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抢粮闹事。
当然,这些往日的烦恼,已经算不得烦恼了,至少皇帝此时没心思考虑这些了。
李闯大军围城,皇帝下旨急调的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人,没有一个来京师勤王。
在万分艰难之际,皇帝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也无一人响应。
大明天子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此时的局面已经恶劣到极点。
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宵衣旰食、夕惕朝乾,自从继位后,宫中几乎从无宴乐之事。
但自从他治理江山以来,国家情况却愈来愈糟,由于连年的灾荒,农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烧整个华夏大地,后金不断侵扰的边疆,导致军费不断激增,而税收却无法跟上。
国事如焚,崇祯不敢懈怠,但他日夜忙碌的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这个紫禁城中的囚徒,继位开始对局势认识不清,完全依赖东林党官员,登基几年后,对整个局势有了基本认识,但是,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
被削弱的朝廷军事力量,最终也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终于引来李闯围城。
这天晚上,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回到宫中,崇祯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然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等人自尽。
刘宗敏向李自成承诺半月破城,是考虑到北京毕竟是京师,墙高沟深,当年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也无可奈何,但此时已非当年,守城的三大营残兵们都没有心思守城了。
十九日凌晨,把守彰义门的官军和太监未等敌人进攻,便主动开城,与此同时,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进城。
大顺军整队进入外城,占领了各处十字路口和重要街道,其他外城诸门也都随着开了。
得知贼兵进城,崇祯大惊失色,他带着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重返皇宫,他命人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最后,崇祯在煤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自尽之前,皇帝在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着绣飞龙和潮水的淡青色箭袖绸袍,腰系杏黄丝绦,头戴宽檐白毡帽,骑着乌龙驹缓辔徐行,从德胜门入城。
他本就身材魁梧,今日身穿戎装、腰挂宝剑,骑在高大雄骏的乌龙驹上,更显威严英雄气概。
沿路警跸、仪仗前导、群臣扈从,左右路旁香炉中烧着檀香,轻烟氤氲,香满通衢。
大顺皇帝入城不久,除了刘宗敏等人,就看见几百蟒袍玉带、冠服整齐的明朝官员跪地迎驾。
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御营亲军前后扈从,进德胜门后从西单牌楼向东,转上西长安街,沿街两旁尽是香案,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
目睹这一切,李自成心中十分激动,想起了小时候替本村地主放羊,从贫穷苦难的幼年到身为银川驿卒,又到起义,十五年艰苦百战的戎马生涯,一一从头脑中闪过。
想不到一个放羊娃有了今日!
志得意满的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
发现崇祯帝遗体后,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于是,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但是大顺入城八天后,即三月二十七日,大顺军突然开始拷掠未被录用的前明官员,四处抄家,刘宗敏令人制作了五千具夹棍,对前明官员施以刑罚,“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大顺军士卒也开始四处抢掠、杀人无虚,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