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去的那46个光点,就是侦查型智能子体。这些子体在进入室内后,因为信号强度减弱导致亮度稍微变淡,有些已经从明亮的白色变得浅黄。但这些子体并没有完全脱离连接,搜集到的相关的信息,开始络绎不绝发送到空天梭。
祥子不清楚这些侦查型子体是如何做到隐身的,也不清楚侦查使用的是怎样的设备,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侦查型子体的外形,大小以及功能。但眼前46幅画面,却将底层边缘位置的房间内的详细环境,陆陆续续呈现出来。
这些画面内容中,房间秉承一贯来的设计风格,内部空间的挑高都很高大,面积大小不一,房内的摆设环境都大同小异。一个巨大的屏幕,屏幕前一堆设备加四块键盘,组成程序操作台,再加一套用于辨认身份的圆形座位。座位旁边,或多或少摆放着一米高、半米直径的圆桶。有些房间中,还有正在操作这些设备的风光生命体,大的房间里面,甚至是有多个生命体彼此交流着。
正当祥子全神贯注盯着画面时,好几个浅黄光点突然消失不见了。祥子有些吃惊,以为这些子体被发现了。令华立的声音及时响起。“探查者西多,1号、2号、6号、8号子体进入信号屏蔽范围,屏蔽类型、波段、方式未知。信号传输已经被切断,建议探查者高德发卡进入建筑物内部,搭建传输桥。”
“准许探查者高德发卡进入建筑物内部,搭建信号传输桥。进入前,增强单体波场偏转仪功率,改变运行模式为范围消除模式。进入后,准许使用必要武力。”
德福在接收到新命令的时候,正停留在1号区的地面外墙边,而令华立离外墙稍远,相互间形成的是前面负责侦查,后面掩护的队形。德福进入建筑物内部后,令华立就要移动到德福现在的位置,继续保持这个侦查队形。
德福与令华立降落到地面时,启用的是单体波场偏转模式。这一模式下,偏转仪处理的仅仅是直接照射到身体的波动、射线,以达到主动隐身的效果。这种模式下,对算力的需求最少,能源消耗也最低,有利于长期维持隐身状态。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范围极狭小,只能隐藏自身,身体外部就无能为力。
而消除模式下,范围扩大到直径2m的地方,占用的算力、能源消耗呈指数级增长,隐身效果也明显减弱。但在这一模式下,能记录覆盖范围内的原始场景数据并进行模拟,并且消除覆盖范围内与原始数据不符的声音光线和震动。
德福伸出一支支撑肢,按在旁边的墙壁上。然后操控着绝望发出定向震荡波。随着震动频率的加大,支撑肢按住的墙壁上,慢慢出现了一个凹陷,随着支撑肢的移动,按住的位置,从肉眼不可见的小洞,越变越大,震荡波震动下来的墙壁材料化为齑粉,也被德福用风吹散。不到3秒钟,小洞就变成了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洞口,正当德福从洞口钻进去的时候,令华立也来到了这个位置。德福钻进去之后,破开的洞口也暴露出来。令华立向洞口方向挪动了一下,原本是一个大洞的位置,顷刻间又消失了,令华立携带的偏转仪,将洞口伪装的严严实实。
德福进去的位置是一个杂物间,里面没有任何生命体在活动,只有一些瓶瓶罐罐和架子堆放在房间内。德福通过子体的视角,确认了一条最佳通道后,迅速赶向信号屏蔽发生的区域。一路上借助更加先进的技术,没有惊动任何风光生命,顺利的赶到了信号屏蔽区。
德福携带的侦察型子体,是半机械半生物混合体,生物部分负责拟态和提供动力,纳米机械部分负责运动和接收信息,由智能程序操纵。在携带状态下,折叠成一小块长方块,工作状态中,拉伸成为一张薄薄的纸,最薄时能够达到1mm。
德福到达后,并不急于进入屏蔽区范围,仗着自身的隐身优势和多足的优势,快速爬到天花板上,然后才向屏蔽区内望去。
这是一个巨大的房间,层高约1m,面积足足有1万平方米,沿着墙边摆放着大量的设备,而中间的空地,被透明的材料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小房间,空中是一道道透明的走廊。房间内、走廊上,随处可见的风光生命体,有的在走动,有些一动不动站在走廊的出入口。
这些生命体中,那些来去匆匆的身上没有看见抢眼的物品,但站立不动的那些身上都装备有金属物件。德福的注意力被这些装备吸引过去。在这些生命体四条上肢的前端,装备着4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物件。这些物体的绝大多数都是圆柱体,但也有部分是长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几何体。
德福猜测,镶在触手上的十有八九是武器。这是探查者小队在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德福确信无论是哪一等级的武器,都无法给自己造成伤害。但本着小心无大错的态度,还是把每种款式的武器逐件做了扫描,发给了空天梭,试图从外形对武器类型做出初步判断。
德福只消耗了些许时间,就给4种不同外形的武器建立了完整的三维模型。与此同时,还分心多用,小心翼翼地将支撑肢探入屏蔽信号范围,发觉没有引发警报,然后才开始破解。
为武器建模与破解工作几乎同时完成。通过破解信号模式,德福确认屏蔽区的作用只是防止内部信号外泄,并不具有对外防御的功能,才将偏转仪重新调回偏转模式,然后从墙壁上快速爬进了屏蔽区域。
刚进去,就重新接上了侦查子体的信号。通过读取侦查子体未发送的情报,德福确认这个地方是一个情报分拣中心,不是目标后,就下令全部子体撤离,继续向上执行任务,然后自己也离开了,继续朝着更高的楼层攀爬。
1号区的占地面积虽然十分巨大,房间数量众多,但侦查的速度仍然很快。作为国家级别的数据储存中心,最主要的特征是必然拥有庞大的设备。庞大的设备必然需要巨大的空间和能源、数据连接线路。子体进入房间首要工作,就是查找这些线路,然后沿着线路前进,发现到达的地点没有庞大的设备和巨大的空间之后,就会迅速转移。
搜索过下面的几层之后,基本确定了类似于电梯井、电缆井和数据线路井的位置。这几种类型的井,总数有上万座,有着不同的粗细。有数千座,能够辨认出来是数据线路井。面对这一情况,德福只能对子体下令,每一个都就近挑选最大的数据线路井进入,然后向上前进,下令的同时,他自己也找了一个能源线路井钻了进去。这种方式再次加快了侦查速度,德福很快得到了反馈。
德福此时正置身于一口巨大的井内,距离地面已接近5m。身边到处都是粗大的电缆,上百米粗细的井身,只在中间留下不到2m的空间。井壁上成排的送风口,正在向内鼓动着干冷的空气。
德福在5m的位置停了下来,开始汇总46个子体分别传来的信息。仅仅汇集了十多个数据传输井内的信息,德福已经确认,数据存储的地方在更高的楼层。对于这个结果,德福感到很正常,风光生命把这类存蓄设备放在高空中,是想借助高空的低温条件,为电子设备降温。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行星,高空温度必然比低空的温度低,这是自然规律。而借助这一自然规律,对电子设备进行降温,是最节省成本的办法。
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德福下令所有侦查子体不必再在底层进行搜查,继续向上移动,直接到达1万m的高度后,重新展开搜索。
此时,在之前发出警报的那间监控室内,随着空天梭一号停止运动,警报声也停止了。但负责这间监控室的监控员却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挥舞四肢操纵着设备,试图找出报警的原因。
此时此刻的主舰上,之前为了帮助空天梭安全进入运行轨道,而占用的算力被释放。指挥者的注意力早就从探查者小队这边移开了,重新注意着寻找m15踪迹的风光号。但直到现在为止,风光号仍未传回来任何有用的信息。
空天梭一号上,留守队员们的视线,始终关注着德福的侦查进度,但都没有出声。除祥子外的老队员,对这一套同样熟悉,德福的操作又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失误,不存在需要点评或纠正之处。祥子作为一个菜鸟,全程都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不具备发言的资格。
侦查子体在德福的带领下,一路攀爬到了1万米以上的楼层,才分散开重新开始工作。
从1万米高度开始,楼层设计有较大变化,层高加大了几倍,房间面积也急剧扩大。一万米以下的层高都不超过1百米,从1万米的高度开始,层高达到3百米,单间房屋的面积动辄数千平方,设备的体积也成比例增大。有几个房间面积超过上万平方米,却被一两台设备填的满满当当,只留下狭窄的维护通道。生命活动的迹象也显著减少,反而出现了一些智能机械,执行巡逻、维护和清洁之类工作。这类机械一个个都是方头方脑的外形,行动要依靠底部密密麻麻的小轮子,十足是可以移动的盒子。身体周边安装着数量不等的机械臂,机械臂上根据用途安装有不同的工具。有些明显可以看出安装的是扳手一类的工具,有些安装的是已经确认为那类武器,有些看不出用途,但明显是检测用的工具。
根据德福的观察,这些机械一直沿着固定的道路行走,动作呆板地做着重复的工作,经常会有停顿片刻,然后才能恢重新动的表现。说明这些即使是智能机械,智能水平也极其低下。
德福仗着隐形技术更先进,不虞被发现,干脆跳到地面上,来到一部智能机械跟前,本意是截停并测试反应。这个企图被西多及时发现并制止。
“探查者高德发卡,停止当前的行为,不允许节外生枝。”西多的语气很平和,完全没有丝毫指责或急躁。
德福立刻跳回到墙壁上,“探查者西多,已执行命令。我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风光生命的智能技术水平。我准备在控制这部机械后,拷贝控制程序。其次是检查其持有的武器。”
“探查者高德发卡,小队目前的唯一任务,是确定风光行星与m15有无关联。除此之外,目前不要做任何与此目的无关的事情。”
“明白。”德福简单地回答道。语气中没有任何不满。然后留在墙壁上,指挥着子体,辨认起这几层的设备。在确认这些都不是存储设备之后,没有深究设备用途,指挥子体继续向上移动。刚刚爬了约15m,一个子体发来的画面,印证了德福之前的猜测。
画面中,3m高的楼层内,堆放着两层设备,每层设备高约1m,上下都有2m的空间,设备旁边是同样高大的攀爬平台。这些平台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立在地板上和从天花板垂下来,天花板上有行走的走廊连通着。每个房间里六个平面,布满了细小的条状金属片,估计是用来通风降温。
这些房间里,既有之前见过的智能机械,在沿着固定的轨道活动,也有不少风光生命体在平台走动。这些生命体身体都有防护装置包裹着。这是德福第一次看见,风光生命穿着衣服。
德福匆匆赶到这层,就下令重点搜索这些设备。发现整个楼层分为四个房间,里面都是这样的设备。仅仅依据这些,不足够德福做出这就是目标所在的判断。为了进一步确定,还是派出四个子体分别进入这些房间,自己也就近进入其中一个。但德福刚刚进去,与该房间外其余子体之间的联系,就又一次被切断。
德福仍然停留在所进入的房间中,没有急于恢复联系。先是探测了房间的温度,然后检测了空气中的元素成分、放射性强弱的程度,然后再指挥房间内仅有的一只子体,到设备上进行抵近侦察。
房间内的温度接近冰点,空气中没有检测到有碍于有机生命生存的毒害物质和放射线。德福据此做出判断,风光生命之所以使用防护服,是为了防御低温。据此可以做出进一步推断:常温下冰点温度,会对风光生命造成损害。
德福在做完这些必要的检测后,就静静的潜伏在墙壁上,等待侦查主体传回的情报。
侦查子体此时已经延伸成了一张极薄的纸条状,腹部是纳米机械组成的众多细足,依靠这些细足上的吸盘,吸附在长条状的金属片上,似慢实快地向中央的设备爬去。到达设备的底部后,沿着支撑柱快速爬上了2m的横梁架上,钻入了设备的外壳中。很快将内部的图像发送出来。
图像中最先出现的是银色的长方形小板块,在设备内两侧整齐的排列着。德芙见此情形不由一愣。这些小板块,明显不同于之前在恒星镜幕上所见的存储介质。镜幕上的存储介质是小块的晶体,颜色是黑的。但眼前画面中的这些介质,不但颜色是银色,大小,形状也完全不同。德福有点担心找错了地方,赶紧从数据库中调出相似的资料进行对比。经过比较,确认眼前介质极其类似光储存芯片。这种光存储芯片早就被久恩星系淘汰了,德福没有及时辨认出来并不奇怪。
为了以防万一,德福按照资料中记载的特性,进行了核对。在确认了几个显著特征之后才终于放心。然后驱使着侦查子体去找寻数据端口。下达完这个命令后,德福随即离开房间,指挥其他子体继续向上侦查。果然在上面一层又有了新的发现。
上面那一层的层高骤然又降至1m,同样也安装有屏蔽信号的设施。德福发现问题后,及时进入了屏蔽区并安排所有的子体一同进去。
这一层楼面没有被分割,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厅中,四面的墙壁上是数千个透明的房间。每个房间内都有风光生命体在操作电子设备。中央是五排长盒子,盒子截面成正方形,边长5m,从房间的一头延伸到另外一头,同样也是修建在离地2m的地基上。这些地基外表上看是封闭式,与下面那一层的镂空样式完全不同。德福又等待了一会儿,才从侦查子体反馈的信息中确认,中间的那五排盒子是中央处理器,周围的透明盒子是操作间。
风光生命的数据储存系统,自此已经一目了然。下方是存储层,上面这些相当于中央处理设备,有操作员管理。
德福继续指挥侦查子体寻找数据接口,自己又对大厅的环境进行了检测。42只子体迅速搜索完整个大厅,找到了上千个数据端口。德福在接收这些情报后,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离开了屏蔽区域,连接上空天梭,上传了收集到的情报和自己的顾虑所在。
“探查者高德发卡的猜测很有可能成立。这种平等式操作系统,访问权限没有高低之分,只允许各自负责一定的区域,不允许跨区域访问。而且通常都会设立数据和物理两种预警、隔离措施。看来,我们最终还是要使用武力。”西多做出的判断,得到了其他三位队员的认可。
祥子完全不理解他们讨论的内容,只能默默无言。此时的祥子又对进入主星学习,产生了更大的期待。
德福的顾虑,是因为这上千个数据端口。这种并列的端口,物理连接着不同的存储器,每一个端口只准访问对应的存储器。不但如此,端口往往还设定有使用次序。任何访问不存在物理连接的存储器的行为,或违反秩序的访问,都会触发警报和物理隔离措施。
这样设置虽然会造成操作繁琐,但设计简单,对通过网络入侵的防御效果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