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方凌和往常一样骑着青牛去渡江来到碧莲峰下的竹舍。来的路上,遇到伊边儿和同在竹舍学习的李明召,伊边儿缠着要骑到青牛背上,方凌只好由她,下来和李明召一路同行。三人中李明召年龄最大,这个肤色黝黑、灰衣草履的少年,有着山里人家的本色淳朴。
楚孤先生教习他们一篇《自然法道》的经论,只要求能连贯咏读即可,义理则不求甚解。楚孤断说,甚解,解到最后都变成了一个人的理解,人各有道,道有万法,不求甚解,是指他不释义,让他们自己去悟,这样方不失自然法道的真义。他打了一个比喻,就像告诉一个要去的彼岸,有一部分人会到达那个地方,但这些人取道未必相同。
有学生问道,没有到达彼岸的那一部分人呢?楚孤断回答道:“有三种可能,一是这些人偷懒了,根本就没有去,二是他们也许很努力,但走错了道路,迷失了方向,三是他们走的很慢,先到的看不到他们,也许他们永远在无限接近心中的那个彼岸。”
上午的课一结束,楚孤断就离开竹舍,不像平时那样等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他现在实在是怕方凌再抛出什么古怪的问题。传业授道,感觉是很不错,但授道而不能解惑,那可是自摧道心了。
他听到身后跟来的脚步声,有些无奈地停下来,虽然他十分喜爱方凌,但也不想在少年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丢失颜面,而且过多的困惑是很影响道心的。
“先生说的字与式相通,好像另有所指。”方凌哪里能想到先生的心思,如今他自悟修行之法,心中自然有诸多不解,只盼令他敬仰的先生能帮他答疑解惑。
楚孤断听到方凌问的是这个问题,倍感轻松,他记得昨天在讲解习字之法时,只是略有提及,没想到方凌记在了心上。他转过身来笑吟吟地说道:“古人造字,最初的本意就是表达,所以‘字’是‘意’的表现形式。字的发展历经几个阶段,其中在承载记录的功能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创悟经论这个的阶段时,一些先贤大能把字符进行了衍化,字更加凝形,同时把另一种以破杀为本的‘意’凝入字的形中,形又以式为本,这种‘意’,就是文脉之外的武道,所以文脉道学不仅是说文学也包括武学。字由笔划构成,相同的笔划,用于不同的字,或相同的字,不同的字体,“式”的道法各自不同。以破杀为本的‘意’外延载于精器利刃,其形其式,就是我们说的剑法与刀法。”
楚孤断一路侃侃而谈,和方凌沿着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来到竹舍后面的竹林。正午的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偶洒下三两束光亮,鹅卵石的小路弯延伸向竹林深处,曲径通静之处有一张圆形石桌,上面摆着一套精巧的紫砂茶具。楚孤断撩起衣襟坐下,看到方凌站着,这才想起自己既然隐居于此,何曾想过友人来访?当初只弄了一张石凳摆在那里。他不禁地又想到倘若能修到“土行”圆满的境界,招手就可以让那处山岩隆起,生化出一张石凳。方凌倒没有觉得站着有什么不好,先生嘛,理应有坐。
楚孤断干咳了两声,心有不甘。以他的见识,觉得眼前这个令他喜爱的少年,隐约有着过人的天赋,似乎不应该只止步于文脉之道,他有心想帮方凌打开那扇修行的大门。
楚孤断打定了主意,伸手虚空一抓,竹林间微风瑟瑟,片片竹叶落下,聚在他的手中,他从中挑捡了一些竹叶,放进紫砂壶中。右手虚空再伸,方凌顿感空气变得有些湿润起来,仿佛能滴出水来。事实上,他的确看到空气中化出细如牛毛亮如银针的水丝,水丝凝成水滴,进而在空中汇成明晃晃的一洼水。楚孤断把飘浮在空中的那洼水注入紫砂壶中,片刻后,壶中发出“咕嘟咕嘟”的沸水声,壶嘴上萦绕出薄薄的一层水雾,飘散出一阵泌人心肺的清香。
方凌的眼睛亮了起来,问道:“先生这是仙术吗?”当他有了修行的感悟,不再认为这是杂耍般戏法时,眼见的一切就变得玄奥起来。
“我没有达到‘创世’的境界,所以仙术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我这些技法,远不能称之为仙术。还记得上次和你说的凡间所修的‘五行法则’吗?在我们凡间,有凡界和修界之分,有慧根者方可修行,这是先天性的,也是先决条件。因血脉传承,除那些修真世家之外,民间这部分人极为稀少。无慧根者,基本上就绝了修真之路。也许有,但也是万中无一的,反正我没见到过。修行者又因各自的体质与天赋各不相同,对五行的感悟也会有差别,有的人容易感悟土行法则,有的人易通木行法则,不一而论,但只要修得五行中的任何一门法则,这一境界称之为‘观法境’,身修二种法则的是锻体境,依次是辰聚境、天行境、五行圆满的为破幽境,五行之外是混沌法则,所以五行之上是混元境,混元境介于仙凡两界之间,传说,若再进一步,能感悟创世大道,修成创世境,就是超出凡界的存在了。”
方凌听到“传说”两字,就想到暗金的来历,问道:“先生,传说都是真的吗?”
楚孤断挠了一下头,心想,:“是啊,传说就一定是真的吗?‘创世境’只是一个传说,混沌法则,混元境界,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创世大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则?逆转六道轮回又是怎样的存在?好像真的没人知道。——不,我可不能有任何怀疑,这可是很影响道心的。”他沉吟了片刻,说道:“确实,有的传说是以讹传讹,不过,五行法则的五境与五行之上的混元境是不会错的。”
方凌捧着微热的紫砂壶倒了一杯茶水毕恭毕敬地送上,便席地盘膝而坐。
楚孤断润了一下嗓子,接着说道:“如这杯茶水,我用木行法则,采摘竹叶,利用水行法则凝聚天地水气甘露,用火行法则使得水沸煮茶,可惜土行法则,我还没有修至大成圆满,无法给你凝出一张凳子。”
方凌不是迂腐,觉得站着真的没有什么不好。“先生煮水,为何不见有火?”
“呵呵,方凌,在五级修行境界中,每一门法则又都分为不同境界。如火行法则中,体内真气外引化出的有形之火,是小乘境,外引化出无形之火的是大乘境,当能达到利用自身真气激发外物,在不自损真气的情况下,让外物自热或自燃时,那就是火行法则的大乘圆满境了。”
方凌这才明白昨晚朱紫珊掌心化生出的火苗是体内真气外引所化。
“所以,五行中,不论修悟哪一个法则,自身真气的强大程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同等修为境界中。另外,凡人肉身有很大限制,如先天体质、天赋等,一般情况下,修的法则越多,修行的难度就越大,如果体魄强度跟不上,一味强行容纳法则,轻则毁脉,重则爆体。锻体境,是修行大道必经的一个门坎。当感悟到第二门法则时,算是踏入了锻体境,这一境界重在身体强度和神识的锤炼,修为越高,身体强度与神识强度就越强,锻体境,分为四重,踏入即为一重,二重表示可以修行三门法则,依次到第四重,表示身体强度和神识强度在日后可以修满五行法则。到了辰聚境,也就是说修得三门法则时,重在感应并利用天地之力,天行境是指聚合四行法则,可以自由行于天地之间,破幽境,是洞悉天地法则,领悟万物规则,若至大乘圆满境界,有弹指间移山倒海之力,崩天裂地之势。至于混元境,于凡间而言,那就是堪破生死玄关的无上存在了。”
“你或许会问凡人为什么要修行?月离山脉只是东神州天南一隅,东神州纵横数十万里之遥,之外还有西琉域、北漠寒原、南极仙州三个大陆,天地之广博,远超我们的想像,平常人肉体凡胎,不足百年的寿命,弱小之体,如蚁蝼般的存在,在极为有限的寿命中,能涉足多远的天地?修行,可以让我们活的更长,活得更加自在,修得观法境就能增添一甲六十年的寿命,到锻体镜,可再增二甲寿元,这样算来,到了破幽境就是千年寿元。有这么长的寿命,又能自由纵横于天地之间,想想都是令人激动的。”楚孤断说着先自我陶醉了起来。
方凌听得一脸神往,问道:“先生是什么境界呢?”
楚孤断说:“因土行法则我尚没达到大乘圆满,所以我五行缺一,现仍为天行境。待土行大成圆满,我即可融合五行大道法则,冲关破幽境。按藏典经论记载,人各有异,性各所偏,这五行即便修至大乘圆满,五行融合后,也只有五行中的一种法则主导,这就是境界中的属性了,如同是天行境,我偏水行属性。”
楚孤断讲解的极为详尽,方凌听得也十分认真,正因为如此,他神往的同时又觉得修行不易。至于境界属性什么的,离他还很遥远,五行大成后的“破幽境”,更不是他现在能考虑的。眼下,他只想能飞得高一些,快一些,能像暗金那样,就挺好的了。不过,他心中有一丝不解,暗忖:“按先生所说,天行镜是聚合四行法则,才能自由行于天地之间,可是我没有修得任何法则啊,更无境界可言,却可以飞离地面,那算什么呢?”
他正思付间,又听楚孤断说道:“五行大道的修行过程中,多以功法相辅,如刀法剑谱,拳经气决,增强法则的外延强度和聚融程度,世间功法繁如星河,按照类别大体分为‘谱、法、决、经、典’,各门功法自有强弱之别,由低到高大体分为‘元玄道典藏’五级功法,元为最低,藏为顶级。”心想道:“功法我有吗?那算是气决吗?免强应该是吧。”虽然仍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境界可言,但想到平日的吐纳之法,免强算是一项,心里好歹踏实了许多。
“谱法决经典,元玄道典藏,都不过是个说,用于归门别类而已,人的际遇不同,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功法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功法本身的高低,而在于个人天赋和悟性,如玄级的功法,有的人可以修至典级的威力,就是这个道理。改天我挑一些功法传你,再辅助你入门参悟五行法则吧,修行重在自己的感悟,别人是替代不了的,今天就看看你先天的体质属性吧。”
楚孤断单手一挥,方凌就觉得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而至,他没有抗拒,只是感应了一下,就放松身体,自悟修行的吐纳之法在体内自动运转,任那无形的力量压迫下来。楚孤断“咦”了一声,心想可能认为不是生死相搏,怕伤了方凌,是自己太过于小心谨慎,刻意压制的外引真气弱到近乎于无形了。他加了半分力,有些惊诧,引出的真气压在方凌周身毫无反应,
“怎么回事?”他顾不得吃惊,只想探个究竟,再加一分力,他外引的真气仿佛被吸进了一个无底洞,直至他施展到“辰聚境”的修为,才在方凌身上看出一些何端倪。
楚孤断终于震惊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他身上本无任何修行法则,却同时有‘辰聚’与‘天行’两种境界的气息,如果说他是传说中的先天修体,可是他身上又没有任何一种五行法则的气象,而且两种境界混在一起,这于理也不通啊!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感到自己道心再次受到了摧残。他偷偷擦拭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叹息了一声。
垂着眼睑的方凌,听到先生的叹息,以为楚孤断叹息他先天体质和天赋过于普通,不是可造之才,心想这没什么啊,自己不是可以离开地面了吗,以后多努力,总有一天会和暗金一样的。于是很坦然地说道:“先生,没事的,先生不是常说天道自然吗,以后我多用心努力,总是可以勤能补倔,不会辜负先生的。”
楚孤断有想抽自己的冲动,心呼道:“五行法则是不会错,修行五境也不会错,但这都是典籍传承下来的说法,对的不一定全,不全的又怎能认定方凌这样不行?那些藏典经论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还不是从古至今不断补充完善出来的吗?”他强行安慰自己,说服自己,闭目自观了好一会儿,心中默念了数遍“天道自然,天道自然”,总算稳住了他那颗几乎要崩溃的道心。
“多好的孩子啊,嗯,不过,我还是按照常理,顺着自己习惯的来吧,天道自然嘛!”他这样想着,道心便坚定和清明了许多。
方凌没有看到他心目中敬仰的先生偷偷擦汗,更不知道他敬仰的先生心中所想,那一声听在耳中的叹息,他认为是先生对他的关爱。于是这位敬仰的先生在他心目中又变得亲近了许多。
“先生,远古天鹰吗真的可以化形吗?”方凌终于忍不住抛出心中的疑问。
“远古天鹰这种神兽,算来在凡间已经数千年没有出现了,不过有关的记载倒也有不少。”也正是因为远古天鹰绝迹了数千年,忽听到方凌这样问道,不禁好奇地问道:“你见过?”
“我不知道是不是,但听那些人说,好像是远古天鹰。”方凌把昨天所遇简略地说了一遍。
楚孤断不动声色地听完,心中暗惊。他隐居此处已久,自然不会知道那些传闻,但对南天兽仙宗还是了解的,知道兽仙宗有一门只有在“破幽境”才能修练的独特功法,辅以神兽精血,晋境机率极大。数十年前就听闻已是“破幽境”大成的兽仙宗老祖千年寿元将近,所以一直为了突破“混元境”煞费苦心,做梦都想逮到一只神兽。心中呵呵一乐,暗忖道:“嘿嘿,这个老家伙,还真想活成精啊!人算不如天算了吧!枉费心机不是?若是知道被方凌无心之举给搅黄了,那个老不死的肯定会痛心地啃自己的脚丫子。”双手搓了搓,他看方凌,那是越看越欢喜了。
楚孤断收敛神思,俨然又是一副风轻云淡的隐士风范。“这么说来,你救的的确是一只远古天鹰,而且是一只幼鹰。远古天鹰族,这种族群十分神秘,传说它们的族地是在我们这片大陆之外的‘灵天大陆’,世间十大神兽中,只有它和龙族、凤族可以化成人形。我少年时期,有缘得见一化成人形的青龙神兽,后来与之成为至交。”楚孤断眼睛眯了起来,心中荡起些许感怀。
“化成人形?我以为,我以为------”方凌的嘴张成圆形。在方凌的脑海中,对化形的理解是:变成个一块石头啊、一棵小树啊、一头小动物什么的,变着法儿迷惑一下别人,就像捉迷藏一样,让别人找不到而已。
“神兽不受凡间五行法则的约束,比我们人类强大很多。传说,哦,是典籍中记载,正常情况下远古天鹰五百年才能化形,不过,如果是正统王族血脉,只需百年即可。任何种族的血脉传承,都具有隐性的法则力量,而且极其强大。”
“先生,神兽们比我们人类强大,又不受五行法则约束,为何还要化形成人呢?”方凌不解地问道。
楚孤断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而且那些典籍中也没有提到过,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嗯啊了半天,说道:“为了好看吧,反正神兽脱离五行之外,化形后又不影响它们的寿命,本体有多强大,化形后照样有多强大。”
为了好看化成人形?方凌听得有些糊涂,心中不大相信这个说法。因为他觉得暗金一点都不难看,看起来很顺眼。他第一次对先生的话产生怀疑,但丝毫没有动摇对先生的敬仰之心,心想,神兽们愿意化成人形,那就化吧,那是它们自己的事儿,人类哪会知道原因呢?先生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暗金能化成人形不是挺好的吗?
“先生,神兽能化形后,是化成男的还是女的呢?”方凌心想如果暗金化形成一个男孩,那么他们在一起玩,一定无比开心。
楚孤断差点没笑出声来,他觉得方凌这个问题问得笨到极处,却又可爱之极。“你是说那只远古天鹰吧,呵呵,那要看它是公的还是母的了。”
方凌心想他哪里知道暗金是公是母呢,且不说日后还能否遇到暗金,是两可的事,即便暗金拥有正统王族血脉,也得百年才能化形,如果不是,再万一他只能修到观法境,那五百年后,哪里还有他呢,怕是连骨渣都没了。想到这,他心情不由低落下来,觉得想这些遥遥无期的事,实在没意思。
方凌临别时,楚孤断忽想起兽仙宗那个老不死的为了那只远古天鹰,说不定会亲来坐阵,近来他还是小心为上,毕竟现在的他还远不是那个家伙的对手,而且自己又要冲关破境。就叫住方凌,说他要外出一段时间,办些事情,一个月为限,晚上会给他挑选一门修行之法和两本功法放到那个书架中,明天来取,顺便再转告同窗们暂休学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