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报晓,天色渐亮。
过了一会儿,瑞石巷的街坊们都陆续起床,各家各户有炊烟袅袅升起。
陈府内,也有动静传出,许姐忙碌着准备早饭,王伯则要给马儿喂草。
王七已经在院子里活动,就连平时一向睡懒觉的苏桃儿,也破天荒早早起来
至于那鬼母姚蓉蓉和鬼姬梅嫣儿,也飘在半空。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们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瞥向陈墨虚的房间所在
“怎么大家好像都在等师父?”老实孩子许仙挠着头,觉得气氛有些古怪。
“嘎吱”一声,房门缓缓打开,众人顿时不由自主地侧头望去
“嗯?”陈墨虚见状,只得讪笑几声:“怎么今天,大家都起来这么早”
在他身后的若雨娇羞不已,像受惊小鹿似得,捂着脸飞快跑开
书生呐呐道:“其实不是你们想得那样。”
但是看大家的表情,明显都不太相信。
陈墨虚心中无奈一叹,昨晚若雨扑进他怀中,但是以他的心境修为,坐怀不乱那是基本能力。
一夜无事,就是字面意思。
他先是安慰几句,那若雨又想起可能还在世的爹娘家人,后面就是伤心大哭。
然后就慢慢睡着了
虽然在一张床榻上,不过陈墨虚是盘腿修炼了一晚,根本没有别的事情发生。
不过眼下这情况,也没必要解释,毕竟从他带若雨回家,其实就是宣告了她就是自己的女人。
之后收作妾室,那也是正常的,毕竟这是大离朝。
随后众人吃过早饭,今天书院还在放假,所以倒是没有别的事情。
陈墨虚打算先去一趟城隍庙。
之前要去一直不得闲,如今得空,就去看看,打听下城内有没有妖鬼之事,需要他帮忙的。
看到书生要出门,本来苏桃儿也要跟随,不过听到是去城隍庙,小狐狸顿时没了想法。
除了逛街吃好吃的,其他事情她就兴趣不大。
王七则要看话本,最近新到了一些,什么《雪女冰火传》《书生钓龙女》之类的。
最后则是陈墨虚带着若雨一同前往。
城隍庙在城内繁华之地,闹中取静,香火旺盛,那进出往来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公子,这城隍庙,奴家也是初次来呢。”若雨跟在书生身后,不时好奇打量。
她在云庄时,就没有出过远门,最多就是和姐妹们在附近看看风景,而且都是有人看管的情况下。
陈墨虚点点头,只见此处比金宁府的城隍庙还要雄伟。
大门口的对联写着: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悔前尘;横批:善恶在己。
进了院子沿着墙廊,壁上刻画的倒是和别处不一样。
一般城隍庙的话,多是以地狱骇人景象,来作为震慑警醒世人,需多行善事。
而这里则多是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劝诫诗句。
院里栽着一株青松,枝干粗壮需要三人合抱,郁郁葱葱,冠盖如亭。
还有三座大香炉,香客们排着队上香,那烟气阵阵,迎风而散。
城隍爷姓沈名正,生前乃是德高望重的大儒。
据本地县志记载,三百多年前,江州多有倭乱,贼寇滋扰沿海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又因内外勾结,以至于屡剿不灭,沈正眼见倭贼难除,于是振臂一呼,号召十里八乡民勇,抗击匪寇,一时之间从者云集。
最后牺牲阵前,百姓有感沈大儒的功德,之后造像立庙,以作纪念感怀。
是一位慷慨悲歌,以身殉义的正直之士。
大殿里,庄严肃穆,庙祝也在,几个庙童负责给香客游人递香,维持秩序。
城隍神像居于中间,两边则分列左右判官、巡游双使、夜叉、阴差鬼卒等等共计十六位。
但是和之前麟湖县以及金宁府一样。
这些本该辅佐城隍爷的阴官鬼差,全都进入地司许进不许出,眼下只是普通的泥塑木像而已。
此时各地城隍都是靠着帝君法旨,监察妖诡、审送阴灵的权柄才得以维系。
而几年后法旨失效,那么乱世就会到来,更别说百年前那些残存蛰伏的阴魔也蠢蠢欲动,伺机为祸。
暂不去想,陈墨虚此刻手持三柱清香,置于额前,口中默念一番,随即将香插入炉中。
“嗯?”若雨就在一旁,她感觉自己似乎眼花了,那城隍爷神像怎么好像晃动了一下?
边上的庙祝突然闭眼,很快又睁开,随即望向高大书生。
陈墨虚朝庙祝微笑示意,又侧身提醒道:“若雨,该你了。”
“嗯,公子。”若雨摒去杂念,持香在心中虔诚默念着:“城隍老爷,小女子唯愿我家公子健康平安”
香气袅袅,萦绕在神像周遭,一道常人看不见的香火之光,映照在若雨头顶。
陈墨虚明白这是城隍的赐福香火,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消灾解厄,护身祛病。
书生刚才持香祷祝时,渡了一缕日月清气过去,对城隍阴身有温养功效。
而给若雨赐福,则是沈城隍对他的回礼感谢。
至于为何不给陈墨虚,也很好理解,只因为以他的境界,已经用不上这些。
随后两人走出大殿。
“公子?”若雨有些疑惑,因为书生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站着似乎在等人。
“居士有礼了”只见庙祝过来,拱手道:“老爷请二位往后院静室一叙。”
陈墨虚也客气还礼道:“有劳。”
几人走了一会儿,只见前方静室外,一位面容高古的老者,正在门口等候。
书生见状快步上前,他郑重作揖道:“晚生麟湖陈墨虚,见过沈大人。”
因若雨也在,自然不能直接称为城隍爷,免得吓到她。
“后生不必多礼。”沈正抚须颔首笑着说道,对于眼前的年轻人,他颇为欣赏。
城隍是香火正神,生前又是大儒,能看出陈墨虚身怀浩然之气,乃是谦和君子。
而且身负玄妙,修为不低,刚才如果不是书生主动传念,他都没有发现。
庙祝守在门外,静室内,书生和城隍饮茶闲谈,若雨则安静站在自家公子身后,面露疑惑。
因为两人说得话,她感觉有些云里雾里,听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