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郑国吞并东虢国,突破了镐京朝廷的底线。尤其是镐京朝廷摄政大臣虢侯姬翰,他与东虢国国君的关系,是亲兄弟一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东虢国被郑国所灭,而不发兵征讨。
不过,姬翰想发兵却不能。因为,他的重兵主要在西部,防范三方敌对势力,犬戎、晋国和秦国。其中,犬戎是入侵者,盘踞在岐邑和丰京,是镐京朝廷的头号大敌。至于晋国和秦国,是成周朝廷的支持者,也就是镐京朝廷的反对者。
原本,东虢国是作为镐京朝廷的东线桥头堡,防范成周朝廷一方势力的存在。可没想到,东虢国如此不堪一击,被郑国轻松消灭。
如此一来,镐京朝廷不得不进行调整。还好,秦国与犬戎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镐京朝廷也就不需要派重兵防范这两个敌对势力,只需要重点防范晋国即可。
于是,姬翰决定从防范秦国与犬戎的军营中,抽调大部分军力到东线,为征讨郑国做准备。
郑侯姬掘突为了应对镐京朝廷军队,向成周朝廷求援。
成周朝廷一方却认为郑侯不听号令,攻伐其他诸侯国,有不臣之心。派兵救援郑国之事,只能虚以应付,等镐京朝廷与郑国打得两败俱伤,成周朝廷再出手不迟。如此,既可以削弱镐京朝廷和郑国势力,还可以借机扩大成周朝廷控制范围,一举两得。
郑侯姬掘突迟迟得不到成周朝廷的明确答复,知道成周朝廷是不想支援郑国。于是,他亲自来到成周,拜见申侯。
申侯本不愿见郑侯,可无奈被郑侯堵在了门口,只能见上一面。
郑侯一副破罐子破摔状,直接说,如果成周朝廷不派兵支援郑国,郑国便只能去支持镐京朝廷。按照郑侯与虢侯的交情,没准还能在镐京朝廷担当更大的官职。
申侯笑说,郑侯不要耍小孩子脾气,老夫什么阵仗没见过,不是被吓大的。如今的成周朝廷可不是当年的成周朝廷,有如此多的诸侯国支持,注定会击败镐京朝廷。郑侯是个智慧之人,这点难道看不出来吗?
郑侯说,那可不一定。镐京朝廷虽然支持者少,但拥有周国的底蕴。而且,他若支持镐京朝廷,可以说服秦国也支持镐京朝廷。如此,便可以先歼灭岐邑、丰京的犬戎,再攻伐晋国···当然,郑国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步,是不会这样做的。
申侯心中震撼,沉思良久,觉得郑侯所说,还真有可行性。为了成周朝廷,他必须彻底拉拢郑侯。他说,听闻郑侯夫人去年病逝,老夫小女武姜尚未婚配。如果,郑侯愿意娶小女武姜为夫人,老夫便可向天子提议,派兵援助郑国。
郑侯心道,这老匹夫是要将他与周天子姬宜臼、申国的利益,通过联姻绑在一起。不过,“尊王”原本是他郑侯治国的口号,也就是表面上支持周天子姬宜臼,郑侯是十分愿意的。但娶申侯的女儿,就不妥了,毕竟申侯是他的杀父仇人。他若娶了武姜,还如何向死去的父亲交代,如何向国人交代呢?
申侯看出郑侯的不愿,说既然如此,那就爱莫能助了。
为了获得成周朝廷的援军,为了保护郑国,郑侯咬牙说,他愿意娶武姜。
于是,申侯在成周,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将武姜嫁给郑侯姬掘突。事后,申侯便说服天子姬宜臼,派兵支援郑国。
不仅如此,申侯还提议派使者去晋国,游说晋侯姬仇出兵攻打镐京。
前后夹击,必定能一举歼灭镐京朝廷,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
天子姬宜臼听了,很兴奋,立即同意按照申侯的计划实施。此事成功,他姬宜臼就是周朝名正言顺的天子了
晋侯姬仇收到成周朝廷旨意,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出兵攻打镐京。只要郑国能牵制住虢侯姬翰,姬仇就有信心攻下镐京。当然,即使攻不下镐京,也能趁机占据几个城邑,扩大晋国领土。
就这样,郑国与晋国都等着姬翰的行动。
同时,姬翰信心满满,认为攻伐郑国之战,必然成功。殊不知,他这一去,即将葬送镐京朝廷。
姬翰勇则勇矣,可谋略上差姬掘突好几个档次。
郑侯姬掘突不跟姬翰打野战,而是坚守城池。同时,他坚壁清野,不让姬翰军在郑国境内,得到一粒粮食。等到姬翰军攻不下城池,气势受阻之时,他埋伏在外的一支偏军,伺机偷袭姬翰军粮草。如此接二连三的计谋,让姬翰疲于应对。
就在姬翰焦头烂额之际,得知晋军击败镐京军,攻入周国境内的消息。姬翰这才反应过来,他上当了。他决定撤军,回援镐京。
可郑侯姬掘突怎么可能让姬翰这么容易撤退呢?
他率军,跟紧在姬翰军后方,不停骚扰、偷袭,给姬翰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姬翰被激怒了,决定先消灭姬掘突,再回师救援镐京。可,当他要与姬掘突决战时,姬掘突却逃得远远的,避而不战了。这样的骚操作,令姬翰愤怒不已,却无可奈何。
如是者,姬翰撤退,姬掘突就骚扰、偷袭;姬翰要决战,姬掘突就撤退。姬翰被姬掘突搞得,简直没了脾气。
不过,在姬翰收到镐京危急的消息之后,姬翰最终下定决心,率领骑兵,快速回援镐京。而步兵,则分为两部,一部抵挡郑军,一部急行军回援镐京。
然而,姬翰的决策是一错再错到底。他率领骑兵,一头扎进了晋军的埋伏。结果可想而知,姬翰被杀,全军覆没。
接着,晋侯姬仇攻破镐京,杀了天子姬余臣,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从此,周朝天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姬宜臼。
为了嘉奖晋侯姬仇的功绩,周天子姬宜臼赐封姬仇公爵,赏赐他数座城池,并授予他“讨伐不周”的特权。也就是说,若有哪个诸侯国对周天子不敬,晋国可以周天子的名义进行讨伐。
同样,郑侯姬掘突也得到了“讨伐不周”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