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五脏,曰:心,肝,脾,肺,肾。
有六腑,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有十二经脉,六阴经曰:手太阴肺经,手阙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阙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六阳经曰: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依据五行,心与小肠为火,肝与胆为木,脾与胃为土,肺与大肠为金,肾与膀胱为水。
其中,心为五脏之首,又称君主之官,一为主血,一为主脉。其色为赤。
肺为五脏最高,又称华盖,为气之主,其色为白。往往为诸邪气首侵之脏。
心与肺,皆为武者之强脏,故而练功有强身健体之效用,在于气血也!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一者运化,一者藏精。
其中,肾又有命门之称,人体五脏六腑之阴,皆由肾阴滋助,五脏六腑之阳,又由肾阳来温养。
而肝者,主疏泄,又藏血,有调节之功效。
凡习武之人,有静动之功,静功为阴,动功为阳。
看一个习武之人,功夫如何,首重在于望神,即是所谓的观阴阳。
习武之人,冬三九,夏三伏,修行日复一日,若是修静功,多盘坐,多燃香,多导引,多纳气,神色沉凝,喜怒不形于色,好敛神,如月,如水,如风,好静坐,有内摄,沉下,平凝之神。
此即得静功三昧。
而后观其左右太阳穴,若鼓胀,则证明此人敛神有道,内外二功,皆有造诣,只是精通静功者,不一定擅于争斗,往往也不喜争斗。
若是修动功,即需走桩,打拳,炼耳目,服药等诸多之事,需形成肌肉记忆,身于念头先动,故而气血旺盛勃发,其性在外,如日,如火,如雷,有外显,争胜,升发之神。
此即得动功三昧。
而后观其人中,若人中凹陷明显,则证明此人精气充足,内外二功皆有造诣,势必气力充足,拳脚功夫不弱。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此天地之道,阴阳之道,正是习武之人,所奉行之道。
修动不修静,阳气勃发,乱神性,争强好斗,难免危亡。
修静不修动,阴气溢盛,抑神思,性情淡漠,难免失道。
故而,习武者,日炼动功,夜炼静功,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二者相促,以不断进发。
习武之人,要练到肌肉是活的,劲力也是活的,炼到通透,劲力可由周身任意之处勃发。
所谓劲力,往往为二者相合,一为气,一为力。
这气与力,其实往往同用,但却并非一物。
力者,较为易懂,只一句,力从地起,腰马合一,以肩带肘,其实足以概括。
随着人这一生,气血逐渐充盈,再至不断亏耗。
力也会随之而变化,人有几分力,即是后天炼就,也是先天成就。
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倘若寻常人有十力,打斗之中,或是六,七力。你练拳精通,便能打出十,十一力。
可是随着年老体衰,你练拳再是精通,力亦衰颓,打的稳准,只有二,三力,终究一场空罢了!
而气者,其实亦简单明了。其初始而言,便是屏气。
举个例子,一个人要挨打,打他的后背来,你教他屏住呼吸,提起劲来,尝试缩紧后背的肌肉。
如此一来,你再击打他,他的痛觉便被大幅削弱了,甚至力量也比寻常更强些。
此即为初始的气,后来气的概念不断深化,变成了另一种更高明的状态,即是不用屏气,便将身体调整到屏气的状态。
而气和力的同时进行,再配合上武者数十年打磨的基础力量和灵活步法,也就有了以一当十,甚至在有兵刃,地形足够宽阔的情况下,以一当数十的可能,倘若此人又天赋异禀,身着甲胄,甚至有以一当百的可能。
当然,这一前提,是忽视了耐力的作用。
而气,与力不同。
随着气的不断精深,人对于自身的掌握能力也在不断深入,配合上良好的习性和修行静功,可以极大程度减缓人体的衰老,并维持一定的爆发力。
故而习武之人,无论年轻时如何斗狠逞凶,随着察觉身体的衰颓,总会逐渐由动转静。
江湖人士,往往并不看重耐力,当然,这是相对于行伍兵士而言的,对于常人而言,江湖人士基础的体能,便足以称的上颇有耐力了。
因为江湖人多是习练技击之术。
什么是技击呢?
即是依照高深的武学理论,通过步法,或进或退,避敌之强,击敌之弱,以技巧为主,通过兵刃或发力技巧以补足伤害。
而行伍士兵则尤其看重耐力,胆识,警惕性,服从性。
军队作战,与江湖厮杀不同,多是身处战场的阵列之中,左右与后为战友,一旦后退,便有可能成为对方的突破口。
可腾挪性差,只有向前,杀敌,一场大战,甚至可能从太阳升起持续到太阳落下,身上又着甲,甲胄在提供一定保护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体力。
因此,战场中善于厮杀者,多是身形较为肥厚,且耐力持久之人,一来肥厚的身形可以卸去部分冲击,减少脏腑的损伤可能。二来身形肥厚,所积蓄的能量,也可以支撑住一日厮杀的损耗。
而部分暗杀部队,或精英部队,要求又有所不同。
因其主要作为奇兵,因此奔袭这一方式,是这类兵种的行动必要条件。
为了防止被发现,数量需要局限在一定程度,几乎没有后勤支撑,一应装备,随身携带。
即便有装备的需求,也多是先将装备分批多次运送至指定地点,然后在指点地点更换装备,等待指令。
此类夜袭部队,多是从各行伍中进行挑选,以精干以及身体情况为主要挑选依据。
因古代夜盲较为普遍,所以此类队伍需要在夜间有一定视物能力,以及越山奔林,持走不怠的身体素质。
多是用于跨越防线,背刺敌军,截断支援,袭击粮道,夺城,刺杀,夜袭等一应行动。
相比较于寻常行伍军士,此类队伍人员,会进行技击,伪装,潜行等训练,半间半军。
往往出没于战场各处,并赋予神鬼之名,故作奇异之举,或神异姿态,以威吓敌军。
只要该队伍不被完全剿灭,随着战局时间推移,该队伍的威吓性便会越来越强,甚至变成我方的精神依托,对方的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