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四章 钱老之死
    李安听见钱老的话,便明白钱老已经心存死志,不过李安还是想尝试一下,因为像钱老这般的人不多了。

    李安说道:“我记得临安城破到沦陷之间,也有时间可以逃走,以钱老的威望,若要出走,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为何要留下来?”

    钱老笑问道:“我虽对小友不甚了解,但是从小友的言行当中可以看出,就算小友行动不便,要走应该也能走,为何也留了下来?”

    李安笑道:“我留下来,自是有原因的,倒不太方便细说,不过钱老,我虽读过些书,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什么书生文人,在我看来,那些迂腐之人都有取死之道,我觉得他们的死都是属于可以死,但是没必要去死的那种,尤其是像钱老这般,若留有用之身,待将来报效国家不好吗?为何要以死明志呢?在我看来,没有太大的意义。”

    钱老问道:“小友,不太认同我的想法。”

    李安说道:“我来临安也有近一月之久,在圣公他们这也待了一段时日,在这段时日,见证了太多不必要的死亡,也见证了不少的龌龊,所以我觉得钱老为这些人死不值得。”

    钱老说道:“那小友觉得,我辈文人,最应该做什么事?”

    李安说道:“我不是文人,所以不好评说,不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有的文人,在面对生命威胁的时候,第一时间便逃走了,有人文人在圣公登基之后,争先恐后的自荐,还有的文人在半推半就下成了一些人的幕僚,又或者教那些人的孩子读书,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但是要说最该做的事情,想来是说不清的,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钱老笑道:“小友说的不错,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也不算纯粹的文人,便是在临安城破之时也是这般,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官,后年长时,专心研究学问,但是在各种聚会上,免不了各种交际,不光是官场,便是学术交流也不是那般纯粹,但是我们做学问的,多是研究圣贤之道,正如小友所说,城破之时,有人宁死不屈,有人直接逃走,平日里说自己如何爱国,如何高洁的文人却没有几个站出来号召大家反抗的,就算有,也只不过是口中言语几句,没有真正的行动。”

    李安说道:“人都是怕死的,若能活着,又有多少人愿意死去呢?”

    钱老说道:“小友所说不假,若我再年轻个十岁,想来也会选择委身敌寇吧,不过我年纪大了,若能用我的性命,能够唤醒大家的血性,能够证明圣贤之言,并非虚妄,我也算死的其所,死的值了。”

    李安笑道:“钱老,其实我在想一件事,我要不要想办法让你不得不活下去,因为如你这般的智者,这世上太少了。”

    钱老笑道:“小友,我早已下定决心,不用多费口舌了。”

    李安摇了摇头,随后用水在桌上写道:“本来我在见过钱老之后,有上中下三策可留钱老性命,但是钱老话都说成这样了,我也不好再强行留住钱老了。”

    钱老说道:“我不算智者,只不过是一个文人,此时的我,才算是一个纯粹的文人。”

    钱老用水写下:“你写一下,我看看什么计策?”

    李安笑道:“钱老何不留用有用之躯,为百姓谋福。”

    李安用水写下:上策,以全城百姓性命做要挟,若不投诚,便屠城,钱老不敢赌,因为他们做的出来,中策,以钱老那些好友和一些后辈文人做饵,若不投诚,隔段时间当钱老面杀一批人,下策,以钱老亲人做要挟,每日用不同刑罚在你面前折磨他们。

    钱老写道:“小友之计,够毒!”

    李安写道:“若全城百姓跪在您面前,你会不会活下去?”

    钱老写道:“小友,别再写了,我怕我真的不敢死了。”

    李安说道:“钱老,想的怎么样了,是否投诚圣公?”

    李安写道:“钱老,若想要以死明志,那便要死的其所,与其被直接砍头,不如在死之前多说几句,明白怎么做了吗?”

    钱老说道:“小友所说,倒是不无道理,容老夫考虑一下,再行答复。”

    李安说道:“相信钱老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应该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李安最后写道:“我已入天刀营做军师,此营中首领颇有爱民之心,她的管区,如今百姓安定不少,在大军来临之前,我会尽力护住百姓,钱老放心。”

    李安又回到了大厅,钱老将桌上的痕迹清除,便喊来了看守之人。

    “李安,钱明德怎么说?同意归降了吗?”

    李安说道:“我已尽力劝降,钱老说要考虑一下,具体是否愿意归降,我也不知。”

    就在这时,看守之人来了,在圣公耳边说了几句。

    圣公说道:“我现在对你倒是有些好奇了,钱明德同意归降了,并且明日还要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帮我劝降百姓,你很不简单啊,说说,你和他说了些什么?”

    李安说道:“我也没说什么,只不过就是劝他活下去罢了,可能想开了,便同意归降,毕竟若是能活着,谁又愿意去死呢?圣公若无其他事,在下告退了。”

    圣公说道:“等等,我看你颇有些谋略,不若来我下面做事,做我的幕僚如何?”

    李安笑道:“多谢圣公好意,只是公孙统领与我有恩,我既已经答应了做她的军师,不便改投他门,再说了,我在天刀营中待的还是极好的,营中之人待我都还算客气,圣公身边能人众多,不差我这一个,还是公孙统领相对需要在下辅助。”

    圣公说道:“也罢,那就随你。”

    李安走后,圣公对着公孙雪晴说道:“雪晴啊,你这军师不简单啊,能劝降钱明德那个老家伙,不过你得找人盯着他,毕竟是半路投诚之人,若有逾越之举,不要心软。”

    公孙雪晴说道:“圣公,军师这些日子倒是尽职尽责,没看出有什么问题,也不怎么出门,基本都是通过和我手下人闲聊才得知城内的一些消息。”

    圣公说道:“若是诚心归顺,你天刀营倒是得了个人才。”

    第二日午时,平日砍头的地方,钱老站在上面,因方十三提前将消息放了出去,所以有许多的百姓已经围在了下面。

    钱老看着台下的百姓说道:“诸位,这些日子,大家受苦了。”

    随后钱老对着台下的百姓鞠了一躬。

    “我在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辈文人,应该做些什么,平日里,我们都在研习圣贤之言,然城破之日,却并未有人站出来,我这段时间想了很久,现在我想明白了,我辈文人虽不能像那些将士一般保家卫国,杀敌灭寇,但是,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我们能做之事,捍卫圣贤之言,让别人知道我辈文人,不是那只会说不会做的庸人。”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家园,是生我们,养育的我们山河,城破山河在,我等应牢记,这是我们的家园,若有外敌入侵,我等应奋起反抗,不应摇尾乞怜,哪怕是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家园,我钱明德,虽死无憾,只可惜,未能得见国家收复失土,我希望,我们能够奋起反抗,我希望,若有朝一日,九洲重归一统,还有人记得告诉我钱明德,若有朝一日,后人说我们文人,说我们这些先辈保家卫国的故事的时候,能有人记得我钱明德,能有人记得我临安奋起反抗的诸多英雄!”

    “绝不屈服!绝不屈服!”

    圣公坐不住了,直接一刀结果了钱明德的性命。

    然钱明德死后不久,或许是上天也在为钱老送行,临安突降暴雨,李安并没有去现场,看着窗外的暴雨,想来钱老不虚此行,全身的血液都流进了脚下的山河,彻底和家国融为了一体,但是李安知道,这一切,其实意义不大,情绪激昂的百姓不过是一时被感染了而已,几日过后,或许便会忘的干干净净,又为怎么活下去而担心。

    不过在后世的史书上,钱老之死,死得其所,钱老之名,名传千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