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与三教斗法,首先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还原其法的原身本貌,换言之就是法天象地、
正所谓四时有常、万物无常,就算沧海桑田之后,天地万物皆有变化,但反过来天地间的至理却反倒是更加深入人心。
儒释道三家,虽然各有各的教义,且各自祭拜不同的天神,但有一点却是同样的,那就是“言之有道”。
这个道是天道,也是常理,无论是儒家的刑罚、道家的天劫,还是佛门的地狱,都是违背了这个常理之后应有的惩罚。
而张弼所要与人斗的不是三教法,而恰恰就是这个常理,或者叫常法。
但是常法之中,最大的阻碍并不是老生常谈的那些道理,而是拳头。
换句话说,要是张弼和人比试切磋,天下间英杰无数,纵使他能够通达元婴,也不过云泥耳。
但正如同过去所说的那样,只要张弼能够通达元婴,以人这种至灵的诞生为前提,再辅以张弼作为“混元一体”的先决条件,而云炁这种先天之气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这天夜里,张弼在房间里冥思打坐,突生一念,随即便将他带至一云端之上,而在滚滚红尘之中,前方不远处正摆设着一副桌椅,桌上一汪甘泉正扑腾的往外冒着热气。
张弼见状,凭借心中所感,随即便朝前走去,来到那桌椅旁,也不静候此地主人,便堂而皇之的坐了下来,随即抄起茶壶美美的给自己泡上了一杯。
品尝着茶香,感受着茫茫无尽天际间的浩瀚,张弼不作他想,就这样自顾自的饮着茶,直到一壶水见了底。
此时天边一抹彩虹落下,随即叮咚作响的泉水声便顺着那彩虹飞泄而下,一直注入到茶壶之中。
待得茶壶快要满溢之时,张弼盖上其盖,后又置于火炉之上,等待茶香再次四溢之时。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原本偌大且空旷的天际处,突然出现了一条人影,当此人来到距离那副桌椅不远处时停了下来,站在张弼的身后,也不知道是在看人,还是在等待那茶壶烧开之时。
对于这一切,张弼自然了然于胸,他知道这个人不是他的师兄弟,甚至都不是仙界之人。
“偷得半日闲呀!”
突然间,张弼发出一声感慨,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来说,都是同样的一种心情。
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今的张弼虽然看似强敌环饲,但实则非常清闲,毕竟他卸下了自己最主要的责任,化为凡间一小童。
但对方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的职责繁重,即便是想要偷懒也做不到,甚至于他还会因为自己有着“双重身份”的缘故而被迫夹在其中,根本做不到半点潇洒自如。
“贬你下界,不会怪我吧?”
此言一出,便足以昭示其身份,而张弼闻言,却是不置可否的一笑,随即说道,“贬我者既然非你,何来怪罪?”
那人听到这话,不禁微微一笑。
应该说,“他”与“他”是不同的,不但身份地位不同,就连本质也截然不同。
毕竟,能够将张弼贬下凡间的乃是三清法旨,而另一个拥有和“他”相同身份之人自然也就脱颖而出了。
那便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是为太上老君,和三清之中的道德天尊是为同一个人,却也并非同一个人。
毕竟以前也提到过,三清不等同于原始、道德、灵宝三位天尊,而三清中的玄气同样不等同于太上老君。
毕竟,无论道德天尊还是太上老君都是三清化身而已,一者坐落于仙界,一者莅临于天庭,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副神格。
今天,太上老君邀约张弼一见,却并不是要对他说天庭之变故,或者达成合作的目的。
毕竟张弼可以和斗姆元君、西王母谈,却不能和玄天应化大天尊谈。
所以,张弼才会感慨那一句“偷得半日闲”的评语。
今天太上老君邀请张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喝茶。
到了他这种身份地位一言一行都是道之本尊,不像张弼只是道化而已。
所以,他说喝茶那就一定是喝茶,而不可能谈及任何正事。
直到一壶茶喝完,两人相互点头,有一种铭记此刻交情的味道,而接下来两人便要各回各家,各忙各事了。
只不过在张弼离开这片鸿蒙之时,他的嘴角带着一抹笑容。
毕竟,倘若太上老君找张弼真就只是为了喝一壶茶的话,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简单来说,太上老君借喝茶来向张弼展示了一番当初葛洪来挑战他时所展现的那种万气俱灭之术。
在从斗姆元君嘴里得知葛洪战胜普化天尊时所施展的道法已经到了真妄本空、逆顺俱寂的程度,但由于葛洪这数万年来又有精进,远非当初张弼于罗浮山上和他斗法时的情景了。
而借由此番演化,让张弼顿时就意识到,那葛洪所谓的万气俱灭之术实际上并没有脱离“万法自然”的程度,距离太上老君“穷乎无穷,极乎无极”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这也难怪,太上老君既为三清降半级之后神格化的人,其神格之中自然就有“大罗生玄元始气”的特性,换句话说,太上老君能够了解“混沌生无极”是一种怎样的过程,但那葛洪能够明白的恐怕就只有“无极生太极”了。
三清这种混沌始气之下便是无极,也唯有真正的无极才能凌驾三十六天之上,以及让自身法可以不受到跨界之后天道失效的限制。
而葛洪的万气俱灭之术所能够包含的也仅是先天之气而已,是为太极的境界,距离无极还有一段距离。
但对于张弼来说,了解葛洪如今的修为程度固然重要,但如何通达元婴乃至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破坏三教合一更加重要。
而如今,有了太上老君的帮助,让张弼找到了一丝契机,那便是比葛洪的万法自然更进一步的“自然而然”。
修道之人想要达到万法自然并不困难,毕竟万法终归只是“术”而已,属下乘,让万法达到自然之境,无外乎四个字,精益求精,当一门道法能够凝练到极致,就是自然。
但想要让自然也归于自然那就完全不同了。
前一个自然是万象,后一个自然是天象,想要让万象完全遵照天象的预示来发展,乍一看这好像就是天道,毕竟天道就是让天地万物遵循一定的规律运转。
但天道是狭隘的,能够被人操控的天道更是奢谈自然。
所以想要让万象真正达到“自古以来”的天象所预示的那般,还需要另一个步骤,那就是比万法自然更高,但低于太上老君“穷乎无穷,极乎无极”的境界——
“起乎无因”。
要说以如今张弼的境界能够达到起乎无因吗?
以前或许不行,但未来可期。
尤其是当太上老君为张弼演示了一番他和葛洪的战斗后,给予了张弼全新的灵感。
也许,自己应该“从头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