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六章 夜袭
    说是机会,其实更像是危机。

    夜晚已经到来,如果不能在这个夜晚有所作为,要么战胜他们,要么趁着夜色走得远远的,等到白天,自己这只队伍绝非他们的对手,最后沦为一场单方面的猎杀战役。

    无论哪个时期,夜袭都是一件难事。没有电力,广袤的田野只是一片漆黑,即使有火把,也无法看到较远处的情景。更不用说,大多数士兵都缺少维生素,会患上夜盲症,一到夜晚就两眼一抹黑。

    因此,丁镇完全可以夜袭这只官军队伍,从而夺回粮食。当然,只要他的手下能够跟得上他的想法。

    另一个促使他选择夜袭的原因,乃是逃跑的代价实在太大。

    他们这只队伍没有火把,没有夜晚行军的素质,一旦轻易动身,沿途一定会有人掉队,逃跑,届时会引发什么骚乱,他不敢想,更不敢赌。

    更不用说,以现在的通讯水平和他手下的素质,很多人怕是只能打顺风仗,一旦逃跑就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而且从丁镇的角度来说,这次行动毕竟是他的第一次下山行动,他想要证明,上山这条路是对的,现在一开头就遭遇败仗,而且是遇到官军而不敌,这能忍吗?

    反过来说,要是能把这只人数基本与自己持平的队伍给吃下,就算击溃也可以啊,都可以向官军传达一个信号:以后派出队伍,必须比我们多,否则小心被我们歼灭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彭老总坚持要啃下一个日军大队,因为啃不下的话,就等于是纵容日军分兵,告诉他们怎么行动就可以横扫一方。

    还是把这些废话抛在脑后吧,多亏陈靖提早准备了不少干粮,不用生火就可以保持体力,因此丁镇是一边啃着饼子一边观察官军动向。

    事实证明,官军的兵员素质往往要比什么山贼土匪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升起火堆,警戒,巡逻,有理有条。丁镇几次派人去骚扰,都是无功而返。因为官军明白,他们的最核心任务是守在粮食这里,只需等待白天运走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丁镇为什么敢于骚扰甚至反击。因为官军是不可能做出焚烧粮食的举动的,要是真想焚烧粮食,大可早早烧完趁夜离开便是。反正夜袭,丁镇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丁镇正是要利用他们投鼠忌器的心理。

    回到丁镇这里,他此刻正在和兴奋的一营长周范交谈。之前为了能够分散逃离再合兵一处,他特地让周范带着兵员素质更高的一营离开,因为他深知手下这只队伍经不起多少折腾,要是频繁有什么操作,恐怕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好,周范,你既然回来了,休整一会,等会我分派任务。”

    眼前不仅是周范,还有各营营长,都在耐心等待丁镇的话。

    丁镇知道,以卵击石不可取,需要四两拨千斤,以计取胜。

    所以一个很出名的计策马上进入了他的脑海。

    “周范,你等官军大部分人睡下一会以后,带着你的人佯攻他们,一定要虚张声势,吓唬他们,等所有人起身再退回来,然后马上休整,一直等到后半夜。”

    “二营长,你等周范先去之后……大概一个时辰的样子,再去佯攻,也要让他们全部起身。”

    ……

    “好,总而言之,今晚你们轮流出击,让他们疲惫,但是不要接战,尽早退回来。”

    丁镇一脸严肃地强调,众人也认真听着。官军虽然有火把这种夜间优势,但是在夜晚举起火把,也会暴露自己,不举不行,举了又容易被袭击,这就让他们进退不能,从而达到疲惫他们的目的。

    不错,这就是当年隋灭陈朝的故计,隋军多次大张旗鼓佯装要南下,又马上收兵,从而让陈朝军队认为隋没有南下进军之实力,直接放弃挣扎,最终被施着同样伎俩的隋军长驱直入。

    这与西方故事中的狼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能扛过夜晚这几波攻势而仍能保持士卒精力和秩序,怕是治军之能足以比肩周亚夫他们了,而若是不能,最多也就是个杨志的结局。

    而丁镇一方虽然同样劳累,但是这不是轮换着佯攻吗,更不用说,丁镇特意把最精锐的亲信大营给分到了首尾,就等着后半夜一鼓作气击破官军。

    只是丁镇自己为了扛住,让陈靖和他轮换指挥,尽量在后半夜总攻保持体力。

    夜晚流逝得很快。在现代,经常有人说,他们感觉夜晚的时间流逝的速度要比白天快上两三成。

    一个时辰一次的佯攻,转眼就三四次过去,天空已经不再是深沉的黑色,据丁镇的判断,估计已经四五点钟了。

    官军主帅估计也洞悉了丁镇的意图,但那样又如何呢?客观上的劳累是无法克服的,每一次佯攻都需要警惕,到最后,已经是十几声呼喊能喊起来三分之一的人就不错了。

    因此,丁镇不顾己方手下的抱怨,下令加快佯攻速度,并让总预备队第一营做好准备,把全军刀剑都转移到了一营中。

    佯攻频率被改为半个小时一次,一共三次,每一次都要比前一次声势更小,也就是说,要造成己方也忍耐不住劳累的假象。

    果不其然,原本还一直着甲挺立,坚持巡查的官军主帅也渐渐放松,甚至还和周围人说了什么,周围的人也慢慢从鱼跃而起变为懒洋洋地起来甚至干脆不起来了。

    丁镇心头一阵狂喜,不错,机会已到。他马上拽来周范下令进攻,并派人叫醒还有力气能动弹的人一同跟在后面,发起总攻。

    事实证明,丁镇的决断是正确的。官军一直到丁镇他们接近都没有起身反击,而是等他们近在眼前时才起身迎击,不过到那时嘛,已经太晚了,最靠近先头部队的几乎是一睁眼身体就被刀刃捅了个透心凉,随后,这种透心凉的感觉一路传染给了整个营地,直到官军主帅。

    “我投降,别杀我!”

    “我也投降。”

    ……

    仅仅接战一刻钟,营地便留下来几十具尸体,剩下一百余人或投降或是被制服,总之,几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丁镇信步走到官军主帅面前,有礼貌地拱手相对,倒是让被捆缚在地上的主帅另眼相看。

    “这位仁兄,不要怪罪,我们也要生活。至于今晚的事,你输得不亏。”

    官军主帅也没有什么过激反应,只是冷漠地点点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是啊,能被灭国之计来招待,倒也真是可以输得心服口服了。

    不管怎么说,丁镇用一个很简单的计策轻松干翻了这群官军,这确实值得高兴一番。正如前文而言,这代表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尽管很大部分依赖着天时地利。

    天色逐渐明朗,丁镇并没有随意地把那些俘虏丢在路上,恰恰相反,丁镇想起了前世的一个政策——优待俘虏。

    以现在他们的条件,估计是优待不了,但是丁镇可以制止手下搜他们腰包,甚至借着收缴兵刃的时机做一做思想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眼前这群人并非全都是官军,几个俘虏七嘴八舌地交代,才知道,原来只有二三十个官军领头,剩下都是邻近大户的徒附和游侠,也就是说,是官军主帅的个人勇略带领他们来的。

    这倒让丁镇对那名主帅感了兴趣。只是急着要走,对他们重申了一遍丁镇的分田地打大户思想以后,向旁边的人匆匆问了一下主帅姓名,还招揽了一下他,只是可惜,这个名字叫做夏侯任的勇士只是冷漠相对,也是颇有骨气。丁镇见到此景,也只好放弃。

    回山之路很平坦,尽管仍然睡意朦胧,看着这么多粮食和兵刃,众人还是十分高兴。甚至于,走着走着,迎着朝阳,许多人扶着车辕唱起了这里常见的民歌。

    丁镇和陈靖走在最后面,到众人高兴的模样,也是精神振奋,疲惫感尽消。

    是啊,第一次行动就这样大获全胜,而且还锻炼了一批精兵胚子,怎么会让人不高兴呢?

    反观另一边,一群丢盔弃甲的人为早起种地的农人所救,走在返回县城的路上,为首的夏侯任却是两眼坚毅,回首想起之前丁镇的一番言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