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宁安抵达承恩坊的时候,从沿河的工坊内传出巨大的金属锻造声。
得知宁安过来,杜如初从一间工坊出来。
他的脸上脏兮兮的,略显疲惫,人却显得精神抖擞。
对于宁安交给他的新鲜事务,他总是充满无限激情。
“怎么样了?”宁安抽出袖笼里的手帕递给杜如初。
杜如初接过擦了擦脸,说道,“殿下再晚来一会儿,就能见到第一副板甲了。”
“哦?看来进步不小嘛。”宁安心情陡然愉悦了不少。
板甲的事情,他交代杜如初有些日子了。
这段时间,杜如初如同以往一样,再次沉浸在他抛出的新“奇技淫巧”中。
甚至,他直接从王府搬出,吃住俱都在承恩坊。
不懂之处,他便来王府询问,搞懂了再回去,不懂的又来,如此反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搞出点眉目了。
而对宁安来说,也该是出成果了。
水力锻锤这个关键工具有了,他又提供了板甲的样式和锻造要点。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归要轻松一些。
若是像从无到有那样艰难,才是不合情理。
说罢,二人去了一字号水力锻锤工坊。
按照数字排序,其他则是二号工坊,依次排列。
进入工坊,宁安果然见到一副半成品板甲。
这幅板甲立在工坊的石台上,头盔,胸甲,腿甲已经具备,只缺少两个臂甲。
整体树立在那里,若不是眼睛处盔甲后面空无一物,简直像一个活脱脱的披甲士兵。
而且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士兵。
“嗯,相当不错。”宁安有一种在博物馆现场欣赏古代甲胄的既视感。
抚摸了一下半成品板甲,金属冰凉而坚硬的质感从掌心传来。
这就是在冷兵器时代末期,只辉煌了一阵,便遭到热兵器淘汰的板甲。
相比鳞甲和扎甲,等同重量下,板甲的防御力最好。
由于胸前的盔甲略微突出,与士兵的身体有一定间隙。
面对骑兵的冲撞受到的危害也更小。
而且鳞甲和扎甲是一个个甲片扎起来的,每个甲片间是有缝隙的。
战场上,敌方士兵更容易找到甲片的缝隙,对己方士兵造成伤害。
板甲则犹如一个焊接起来的铁桶,士兵全身上下除了眼睛处,俱都被盔甲保护起来。
打仗的士兵,敌方士兵更难以下嘴。
当然,板甲也有其缺点。
这个缺点就是昂贵。
明朝时候,大明已经有了自己的板甲技术。
当时这种盔甲叫全铁甲。
朝廷也曾考虑给士兵配全铁甲。
但对于动辄数万套采购的盔甲,明朝朝廷还是选择了性价比高的普通盔甲。
毕竟少量装备全铁甲的士兵改变不了一场战争。
宁安当然也清楚这点。
但对他来说,现在不是考虑银子的时候,保住自己的小命和封土才最重要。
至于银子,花完了再想办法从大宁权贵豪商手里赚回来。
反正美酒香水此类大宁版奢侈品,他有的是办法搞出来更多。
“盔甲是不错,不过这一副盔甲至少也得四十两银子,是鳞甲的两倍。”杜如初说道。
宁安笑了笑,杜如初的说法证明了他判断。
莞尔一笑,他道,“从八家豪强府里查抄出来的银子,足以给藩军每个士兵配上一人一副,这银子你就别担心了,尽管把板甲的锻造数量提起来就行。”
他这话自然是安抚杜如初的。
查抄豪强的财产的确让他发了笔财。
但是这些银子是八家豪强对晋州巧取豪夺来的。
这笔财富,他归入了府衙的府库,最终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恢复民生。
板甲的银子,他还是用的东海商行的盈余。
“嘿嘿,殿下不提,我倒是忘了。”杜如初把批量锻造板甲唯一的顾忌也抛在脑后了。
顿了下,他继续道,“通过第一幅板甲的试制,匠人基本上掌握了板甲锻造,不出意外,一字号到十八号工坊,每个工坊一天锻造六套板甲是没问题的。”
“那一个月也就是三千二百四十套。”宁安皱了皱眉头。
真定府大战迫在眉睫,这个数量不是让他很满意。
因为士兵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全身板甲。
沉吟了下,他道,“本王今天再教你一个东西,叫流水线制造。”
“流水线制造?”杜如初眼睛发亮,东海王口中的新鲜词汇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宁安淡淡道,“板甲是由不同的锻造部件铆接造一起的,所以,你让一部分匠人专门锻造头盔,另外一部分专门锻造胸甲,如此类推,最后再让部分匠人专门铆接。”
“这样一来,最少便能让一个工坊锻造板甲的数量翻倍。”
杜如初眼睛转了转,马上醒悟,一脸崇拜望向宁安,“殿下真是高才,一个匠人锻造整副盔甲,需要掌握许多部件的锻造,现在专门锻造一个部分,便少而精,也会快许多。”
“就是如此。”宁安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杜如初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兴奋地搓了搓手,他道,“殿下,我这就是试试。”
宁安点点头,又打量了一会儿半成品板甲,说道,“这幅板甲造好了,便送到王府来。”
杜如初已经满脑子是流水线的事了,下意识应了声是。
摇头笑了笑,宁安又去了其他字号的水力锻锤工坊转了转,之后才返回王府。
到了寝殿,宁安屁股还没坐热,冷铁便领着顾远忠过来了。
入侵的经过骑兵死的死,逃的逃。
金国也没有再继续派遣骑兵过来送死,藩军的将领轻松了不少,更专注于日常的操练。
这次冷铁过来,是为了乞活军的事。
宁安答应了韩国忠,向乞活军提供盔甲,不能言而无信。
商量了一会儿关于盔甲运输和交易的地点,定下了这件事之后,冷铁面色严肃,道,“殿下,末将以为,留给晋州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个月左右了,现在必须想想如何接掌东阳关以及北塞三关,否则晋州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