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1章 比赛之后
    在李枢他们组的《光年之外》结束后,第一轮的作品就算是全部展现完毕了,之后的流程便是五大主题下得票数排名第二的小组再依次登台表演。

    如此这般,每天进行十组的作品表演,算上前前后后的准备和收尾工作,最终闪耀之旅的第二阶段在历时一个多月后完美收官,所有参加表演的艺人们也都可以回归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流程中去了。

    接下来李枢他们要面对的,只有等待。

    等待着节目一期一期地播出,等待观众们的心仪投票。

    如果说在《光年之外》表演完之后的李枢是自信满满的,那等他看完所有的作品之后,这种自信就消失了三成,是他小觑了这些创作人和歌手的能力。

    有的时候只是他们还没有遇到最适合自己的搭档和作品而已,而这一次,闪耀之旅的自由组合就给了他们这样进行探索的机会。

    其中让嘉宾评委们都感慨良多的佳作是真的不少,尤其是第一期节目播出后,陈逸和闫白演唱的《因为爱情》反响并不弱于《光年之外》。

    《因为爱情》这首歌的观众得票数也节节升高,《光年之外》则和这首歌不断交替着名次,在争夺头名的道路上咬的很紧。

    不过名次这事情都得到节目全部播放完毕之后才能确定了,现在的李枢在回到位于青州琅琊的公司总部之后,立刻就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学习计划。

    大鼓、唢呐他都已经得到了系统的认可,但是他现在还缺少一个民乐器的掌握。

    竹笛本来是他的第一选项,但是在跑了这一趟之后,听完其他作品,包括带有民乐器元素的歌曲,以及嘉宾王魁的种种介绍。

    他又觉得有很多民乐器都值得他一学,包括葫芦丝,而且根据王魁的介绍,很多有名气、有实力的民乐演奏家,都是同时掌握笛箫、葫芦丝这种演奏方式接近的民乐器的。

    纠结于此的李枢在刘醒的劝说下,很快就主动去找了部门老大谢沂歌,想要听一听他的意见和看法,也有希望他能帮忙介绍一位良师的意图。

    在知晓了李枢的来意后,谢沂歌没有急着答复他,而是默默问了他一句。

    “你了解过任何古曲的乐器构成吗?”

    李枢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谢沂歌顿时了然,李枢本身是作曲系出身,在学校时接触最多的也是电声四大件,虽然也学习过民乐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接触过太多民族乐器,也就对古曲知之甚少。

    想到这里,谢沂歌倒是有了一个点子,只是他不确定李枢能否接受。

    “我这里有一个建议给你,但是要不要接受都在你自己。”

    “老大你说。”

    “老大”这个充满了江湖气息的称呼是作曲部对谢沂歌统一的称呼,他本人也乐见其成,所以李枢入职后没多久也就接受了这个叫法。

    “回学校去吧,再读一遍民乐系,系统性地学习一遍乐理和乐器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你的灵感才不会像是无根之萍那样流于表面。”

    看着谢沂歌完全不是说笑的认真模样,李枢也思考起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得益于这个看重文娱行业的世界,像是李枢或者是太史烟这种已经有一定评级标准的创作人和歌手,在社会工作时选择再次入学时是有一定优待的。

    更别提李枢本身也是科班出身,有谢沂歌的推荐,有评级优待,三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他再次入学倒是不算太难。

    “好的老大,我再回去好好想想。”

    “想好之后需要帮助的话,随时可以来找我。”

    在留下一句简单的承诺之后,谢沂歌就继续投入到自己手中的工作堆去了。

    李枢则在走出房间后,认真考虑了一遍这个方案。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去!

    毕竟现在的他只会大鼓和唢呐,让他凭空把唢呐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也很难做到。

    更何况,他也不止是想学一种民乐器,他还记得系统的奖励是古曲《将军令》的解析。

    他在简单了解过《将军令》之后,知道《将军令》源于唐朝皇家乐曲,流传一千多年,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发现其中需要的乐器种类还是挺多的,最早是琵琶音乐,但是经过现代传谱整理后,作为一首扬琴的开场音乐。

    但是根据不同的民乐团演奏,还是会有不同的民乐乐器组合,哪怕是鼓、古筝、琵琶、二胡、唢呐、笛、箫、锣、号等都可以参与到其中。

    堪称一个“百乐齐鸣”。

    所以李枢也想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这些乐器和其相关的乐理知识。

    很快李枢就向谢沂歌给出了自己肯定的答复,他重归校园的日程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内容需要完成。

    第一件事情,就是协助严思远完成《与你到永久》的录制工作。

    这首歌的录制过程因为各种琐事被耽搁了,李枢打算在自己暂别公司之前,为了尽快完成这件事情,他还拉上了之前帮助他们为《如愿》一起做过编曲混音的陈欣若。

    面对李枢的邀约,陈欣若这个小胖子在几袋零食的报酬下就同意了帮忙。

    可是令李枢他们万万想到的是,严思远在录音室内录制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水平格外之高,状态和节奏把控能力都要超过《突然的自我》时期一大截。

    更令两人沉默不语的是,严思远在录制时可能全身心投入了进去,情到深处不自觉地闭目流下了眼泪。

    见此情景,陈欣若一边吃着李枢给他买的零食,尽管隔着隔音玻璃,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个表现力和感染力,真的需要我们做什么额外的编曲混音工作吗?”

    李枢也没想到这首歌对严思远的杀伤力能这么大,看着明显已经私底下练过很多次的严思远,李枢长叹一口气。

    “尽我们所能吧,有这种优秀的歌手配合,对我们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你也不想修音修到死吧?”

    提及“修音”二字,陈欣若的脑袋便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干脆。

    “当然不想。”

    “那就是了,对了,你感觉这首歌怎么样?”

    “你写的?”

    “算是吧。”

    “我觉得,能比你那首《突然的自我》成绩更好,除非严思远再录一遍,因为我感觉他出去这一趟,好像实力恢复了许多。”

    “是吧,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