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812 崭露头角
    “嗯,种地这事儿想得挺好!那边的土地还算肥沃,又不缺水,确实应该种地种菜。教会了他们之后还有一个好处,方便控制,种地的总比打猎的要听话。

    就这么办吧,一定要叮嘱好手下,在日常接触中不许仗势欺人也不许骗人,更不许太软弱。土著人很好满足,也很贪婪,把握好尺度。

    通知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从下个月起就可以向恩鸟港送货了。价格方面让日月银行出人去谈,把合同尽量签仔细,别等以后让朕来帮着擦屁股!”

    海军参谋部的计划整体上很完善,但缺乏细节。这也不能怪他们,没有殖民经验,有些事肯定不会凭空想出来。没关系,这不是还有自己呢嘛,可以跟在后面拾遗补漏。

    只要把好望角的军事基地站稳,以欧洲人目前的状态应该不会太快发起大举进攻。小规模来几艘船等于白送,自己也就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挪到国内和北方去了。

    首先有动作的是刑部,11月初,修订了快两年的《新大明律》终于热乎出台了,由皇帝召开大朝会当众宣布,并下旨两京十三省自景阳十六年起废《大明律》,启用《新大明律》。

    这个消息基本没在朝野引发什么轰动,主要是拖的时间有点长,商议的次数也有点多,早就没有太多秘密可言。

    估计最不适应也最不愿意改变的就是各地的讼师和师爷,本来已经烂熟于胸的旧法废了,还得重新背新的,年纪稍微大点可能就吃不消了。

    其实年轻点的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儿去,新法与旧法相似之处不超过三成,新增的律条多达700多。光背下来没用,还得理解并从中找到缝隙,才算得上比别人高明。

    可能是看到颁布新法这么大动静都没人站出来作对,皇帝信心大增,不到半个月又宣布了第二件大事,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推行新政。

    擢山东巡抚周道登任三省总督,授太子少师,统领三省新政推广,治所西安。

    右副都御使、陕西巡抚李起元,迁陕西左布政使;福建左参议袁崇焕迁进河南右布政使;广东左参议缪昌期迁进山西右布政使;广东右参议姚广善迁进山东右布政使。

    周道登巡抚山东督导新政,几年下来政绩斐然,此次出任三省总督并不意外。这个职位除了监督之外,更主要的是协调,非常适合他圆滑的性格和多变的手腕。

    原山西左布政使张偲去年病逝,皇帝一直没补充,应该是早有它意。陕西巡抚李起元在延安府建立炼油厂的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算不上保皇派骨干也得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由他接任合情合理。

    袁崇焕和缪昌期都是景阳十年甲寅科的进士,在县衙里锻炼了两年,又在广东和福建的参议位置上熟悉了三年,一看就是标准的新政后备力量,此时正好用得上,还专业对口。

    现任河南左布政使牛应元、山西左布政使陈于廷都还恪尽职守,比较听皇帝招呼,也没犯什么错,年纪还都不是特别大,直接撤换不太合适。给他们当个副手,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可以顺势接班,算得上正常操作。

    唯有广东右参议姚广善属于异类,他既没有进士出身也不是举人,连秀才都没考过,是个纯粹的白丁,而且特别的年轻,今年周岁才25。

    在明代非皇亲国戚想当官,尤其是文官,通常只有三条路。第一、科举,从童生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考,最次也得到举人才有出仕做官的资格。

    第二、监生。选择各地品学兼优或者勋贵子弟入国子监学习,通过内部考试后也可以获得做官资格,但有些职务不能做。

    第三、举荐,也叫举孝廉。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由官员推荐。比如在治下发现了非常特殊的人才,可以按照一定程序推荐给朝廷,破格提拔成为官员。

    到明中期之后,举孝廉制度基本成了摆设。监生虽有,却要比科举地位低,升到一定职位就到天花板了,只能算对官员子弟和勋贵子弟的一种福利。

    姚广善就是被举孝廉,才从广东肇庆府某县衙的小吏变成了县官,然后一步步升到了从四品的右参议职务。

    那他有何德何能,从小吏一路畅通无阻,只用了八年时间就成为封疆大吏的呢?三个字,海户司。

    姚广善出身于海户司,排行朱一!从利玛窦在北宫门外皇庄里筹备欧罗巴神庙开始,他是第一个被收养的孤儿,当时只有7岁。

    七年后他也是第一批从海户司毕业,但没有进入海军,而是与十多位学弟被安排到广东和福建的县衙当中做小吏,专职推广新政。

    光靠李贽、袁应泰等人在高层施压,新政真没那么容易推广,很容易被当地官员合起伙来推诿、拖延。而姚广善等海户司成员就是在底层具体操办和监督反馈的手和眼睛,上下一起动才能找到突破口。

    但洪涛想得更长远,他不光要这些年轻人成为新政的助力,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大明未来的栋梁。去各地当小吏,只不过是体察民情、熟悉官场运作的实习,等年纪大一大、心性成熟些、经验更丰富时,再走上前台。

    可是当小吏与做官完全是两码事,为了给这些孩子弄到官身洪涛可算绞尽了脑汁。常言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办法还真让他给找到了,那就是举孝廉。

    这个原本由朱元璋用来拉拢士绅地主阶级的政策,虽然已经很久不用了,却没有被废止。那就拿来用用吧,你们不是张嘴闭嘴就愿意提祖制嘛,咱就顺应一次,看谁敢反对。那可是开国皇帝提倡的,谁反对谁就是大逆不道!

    没人举荐?不可能,李贽和袁应泰主政的时候每年都必须举荐好几个,只要举了皇帝就批!待山东和直隶也被纳入新政范围,能安排的小吏和能举荐的官员就更多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少说也有三百多名海户司毕业生在七八个省份的县衙、府衙里任职,小半通过举荐已经有了官身,品级最高的就是姚广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