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与鲜卑人作战,丁宽在整训兵马的同时,也派出大量的斥候和探子,去了解东部鲜卑的组成、兵马情况。不止要绘出舆图,对这些异族的生活习惯,乃至历史传说等各方面的信息,都要尽可能的收集回来。
而丁宽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鲜卑乃至塞外胡人的历史,其中很多资料都是东观藏书中的秘本,被优先整理出来,抄录一份,给丁宽查阅。
越是查阅这些相关的资料,再结合丁宽前世的历史知识,丁宽越感觉身上的责任重大。丁宽相信,如果接下来这一战能够取胜,把鲜卑人彻底赶出东北,也许能彻底改变前世中国不断被北方异族入侵的历史。
西汉之时,对大汉最右威胁的草原胡人是匈奴,后来到了东汉,匈奴被大汉联合其他胡人部族彻底打垮,代替了匈奴地位的,就是乌桓和鲜卑。
乌桓和鲜卑的历史,其实都不长。根据史书的记载,乌桓和鲜卑的源头,都是战国时期的东胡。
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乌桓是聚集在乌桓山的东胡余部演化而来,而所谓乌桓山,应该就是在后世的内蒙古赤峰境内。
乌桓刚刚出现在历史上,是以匈奴的附庸存在的,曾跟随匈奴多次入侵大汉边境。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大破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在幽州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这是乌桓第一次南迁。
公元49年,光武帝刘秀又把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到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并在上谷宁城置乌桓校尉对乌桓各部加以管辖。这是乌桓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也从此,乌桓成为了大汉的内附胡人。
鲜卑是比乌桓人更北的东胡余部演化而来,他们最初聚居的地方叫大鲜卑山。乌桓山所在的赤峰,其实是幽州北部屏障燕山山脉与更北的大兴安岭交界之处。而大鲜卑山实际是就是后世的大兴安岭。
由于乌桓人的隔绝,鲜卑人进入大汉的历史,要晚于乌桓很多。
汉武帝时期,汉击败匈奴,把乌桓迁到五郡塞外,鲜卑趁机南下,填补到了到乌桓故地西拉木伦河流域。
起初,鲜卑和乌桓一样,都遭受匈奴役使。公元前5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
东汉前期,乌桓和匈奴都依附于大汉,而大汉也以这两部为打手和雇佣军,作为保卫北方安全的屏障,实现了对匈奴的围剿。
公元85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公元87年,鲜卑攻击北匈奴,斩杀匈奴的优留单于。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勒石燕然,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
此后,鲜卑趁匈奴远逃,草原空虚,彻底占据匈奴故地,取代匈奴成为草原的主人。不过,此时的鲜卑还不是国家,而仅仅是部族联盟的总称。鲜卑各部自行其事,并没有统一的领导,依然依附于大汉,也使得大汉的北方边境安定了一阵子。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史载:“辽东太守祭肜使偏何讨赤山乌桓,大破之,斩其魁帅。塞外震慑,西自武威,东尽玄菟,皆来内附,野无风尘,及悉罢缘边屯兵;永平元年,祭肜复赂偏何击歆志贲,破斩之,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明章二世,保塞无事。”
这种政策实现了大汉北部边境短期安全的同时,也养大了这只饿狼,当这种雇佣军交易,无法满足鲜卑需求的时候,鲜卑又开始替代匈奴人,南下入侵中原,成为大汉新的北方威胁。
这种威胁,初期还是鲜卑各部分别入侵,类似于一群各自行事的强盗。直到东汉后期,鲜卑人中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檀石槐,才第一次统一了鲜卑各族,并在塞外的弹汗山设立王庭。
檀石槐活跃的时候,已经是东汉后期的桓、灵二帝时期。鲜卑的统一,对大汉的边防压力骤然加大,几乎每年都会入侵大汉的边境。
檀石槐拒绝了汉桓帝和亲的请求,在大汉的北部边境,不断侵袭骚扰。到了灵帝执政,檀石槐甚至在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击败了大汉对弹汗山的远征,一举屠杀了夏育、臧旻、田晏率领的几万汉军。
对大汉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檀石槐于光和四年(181年)早早死去,他寿命不长,只活了四十五岁。他刚刚统一的鲜卑,再次分崩离析,使得大汉得以喘息。真的很难想象,如果檀石槐再多活几年,趁大汉黄巾之乱全面南侵,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檀石槐之前,鲜卑的部落首领并不是世袭制的,而是由部落内推举有才能的人来担任。但从檀石槐开始,鲜卑就开始全面采用世袭制。
檀石槐的儿子叫和连,虽然继承了檀石槐的位置,但和连的才能比檀石槐差了很多,而且贪财好色,处事不公,使得鲜卑内部的分裂日趋严重,而且他上位没有几年,就在入侵大汉北地郡之时死了,鲜卑就彻底分裂回部族联盟的形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檀石槐短暂统一鲜卑之时,将鲜卑分成了三部进行管理,右北平以东为东部鲜卑,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鲜卑,上谷以西为西部鲜卑。
丁宽要面对鲜卑,主要就是鲜卑三部中的东部鲜卑。东部鲜卑其实是很多鲜卑部族的统称,其控制的地域,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东接夫馀、濊貊,二十馀邑,头领大人被分别称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
丁宽对比这些历史资料记载、鲜卑的舆图、以及前世的一些记忆。丁宽基本上可以确定,鲜卑人的起家之地,应该就是大兴安岭西侧的草原,后世称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而现在东部鲜卑的势力范围,核心之地就是后世内蒙古的东南,与河北、辽宁、吉林接壤的科尔沁草原。
看着眼前的舆图,丁宽感觉已经找到了一些历史的脉络。为何中国秦汉之后,入侵中原的异族,大多都是发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核心的原因,就是这片科尔沁草原的存在。
很多异族的兴起,最早都是在大山之中,这个时候,这些异族依靠大山的掩护,以渔猎为生存方式,得以渡过婴儿期。
当他们发展壮大之后,就会从山中向外扩张,进入平原地带,而最适合这些新兴族群扩张的地方,就是广阔的草原,他们的生存方式,也开始从渔猎向游牧过度。
而当这些异族扩张占领了科尔沁草原之后,就有机会完成一次重要的蜕变。
科尔沁草原,是游牧方式与东北平原农耕生产方式的结合部。这里物产丰富,游牧民族在这里可以完成从游牧,向半游牧半农耕生产方式的转化。
这里同时与汉人的地域接近,交往频繁,可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加上半游牧半农耕生产方式,就会促进这些部族,从部落制向国家形式过度。而强壮的胡人部族就有可能在这里逐步演化为一个强势的政权形态。
这种政权一旦强盛起来,就会再次扩张,向西征服草原上散落的部族,吸收人口和养分,向南入侵中原,获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
正是由于这片科尔沁草原特殊的地理形态,才使得东北地区的异族得以不断的发展壮大,其对中原的威胁,也远超西北的异族。
丁宽是典型的大汉主义者,既然找到了历史的脉络,自然想要改变这个历史进程,而要抑制异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崛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这里彻底占据,化为大汉的疆域,不让异族有机会在这里完成关键的蜕变。
这个时代的草原胡人,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社会组织,都远远落后于大汉,汉人曾几次攻入草原,甚至彻底灭绝了匈奴,但由于无法长期的占领,一旦汉人得胜后南归,就会有新的胡人重新强盛起来,进入新的循环。
汉人之所以无法长期占领草原,就是由于草原之上的游牧生活方式,不能支持足够的人口在一片区域内聚集,稳定生存。
而没有汉人人口支撑,哪怕在草原上建立城邑,也只是孤悬在外的军事堡垒,这种军事堡垒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来供给,而一片平坦之地上的军事堡垒,没有地理条件保护,又极易受到胡人攻击,很难长期的维持。
然而,科尔沁草原的地理特殊环境,却使得丁宽长期占据这里成为可能。这里是草原游牧与平原农耕的接壤地带,就可以支撑大量的汉人人口,在这里生存。
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得这里与中部西部草原可以有所隔绝,建立更加有效,且成本低廉的防御体系,抵抗来自草原中部的胡人冲击。
科尔沁草原的地理形势及其特殊,因此可以有机会将这一部分,从整个的内蒙古大草原隔离出来,被汉人彻底占领和长期统治。
从地理上,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就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巨型山脉,大兴安岭的东侧就是东北平原地区,西侧就是蒙古草原。
大兴安岭南北走向,最南端与燕山山脉相接,大兴安岭与燕山山脉之间,就有一个过度性的豁口。科尔沁草原的特殊之处,就是它并不是在大兴安岭的西侧,而是在大兴安岭的东侧。
科尔沁草原其实是内蒙草原通过这个豁口,在东北平原上延伸。只要在这个豁口之地筑城,把守住这个狭长地带,就能将东侧的科尔沁草原,与西侧的蒙古草原彻底分隔开来。
而这条联结蒙古草原和科尔沁草原的狭长地带上,还有一条大型的河流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是大辽水(辽河)的上游干流,在《吕氏春秋》就与长江、黄河共同列名六川之一。可以使得物资运输更为便捷便宜。
这里的地势,有些类似大汉中原的雄关函谷关,只要在此筑城,就能够彻底的隔绝东西。
丁宽前世不是搞历史专业,他选择在这一带筑城,其实只是依据地理环境的决策,其实这一带区域,后世在辽国已经成为了政治中心,辽国的中京就是在这里。
而辽之后,金、元乃至到明朝,这一带都是北方的重要中心地带。明朝有一个很有名的宁王造反桉,这个宁王的祖上,最早就是统领朵颜三卫,镇守在这里。
直到清朝时期,异族彻底占据了中原,统治重心南移,不允许汉人到辽东居住,这里才逐步废弃。然而科尔沁草原在清朝时期,仍然有着极特殊的地位。
包括孝庄皇后在内的很多皇后,都是出自科尔沁草原。这就是清朝王室,为了保证对这一特殊地区的持续稳定控制,而给予的特殊政治待遇。
丁宽想要占据的这一片地方,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白城、通辽、赤峰一带,这里西部有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隔绝保护,东北与丁宽占领的扶余接壤,南边就是大汉的辽东属国和玄菟郡。
其实从丁宽北上占领了扶余之后,科尔沁草原就成了汉人与鲜卑的必争之地。
东部鲜卑盘踞这片草原,就可以联结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源源不断的东进,四处劫掠东北平原的富庶之地,成为鲜卑入侵东北地区的桥头堡。
汉人拿下这里,就可以消灭东部鲜卑,保障东北之地的安全问题,彻底解决草原胡人对东北地区的威胁。彻底封闭鲜卑人从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之间的狭长豁口,进入东北地区的通道。
甚至反过来,可以与幽州的几个边郡城掎角之势,压缩中部鲜卑的生存空间,对整个幽州的边防形势,都会有巨大的改善。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返回书架
喜欢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请大家收藏: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