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京城的信件,轻描淡写了这一场亲事。其实在成亲前,宝玉便在李凝的帮助下,张氏的默许下,悄悄地见了一回林黛玉。
宝玉告诉黛玉,自己无心仕途。将来到顶也不过是个进士。或是在衙门里找一个轻松的文职,平时抄抄写写。
黛玉是个什么性子,清高无尘的。对于将来能不能有凤冠霞披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决定婚事的时候,黛玉才九岁,而此时的黛玉也才刚刚过了十岁的生日。害羞什么的,还要再等上几年。
听到宝玉这么说,便也起了谈性。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出仕吗?
读书,明理。增长见识。
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并不是读多少书可以决定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是非常认可这句话,尤其是说这句话的人是唐朝时。
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别的不说,李狗蛋的人生经历便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启的蒙。但在读书上,也不过是三百千这样的书籍。
可人家就是马养的好,朝廷也不是只要会读书的人去当官的。马养的好,东西做的好,照样可以当官。
可书读的多了,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并也不一定会做官。且不说是不是没有机遇,也不说是不是没有遇到伯乐,只说这些人里面,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唐朝喜欢前朝的洗冤录一类的书籍,在唐朝的影响下,宝玉和黛玉,乃至贾芝林省都看过这一类的书籍,里面就有好些个前朝官员判错了案子的例子。
有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为富为仁的乡绅,也有仗义之言的侠骨之士。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宝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阅历。可谓是一举数得。
别的且不提,在宝玉的心中,便没有因为心里对贾政的排斥而觉得当官的人都是蠢禄不堪之人。
说来这些虽然对于阁闺女儿来说是禁书,但张氏开明,只要不是西厢一类的书籍便允许姑娘们触碰。
虽说如此,但张氏在教导元春的时候,也是讲过西厢记的。她先是将西厢记这本书交给元春,让元春细读,然后再她刚看完的时候,再把西厢记真正的最后结局那本书再交给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怀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后又在第二本的结局真相中,彻底的对情,爱起了怀疑和警惕之心。
说实话,这种教育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这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也许也是当初之份教导让元春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后吧。
话回当下,宝玉和黛玉长年受唐朝的影响,在心底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而对得起自己的行为,却是不能以伤害他人和自己家族为基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后都是一副白骨掩尘土。怎么活着不遭罪便怎么活着,也是一种活法。
总比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让自己不开心,不感兴趣的地方要强上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宝玉还告诉黛玉,他会听从奶娘的建议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谋一份差事,不用什么实权,只是让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会轻易受人欺负。
黛玉听后,没觉得哪里不好,不但如此,还帮着宝玉想了想,将来要谋一份什么样的差事,既不用违背本心,还可以过得悠闲。
什么国子监,翰林院,就连皇家藏书楼都被宝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书楼。我听说那里有好多的书,都是绝版呢。”此时的黛玉,都有些想让宝玉早点出仕,然后帮她把那些她没有看过的书都抄回来的心思了。
在一个爱读书的人眼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期待的吗?
宝玉的这份选择和想法,并不算是违背本心。在这个皇权比天大的时代里,唐朝能做的,便只有诱导宝玉向着对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宝玉可以按着心思放纵一下,但他的放纵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亲的手足,要守望护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就会变成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等到下一代,也不过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罢了。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全家成为平民百姓,让别人施舍护佑,还不如自己护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抢了,连个伸冤说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门。
反正无论怎么说,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夫妻在成亲前对于将来的生活,以及宝玉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统一。
“我奶娘说了,以后我负责赚家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说完这些,半大孩子的宝玉乐呵呵地许愿。
黛玉听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歪着小脑袋,有些犹豫地问他,“二哥哥,你以何继?如何养家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会打算盘。还会画画。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铺子上的帐册我也看得明白。上货进货的差价我也会算……”宝玉想到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娘都不让他睡觉的事情,现在就特别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挑眉看了他一眼,‘原来是吃老本呀!’
宝玉:“……”奶娘说过,他已经是合格经济适用男了。为了什么他在林妹妹的眼经里看到了轻视。
都说是福祸相依,交替来驶。六月接到宝黛成亲的消息,七月废太子就二次谋反了。当然,这一次,又是以失败告终。
造反在内城,也不需要骑马这种会发生声音的交通工具,而李漱虽在衙门里当差,有些消息和门路,但是不并灵通。而且事发是在晚上,又是在紫禁城里。所以等到李家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事后的事情了。
那一夜,唐朝和家里的上下人等,当真是一夜到天亮。
无知,所以无惧吧。
后怕这种事情,早就在消息出来的时候,被浓浓的八卦盖住了。
这种天家大事,老百姓们通常都是最后一波知道的。等到事情告一段落了,等到事情一床被子掩不下来了。估计才会让这些老百姓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较于别人,秦可卿却是知道些底细的,所以事后,秦可卿的公主病彻底破碎,还缠绵病榻了数日。也幸好张氏做事从来都留了一线,就算是此时张氏远在扬州,秦可卿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耳边。
秦可卿永远不知道废太子会失败,她在里面功不可没。张氏就是通过观察秦可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废太子的行动信号的。一但发现秦可卿有神态有异,或是神情不似往常,被张氏留在贾家的下人,便会及时的将这一消息告诉越王。
而越王在进一步布局,让其他也盯着废太子的皇子们都行动起来。而坐收渔翁之力。
京城风云变幻,身处扬州的张氏在接到消息后,想了整整一夜,她决定保住秦氏的命。虽然此举有些个冒险,但若不如此做,定会为家族留下隐患。
就算是不被皇家承认,那也是皇家的血脉。
秦氏生病,除了因为多年的希望破灭外,还有的便是她害怕自己会如当初的那位郡主嫡姐一般,被人为‘暴毙’。等到接到婆婆的暗示,再看到婆婆远在千里之外,还让人将贾琏房中几位没有生产过的妾室送到庄子上时,秦氏的病便好了。
不过,也因着此事,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京城居大不易,京城人民刚过了两天消停日子,这紫禁城的天又变了。皇帝的儿子能折腾,皇帝自己也不轻折腾呢。
这不皇帝下了诏书,说是身上不好了,连日来又伤心伤大发了。要退位当太上皇了。
而人选,却是整个京城的人,或者说是整个天下的人一直都没有想到的。竟然是没啥势力,母妃又不得宠的越王。
好嘛,这怪事年年有,今年是特别多。不过京城人民是饱经风雨和雷电的。抗打击能力是首屈一指的。于是在越王成为新皇帝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以后所能够得到的好处。
贾家的人也是高兴的,谁要他们家的当家主母和新皇帝的母亲同出一族呢?不过,这边还在高兴中,刚过了九月,林如海就病逝了。家里亲近的女婿兼高官没了,悲痛了不到三天的时间,那边元春封妃了。
贾家众人的心就跟坐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当然,相比别人邢氏心里的忽上忽下去更严重一些。当初元春是怎么进宫的,她比谁心里都更明白。还有,自从她嫁过来,以及元春进宫前的那段日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烽烟弥漫。
现在元春封妃了,虽然自己功不可没,但那也要元春心里愿意承认。在邢氏用脚后跟想都能明白,元春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贾氏元春,德才兼备……封淑妃”。唐朝不自觉地喃喃这句话,怎么是淑妃,而不是贤德妃。做为扫盲班毕业的半个读书人,唐朝还是知道,在后宫的地位,除了皇后,贵妃以外,贤妃第一德妃最末。淑妃正好在中间。
封号改变了,是不是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唉,多想无益。她就是个七品官的家眷,太高大上的事情,也是一点儿也触不到的。与其在这里东想西想,还不干点正经事呢!
宝黛二人成婚后的小院儿已经收拾出来了。唐朝已经把宝玉的东西陆陆续续的放在新院子里,东西,账册,都已经整理完毕。黛玉自小被教养长大,为人又聪慧,也许这个年纪还没有办法管家,但管些财务确是绰绰有余。现在成亲啦,这些东西都应该交给她管理啦。将这些东西都交给他们小两口,唐朝觉得她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本来林家省哥儿,应该单独,开一个院子。不过考虑到客居,也许会受到怠慢。而且他自来与贾芝交好,回南方之前也一直和他住在一起。所以老太太的意思,便是回来以后仍是这么住。反正都是住习惯了的。
岁月不知凡几,转眼间宝玉等人就回了京城。元春省亲的旨意也下来了。
相较于原著中,阖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省亲,这一次就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的。荣国府,大房二房早已经分家几十年了,虽然同府居住,却已经是各吃各的了。二房的闺女回家省亲,没有道理让大房的人出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二房,却已经没有这个实力去建省亲别院了。二房所有的财产七层归贾珠,剩下的三成有一半儿已经给了宝玉。最后那一层半的财产,有贾环分家的财产,有探春的嫁妆以及贾政几人的养老钱。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贾政是有私房的。但作为母亲,就不可能不考虑儿子这方面。
宁国府出钱出地,那是巴不得元春回家省亲。可是荣国府这一边就有些不清不楚,不道不明。虽然已经成亲了,但是也没有把宝玉当成大人,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他抛出在外。
“嬷嬷,建一个省亲别院是不是要花很多的银子?”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已经记不得元春的样子了。但融入骨血中的亲情,却让他对元春分外的亲近。
昨日他己经与林妹妹商量好了,如果府中真的拿不出银钱来建省亲别院。那么这笔钱他来出。
唐朝听到这话,点了点头,确实是需要很多银钱,不过这是现在各家娘娘都要建别院的时候。元春的园子早就已经建好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到要说出来的时候。
“宝玉,建造别院的事情!你不要管。咱家的娘娘是一定会回来的。说起这个,回头无论是谁冲你要银子你也不要给,就说钱都在奶娘这里呢”
“可是奶娘不是已经都给了林妹妹吗?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宝玉不是无知的小孩儿,他知道这样做会让别人说奶娘闲话的。
“宝玉相信奶娘,娘娘的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有结果了。”现在老太太的院子里,还在吵着到底是建还是不建。若是建,这钱要怎么出,该谁出,谁拿多少?
鸳鸯就在里面侍候,唐朝并不害怕得不到第一手的资料。所以这会就是安心的在这里等着。
“嗯,我相信奶娘。”宝玉放下心,轻轻地说道。
“你和宝二奶奶怎么样?最近没有闹脾气吧?”不住在一个院子里,在加上唐朝有意的放手,对于宝黛二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些个不清楚了。
不过这对年纪太小的小夫妻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拌嘴。一会儿恼了,一会儿又好了。这件事情在整个府里,都是知道的。
尤其是两人在林省的教育方面。
林如海没了,林家就只剩下林省一个人了。若不再努力读书,将来林家就真的末落了。林黛玉做为长姐,自然是不能这样看着。所以对于林省的学业抓的很紧。
因为林黛玉明白一个道理。宝玉不努力,还可以有家族做后盾,但林省却只能靠自己了,毕竟他姓林,而不是姓贾。
林黛玉多通透的一个人,她如何不明白宝玉和林省之间的差异,宝玉的性格是不适合太复杂的事情,那是害人害已。但是林省不一样,他和贾芝是同一类人。他们的未来会走的很远,很高。
而宝玉呢,他对自已的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和认知。在成亲前,也跟林黛玉说了自己对于将来的打算。林黛玉是知道自己将来可能是做不得诰命的命。但她自己也不是非常喜欢。所以可有可无。
但在宝玉看来,她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读书上进。却会非常严厉的要求林省。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她应该让林省自己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和人生。
所幸,林省这个孩子是个有志气的。对于功成名就非常的向往。再加上日常跟着贾芝这个荣国府的第三代继承人一起作息。
接受的教育也是家族更重一些。
父母的先后去逝,让这个不到十岁的男孩一夜之间长大了。他知道自已的姐姐小小年纪为什么就要嫁人。他也知道姐姐嫁人对于他和姐姐,以及林家都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如果不是荣国府的权势,他们姐弟又如何能够从容地带着林家百年家业离开江南。
他想要保护姐姐,保护那个拥有赤子之心的表哥兼姐夫。姐夫可以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可他却是不能的。因为姐夫有姐姐,而他的身后,是整个林家。
“林妹妹最近的气色已经好多了,夜里不见得咳嗽了。说来也怪。林妹妹更能适应京城里的气候。之间在南边的时候,林妹妹夜里总是咳嗽。”
现在小夫妻虽然是分房睡,但是却是住在一间屋子的东西两侧间里。离的近了,夜里有个什么动静,这边也能知道个一二。
“上次不是跟你们说,让你们那边的小厨房每天早晚给宝二奶奶熬些燕窝粥吃的吗?可吃了?”
“唉,别提了。也不知道谁多嘴多舌的跟林妹妹说,那燕窝都是燕子的口水。吃一口燕窝,就是喝了一口燕子的口水,还是加毛的。林妹妹心脏,再不肯吃了。”
唐朝:“……”谁听到这句话,估计也不会想吃了。
喜欢红楼之奶娘的奋斗请大家收藏:红楼之奶娘的奋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