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接手大汉集团的好处之一就是能不完美地避开前人们的坑,而对大汉双星,卫霍舅甥非常熟悉的人大都知道老惨了的飞将军李广别名“迷路将军”。
这位“自带GPS屏蔽器”的人已经可怕到汉武帝为其配了个张骞都救不了的地步。
你以为大汉集团的迷路将军就只李广一个?
NO,NO,NO,NO。
除了李广,还有公孙敖,公孙贺。这二人论战绩远不如飞将军李广,之所以能善终,还是因为公孙贺之妻乃卫青与卫子夫的长姐。奈何卫青这个模范小舅子生前拉的再狠,也阻止不了公孙贺的脑抽儿子在他死后贪污北军军饷,然后在诏狱里疯狂攀咬,致使卫氏集团全军覆没——连卫青的继子,平阳公主的孙子都被汉武帝下令处死。
相较之下,李广居然称得上善终。
“朕不管你们怎么想,总之去境外远征都得学会星象辨路。”作为一个真正体会过赚钱艰难的皇帝,刘瑞算了下自己要是遇上那些爱迷路的卧龙凤雏会花多少钱,得出一个保守数字后差点吓得心脏骤停。
众所周知,骑兵很贵,很贵,很贵(重要的事说三遍)。
《盐铁论》里就写道:“夫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
而在《赵充国传》也记载:“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
也就是说培养一匹合格军马的费用就是步兵的六到十倍。加上一名骑兵要配两匹军马,每匹军马的装备开销又是步兵的两倍。
由此可知,一名骑兵的培养费用至少是步兵的二十倍。
这还不算开战后运粮食的驽马与牛羊。
后世根据残存的史料算过汉武帝时的边境骑兵每年要花三亿钱,也就是三十万金——这还不算军属的补贴与运辎开销。
所以带入汉武帝后,你看李广你也烦。恨不得揪住他的衣领狰狞喊道:“朕的钱!!!”
倪宽得邹兕青眼被编入阴阳家后,不少人也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欧阳生,质问他一堂堂大儒竟被式微的阴阳家欺负到头上,真是丢尽了儒家的脸。
对此,已经得到天子补偿的欧阳生只是静静地看着替他无能狂怒的人,待其有了三分理智后缓缓说道:“你不觉得邹公与兵家的人走得太近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杀上门的儒生愣愣地看着四平八稳的欧阳生,后者在刘瑞改进制茶工艺后就非常喜欢这种饮品。
尤其是在不知名的文人(刘瑞:你直接报我身份号得了)查阅文献,发现茶叶乃炎帝所制,是远古圣人的专属饮品后,其价格在观众迎来一波暴涨。
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身份(装13)需求,刘瑞学习后世茶商的坑人……啊不!是先进经验,将茶叶分类分级,主打一个包装大于价值,摆盒参考米其林摆盘。
刘瑞:在坑人这方面,我是有职业素养的。只坑富人的钱,绝不刮穷鬼的油。
欧阳生的名气比不上申培等人,但是他的资历在那儿,所以拿着几百石的薪水过着两千石的日子。
为着名声,那些想让子弟拜入欧阳尚书的人肯定不能光明正大地送钱送地,就算送了,人家也没机会花呀!所以这高雅的茶叶,卖断货的瓷器是最佳选择。
而在关中赚(坑)得盆满钵满的刘瑞也想到某个吃肉太多,容易患肠胃病的民族,于是生了坑人之心。
已经巴蜀井盐这种高端消费在境外翻个二十倍也不算过分,那茶叶这种可以算是救命的东西翻个三十倍也没问题吧!
茶马古道便是在游牧民族对维生素的缺乏下诞生的。
肃北的草原气候寒冷,难产茶叶,而匈奴与大汉打得难解难分时也间接破坏了边境的贸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精明的茶商无师自通了后世的“贴标**”,把茶叶拉到西域后翻四十倍卖给匈奴人。
匈奴人(怀疑的语气):你们那儿的气候是怎么产茶叶的?
可以当中间商的西域人:你就说好不好喝吧!
于是乎,汉人赚了钱,西域人赚了辛苦费,匈奴人有了茶。一箭三雕,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法家也好,儒家也罢,不过是陛下在朝堂上管理天下的棋子。”
“陛下的真正底牌,还是在南北两军,八校尉之手。”
欧阳生擦擦嘴角,突然说起很久以前的事:“昔绛侯周勃借入主未央的事向文帝示威,待文帝夺回南北两军的控制权侯,堂堂绛侯,竟被家门口的士兵吓得开始胡言乱语。”
“而绛侯之子周亚夫就更可笑了。”
“细柳营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待周亚夫当了中尉,细柳营被分散收编后,他又能做些什么?”
“难不成问北军……‘汝皆是左袒者’?”
要知道,当年的周勃跪的那么快就是因为“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文帝没登基前,北军为了拨乱反正跟随周勃。
文帝登基后,北军压根不鸟周勃。
而周勃敢行董卓曹操之事吗?
他不敢。
因为齐王的军队还在灞上赖着没走呢!
一旦文帝被赶下台,被陈平等人放了鸽子的齐系诸王别的不说,肯定先宰放其鸽子的关中勋贵。
为此,文帝成功分化了关中势力,借着他们对齐系藩王的恐惧而让自己人掌控军权。
作为皇帝,有军权才有话语权,才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别看今上二十出头,可他对军队的控制手段远胜先帝。
郎中令郦寄是今上还是太子时一手扶起的。
未央宫卫尉郅都是铁血保皇派,更是先帝留给今上的一把黑刀。
中尉在刺杀案后职权被今上一切为八,全都安了北宫的旧人,搞得这个九卿之职形同虚设,压根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而在关中之外,为了“保护”和南边诸国做生意的巴蜀商人,刘瑞在建立制盐厂与蜀绸时搞屯田制,建立了三千人的巴蜀兵与南方诸国进行友好交流,维护大汉的核心利益。
起初那边还有怨气,觉得你做生意就做生意,派兵保护是什么意思。
然而在刘濞被KO,大汉找南越问罪时,对方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甚至还亲手解决逃至百越的刘濞残党,赔了大概一年的税收才勉强消了刘启的气。
老大如此,其他小国就更没辙了。
参考后世的国人在非洲的待遇,刘瑞觉得欧美的雇佣兵制度与驻军制度还是得学习一下。
至少在巴蜀兵成立后,出门在外巴蜀商人得到与官员相差无几的待遇。甚至一些尝到甜头的国家还会特别保护巴蜀商人,避免这条黄金路被自己人掐断。
当然,组建军团的出发点是提防边境,保护商人,而不是效东汉末年与唐中期般给自己挖坑,所以在正式兵的数量上,刘瑞一直卡的一直很死,同时不许当地私自任命军官,自产军工。
为此,刘瑞还给墨家挖了个大坑,忽悠其隐居的弟子迁至关中,避免巴蜀提前出现过于高端的武器。
至于那些底层的军民,刘瑞也是极尽所能地补贴并强化他们对关中,尤其是皇帝本人的忠诚度。
这番操作下来,别说是儒家,就是黄老家背后的太皇太后也没能力与刘瑞闹个你死我活。
孝道重要吗?
重要。
但得分人。
太皇太后当然可以恶心刘瑞,但是刘瑞也能效秦昭襄王与秦始皇之例给太皇太后点颜色看看。所以刘启的最后布局不仅是给刘瑞解决掌权的难题,更是避免了太皇太后与刘瑞杠上。
刘启很清楚,他阿母是斗不过刘瑞的。
虽然太皇太后也经历了不少大事,但在诸吕之乱时,她还只是代王的夫人,身边又没母家子弟,别说是像高后般发表意见,她甚至连与文帝一起进京的资格都没有。
而在文帝登基后,有薄姬和关中勋贵在前,慎夫人与尹姬在后,她也没空干预前朝。因此在政治素养上,太皇太后真的比不上经历过秦末战乱与齐王之乱的薄姬。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欧阳生见茶水已淡,于是换了盏新茶吹凉:“君有命而不得不从。倪宽于老夫有愧,于儒家更是面赤。”
“借邹公之便,倪宽能搭上兵家。如此,吾也不用事事都慢法墨一头,最后落得个手起刀落,分崩离析的结局。”
“汝莫忘,未央宫卫尉郅都是法家子弟,而八校尉之一的赵非乐更是今上是太子时就伴随其身的墨家子弟,其女更是未央宫诸女史之首。”
欧阳生叹了口气,意味深长道:“没有刀剑,你拿什么跟人家拼?”
“文帝以前,朝中还有儒将。可待文帝之后,军队里与儒家相关的又有几人?”
末了,他还自嘲道:“诸位也别心疼老夫。毕竟这是陛下的主意,又是陛下亲自调解的,好歹是给老夫留了一丝薄面。”
不然让拿到许可的邹兕正大光明地来抢弟子,那才是丢人丢到家门口咧!
而在这件“换师”的小插曲后,第二次科举的笔试也如期来临,同时带来大洗牌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