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朝廷失信于百姓,百姓自然无义务,再去相信这所谓的宝钞。”
事情已经到了这里。
王庭知也清楚,自己也该到了总结的时候。
百官在四周虎视眈眈,看这样子,他如果想继续延伸话题,势必会掀起新一轮的征讨。
而眼下。
在他说出“失信”二字之后。
果然,在场的诸多官员,均是大怒连连。
“大胆!”
“让他说!”却是朱棣主动将众人打断。“朕现在不想再听尔等吵闹,姑且就先听他说完。”
“是,圣上。”一众臣子纷纷低头。
但王庭知,也吸引了更多的“怒火”。
他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今天的得罪,王庭知很清楚,只是开胃菜。
实话说,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已经足够。
凡事都要有一个接触的过程。
今天能把“铸币权”印在这位陛下的脑海里,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陛下,还有诸位大臣……”
“如果将刚才的话,仔细回想一遍,其实汉王殿下,刚才早就说出了答案。”
嗯?
朱高煦一愣,茫然的双眼闪过一抹惊喜。
俺吗?
众人也不由自主的看去,想到汉王殿下刚才的“高谈论阔”。
只是,看到他的表情,包含朱棣在内,都一阵无语。
如果让他继续说出刚才的话,你看他能说出来吗?
王庭知则加快语速,总结道:
“第一,宝钞的发行方式就有问题!”
“当初大明朝廷既然已经决定,将宝钞作为官方的使用货币。那么又为何是通过赏赐、赈灾、发送俸禄等等的方式发出去?”
“通过这种方式,宝钞流于民间,百姓对于宝钞并无“充分认知”!”
“可以说从天然的地位上,宝钞就远远低于金银、铜钱!”
“第二、大明朝廷的规定。”
“这也是汉王殿下刚才说,草民补充的,宝钞作为货币,却不能购买金银的问题!”
“陛下,如果大明朝廷,真的决定,要让宝钞作为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且大明朝廷拥有足够的掌控力!”
“那么,就必须尊重宝钞的存在。”
“尊重宝钞?”一直听着的李至刚,忽然打断道:“宝钞只是纸币,谈何尊重?”
王庭知陡然看向他。
“正因为是纸币,才要尊重,且要比之金银,更大的尊重!”
“这是何道理?”
“那请问大人,大明朝廷的信誉要不要尊重?大明百姓的认可要不要尊重?”
李至刚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明显问住了。
他迟疑了半天,在脑子里搜索驳斥的话。
只是王庭知并没给他这个机会。
他深知,自己刚才说的已经差不多,现在就不能再浪费时间,给这些官员继续纠缠的机会。
因此。
他接过自己的话,“尊重宝钞,不是尊重宝钞本身,而是发行宝钞的大明朝廷,要维护自己的信誉,要给予百姓,对于宝钞的无限信任!”
“可这一点,大明做到了吗?”
“没有!”
“宝钞从天然出身上,就有问题。除此之外它还不能兑换金银,百姓不能在朝廷面前兑现。也就是说朝廷本身就不认可宝钞的存在,那么这样的钱币,大明又如何能让百姓认可呢?”
“推己及人,假如在座的官员,都是大明朝普普通通的百姓,甘愿将自己劳累的产出,兑换这种毫无价值,毫无信用的钱币吗?”
众臣陷入沉思,朱棣也似乎想清楚什么,逐渐的恍然。
“第三!”但王庭知的话显然没有结束。
“在大明宝钞并没有任何信用的前提下,朝廷不准备亡羊补牢,想着弥补宝钞的信用。”
“却选择竭泽而渔,继续无限制的发放宝钞。”
“这一点,其实站在朝廷的角度,很好理解。宝钞毕竟不同于金银、甚至不同于铜钱。”
“它只是纸币,想用随时都可以造出,造价低廉。”
“而这样的宝钞,却可以在比如赈灾、官员俸禄、官军犒赏的时候,拿出来充当钱币,屡试不爽。”
“长此以往,宝钞印发的越来越多,但宝钞流向的最终端,却是大明的百姓。”
“眼看着有人拿着无限制的宝钞,就可以购买很多商品。”
“宝钞看似无限,但商品有限……”
“大明百姓,还会相信所谓宝钞的面值吗?几十年后,谁还将其看做纸币?而非是废纸?”
“隐阁之中,将这种情况定为:通货膨胀!”
“而此种环境下,大明宝钞,焉有不灭亡的道理?”
说到这里。
其实加上刚才的问题,翻来转去,再有这一次的直接阐述,已经是第二遍。
朱棣就算是再陌生,眼下在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初步印象。
大明宝钞的失败,他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似乎果然如此。
“通货膨胀?”
而下意识的。
朱棣不免再次注意到了王庭知话语中的“隐阁”二字。
联系到自己,以及汉王的梦境。
自己的这个二儿子,刚才和王庭知一唱一和,就是说出了收回铸币权之后的“重重操作”方式。
这也是指引?
“如果朕收回铸币权……”
不可避免的,朱棣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而同一时间,下方的百官均是互看连连,有的对此欣然同意,有的则一脸忧虑,而大部分的官员,则是纷纷听着王庭知接下来的话。
“不是如果,而是陛下为了大明,必须收回铸币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也是草民刚刚进入大殿,之所以阐述,这两枚铜钱有天地巨财的原因。”
“宝钞已经失败,但大明绝不能再坐视,民间的铜钱,再度因为私铸而失败!”
“基于以上宝钞失败的错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草民建议,暂且将纸币和铜钱,合二为一!”
朱棣感兴趣的问道:“可是之前说的,铜钱也有面值?”
王庭知说道:“因为民间百姓对于纸币,对于大明宝钞,已经失去了信任。”
“因此,先以恢复信任为主。”
“陛下可以仿照金元宝、银元宝,换一种方式,将其改换为,金元、银元、铜元!”
“分别以金、银、铜,三种材料为主。”
“不可!”夏原吉当先站出,“我大明朝没有那么多的金银……”
“谁说要用纯粹的金银了?”王庭知诧异问道。
夏原吉皱眉,“你刚刚不是还说,仿照金元宝、银元宝……要恢复信任。”
“恢复信任,也要看实际情况,大明要保证自己掌握钱币的主导权,就绝对不能依靠金银,金银只能是阶梯,是大明货币走向民间,甚至未来走向世界的梯子!”
夏原吉问道:“不谈金银,这又从何理解?”
王庭知笑了笑,“我华夏先民,最开始的交易货币,不过就是贝壳、兽牙、甚至兽皮……”
“之后才有了冶炼青铜的能力,铜币也就因此而生。”
“金银也是之后,因为稀有,才成为官方和民间认可的主流货币。”
“赋予货币的价值,永远都是稀有二字!”
“执迷金银,岂非舍本逐末?”
“稀有?”
此刻,道衍目光闪动,默默地念出了这个词。
却是连他都听得心神澎湃。
不免问道:“那你所说的金元、银元、不用金银,又谈何稀有呢?”
“还有,如果真的要收回铸币权。”
“又该如何师出有名,甚至让百姓自己愿意相信呢?”
此问一出。
众臣莫不点头,暗道不愧是国师。
这才是问到命根子上。
这朝廷铸币,也得百姓认可,可因为之前的宝钞问题,百姓还会相信吗?
更重要的……
朝廷又该用什么名义,来收回铸币权,并且再次发行新币,从而让百姓接受呢?
朱棣也不免露出沉思。
自古以来,师出有名最为重要,朝廷若是不管不顾,强硬为之,因为宝钞前车之鉴,大明百姓谁还买账?
“这倒简单!”
突然。
只见王庭知,竟然似乎早有准备,甚至胸有成竹。
随即,他陡然看向朱棣,掷地有声道:
“启禀陛下,这正是草民前来进献大明祥瑞的原因?”
话音刚落。
众臣莫不疑惑,这怎么说着说着,又扯到进献祥瑞的事情上去了?
朱棣更是不懂他的意思。
疑惑道:“是何原因?”
却见王庭知微微一顿。
然后正色道:“大明天降祥瑞,自有九重金蟾露水而出!”
“这祥瑞金蟾,不愧为我大明至宝!”
说到这里,王庭知已经伸手,捏住了一直盖着笼子的“红布”。
他话语还在响起,但手上的力度却也越来越大。
红布被逐渐揭开!
“九重金蟾一见陛下,便在朝堂之上,吞天地精气,聚八方之财……吐出祥瑞金银!”
随着其话音刚落。
红布被陡然揭开。
刹那间,大殿之上,金光闪耀。
却见九重金蝉,层层而叠,每一只都仿若纯金雕刻,栩栩如生。
最下面的犹如磨盘大小,最上面的犹如承认成人手掌大小。
王庭知走近,轻轻的拍了一下金蝉。
叮铃!
一颗无比精美,印刻着仿佛是巧夺天工的金色铜钱,应声落地。
王庭知伸手结果,他的声音再度响起。
“上感天召,特此将金蟾福运,赠予万民。”
“以后我大明的钱币,皆以日月为印,金蝉吐财,即为万民所用……”
喜欢长生从大明开始请大家收藏:长生从大明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