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字条,是纪纲的消息没来之前,沈肃写在这里的。
朱棣回想刚才,眸中泛出惊动!
纪纲伴在他身边这么多年?自然没可能跟着那二沈欺骗自己。
可宁王献的祥瑞,又为何能提前被“二沈”知道?
难不成是二沈背后,就是宁王?
基于经历,朱棣很快将最近的种种,先是阴谋论了起来。
然而很快,朱棣就摇头。
不可能!
只要基本的认知还在,宁王朱权要是有这么大的能量,有这么多的“奇人”帮助,当初为何还会被自己骗?
那么排除阴谋论,也就是说二沈所言的,正在一步步的实现?
隐阁?
长生者?
老朱家背后的断离红尘之人?
每次想到这几点,朱棣便感觉到,自己的背后,仿佛一直有个人看着自己。
这种感觉让他不寒而栗。
但偏偏从最近的种种表现来看,他似乎只是在“提醒”自己?
《桃花源记》?
沈万山的藏宝库?
还有沈肃……包括这次所提的“财政”改制,变法聚财!
朱棣深吸一口气。
他忽然想起,沈有福的先祖如果是沈万山。
那么沈肃的先祖又是谁?
“少师走了吗?”
他看沈肃所留纸条之前,刻意让所有人先离开。
但看了之后,他却越想越不对劲,急切的需要一个人和他商讨。
“应该还没有出宫门。”内侍很快回答。
“让少师回来!”
想来想去,满朝文武,目前也就只有跟他一起发动靖难的姚广孝了。
……
“陛下让老臣回来,应该还是那二沈所说的变法聚财吧?”
姚广孝似乎早就知道朱棣所想,对于对方突然把自己叫回来,并没有任何意外。
“到了这个时候,朕也就不隐瞒了,少师是怎么看的?”朱棣亲自为姚广孝倒了一杯茶,“俺也不瞒少师,前几天刚睡了没几天好觉,可就在昨天,俺又梦到了。”
常年在北边的军中生涯,导致朱棣的自称一直是“俺”。
也就是在一些重大场所,才会自称“本王”,而这几年登基为帝,刚开始的自称“俺”,实在不符合帝王形象。
坚持改了半年多,朱棣才逐渐的改了过来。
但即使如此,在着急或者愤怒、包括领军出征的时候,朱棣又会自称俺。
眼下朱棣为了说出心里话,也不刻意摆着“朕”的架子,几乎是怎么顺嘴怎么说。
而这一点姚广孝也自然发现,朱棣越是如此,越是证明其心中的情绪之波澜起伏。
提及此事,姚广孝也显然来了兴趣,“陛下又梦到?他说了什么?”
“什么都没说。”朱棣先是摆手,但又比划了一下,“俺就像是代入了沈万山,看到了他从京城出去。不仅如此,还看到了沈万山明明已经病死都埋了,结果又活了!”
此话一出。
哪怕是姚广孝也惊奇连连,“还有这等事?陛下不是在做梦吗?”
“所以说这是梦啊。”朱棣又喝了一大口,“兴许沈万山是假死,兴许这只是一个梦,但接下来梦到的……”
朱棣深吸一口气,“就是今天发生的梦境预兆!”
“什么水患,什么大明财政,都梦到了,也正因此,这才把少师你叫回来。”
饶是姚广孝见多识广,但这等奇事他也是第一次见。
沉吟了许久,他这才道:“这段日子发生的,老臣也看在眼里,老臣也开始怀疑,这世上真有长生者也说不定。”
朱棣摆摆手,并不想说此事,而是转回话题,“就说最后的那个,变法聚财,你是怎么看得?”
“刚才沈肃所留,那能治大国之弊端的大医,就要随宁王的敬献祥瑞而进京了。”
“朕……”说到这里,朱棣的心情已经有所平复,但更多的,却是还是郑重。
“用还是不用?”
姚广孝虽然听得暗暗心惊,但面对朱棣此问。
也是不免起身,在谨身殿来来回回的走着。
朱棣看在眼里,也不着急,静静的等待姚广孝的答案。
终于,姚广孝止住脚步。
“陛下认为,当今的大明需要变吗?”
朱棣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纵观秦时商鞅之法,这是到了秦国不得不变的时候,不变就可能亡!”
“商鞅成功了,是因为有一个无比信任他的秦孝公!宁愿得罪秦国所有贵族,甚至是王室,也要变!秦孝公死后,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楚国,也曾迎来吴起,也因为吴起而强盛一时,可楚悼公死后,吴起身死法亡!”
“之后便是汉末王莽,王莽也曾改制,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篡汉立新!”
说了这么多。
姚广孝留给朱棣思考的时间,等到朱棣再度看向他的时候。
姚广孝又说起了另一个名字!
“还有一位,再次施行全国改制的臣子,史书上也很有名,褒贬不一,便是北宋的王安石。”
“陛下也知道,因为宋神宗的左右摇摆,帝王平衡,又是扶持新党,又是迎回旧党,而王安石也因为种种原因,也失败了。”
“先不说其法之好坏,就以当时的国情来说,秦国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西汉之末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北宋还是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但法成,则国存,甚至更为强盛。”
“法败,则国亡,或者从此一蹶不振。”
说完这些,姚广孝这才看向朱棣。
“那么陛下认为,我大明,如今真到了这个【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姚广孝的问题,显然让朱棣的心绪,陷入极大的震动。
“老臣也知道陛下的心思,此次,也只是给陛下阐明利弊,具体决定还是要陛下来做出决策。”
“但凡改制,必定是将利益团体的利益收回,从而以这大明的运转体系,再补充给另一部分人。”
“正如陛下当初所说,权力是恒定的,削减了这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会直接甚至间接的增加权力。”
“那么老臣今日所言也是如此,一国之利益也是恒定的。”
“区别在于,陛下和老臣都不知道,这座大明目前的总体利益,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利益团体到底得到多少?”
“所以,老臣还是那个问题,陛下真的决定了吗?”
朱棣继续沉默。
“少师的意思是?现在还不能变?”
“这要问陛下的意思。”姚广孝道:“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如今陛下和我,其实都不知道,大明的弊端在哪里,改制之后,大明又能获得多少?”
“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问题都不清楚,又该如何谈改制?”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既然是变,既然是改!”
“变什么?改多少?是如同沈肃所言,为了以后的产业,现在要提前打好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又该是多少?”
此时此刻,姚广孝的每一个问题,都让朱棣陷入震动。
“如果陛下想好了这个底线,甚至是想到了可能会得罪利益群体,老臣所说的利益群体,可不只是当朝的这些官员,更多的其实是大明现有的中间群体。”
“陛下应该比老臣更清楚,战阵之上,未尝胜,先虑败的问题。”
“如果变法失败,那么大明又会陷入何种境地?”
“考虑清楚了这些,陛下才真正能在心里作出决定。”
噼啪!
正在这时。
窗外下起瓢泼大雨,漆黑的乌云之中,还不时划过一道道闪电。
朱棣坐在椅子上,沉吟许久。
甚至姚广孝离开,朱棣都不知情……
……
往后的几天,应天府的雨势忽大忽小。
但雨一直没停。
直到这一天,雨势越来越大,像是从天穹倒下来的倾盆大雨。
五月六日的下午。
因为暴雨,这几天鲜少有人出入的城门处。
一道高大的身影,披着蓑衣,从城门外缓缓走入。
他身材极为高大,比之寻常百姓足足高出一整个头,大手大脚,牵着马车。
刚才应该是为了应对守卫的盘问,所以才下马接受审查。
只是进了京。
男人抬起头,看了看这漫天的风雨,浓眉之下,一双清亮的双眼微微眯起。
“下吧,下吧……”
话落,男人拉着马车,径直走向了满城风雨……
喜欢长生从大明开始请大家收藏:长生从大明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