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吴香兰从苏舒手里接过菜篮,和苏舒说了一声就先出去了。
几个嫂子怕苏舒又和上次一样做一桌菜招待他们,忙喊着吴香兰,让她别买太多,说她们自己带了不少东西来。
“我们住的地方距离海边近一些,那边有渔民每天都会去赶海,拿点别的东西都能和他们换海鲜。”
姜嫂子一边说着一边和几人合力从车子后备箱里拿了不少东西下来。
有姜嫂子说的海鲜,还有几个嫂子自家种的菜,还带了一条腊肉来。
海鲜带了整整一筐,姜嫂子也知道孩子还不能吃,梁振国不在家,就苏舒和吴香兰两人也吃不完,于是教苏舒,可以把海鲜腌起来或者晒起来。
“嫂子你们来我很欢迎,下回可不许你们再带这么多东西了。”苏舒道,“我家院子的菜苗还小,嫂子们给我带点你们自家种的菜就够了。”
“也就这一回,这次我们是来看几个孩子的,东西是拿给孩子的,留着他们以后补身体。”卫嫂子笑着道,“我们都听说了,你们家三孩子上周遭大罪了,我们心疼孩子。”
“谢谢阿姨~”一一坐在自行车上甜甜的道了谢。
两兄弟一听,也连忙学着跟上了一句。
家里三个孩子不能吃零食,所以这一周苏舒都没在家里做小零嘴,这会儿家里来了客人,还有这些孩子,所以苏舒就大方的把那些进口零食拿出来了。
几个孩子在院子里一起玩自行车,嫂子们则坐在屋子里聊天话家常。
坐下,付明姝就和苏舒主动介绍起自己,“苏舒同志你好,我叫付明姝,是付起航的姑姑,上回听我爸和我妈提及你,我就很想和你认识。”
姜嫂子笑着接了句话,“腊肉就是付明姝拿的,她就比你大了一岁,早想认识你了,她啊,生平最讨厌的人就是周知书了。”
“我是讨厌她,装腔作势全国第一人。”付明姝坦荡荡的点头,“每次在学校里看见她,她只要不来招惹我,我是掉头就走,当不认识她。”
都冠上全国的第一了,可见付明姝是多讨厌周知书。
别的不说,装腔作势这一点苏舒还深感认同,所以苏舒也毫不客气的点了一下头,“她是这样。”
付明珠一看,高兴了,她听说苏舒性格爽利,现在一见,确实如此。
付明姝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给苏舒说起市里最近发生的事情。
“也不知道周知书最近还得罪哪位神人了,她之前做的很多事都被翻出来,前天学校就通知周知书,看在周家和李家的面子上就不开除她,让她自己主动申请退学。”
“被翻出来好多事,其中还有个周知书的高中女同学的闹到学校去,她当初一度被周知书逼的想不开,在医院住了好久才抢救回来。”
“不过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就是在学校里听说了。后来周家去学校找了校长他们,但是校方态度坚决,认为周知书品行有污,不适合继续在学校学习,周五,周知书就被周家人领走了,也办理退学了。”
“周知书周五办退学,周六,周知书未婚夫家里就去周家谈退婚了,不管周知书怎么哭怎么求,周家人怎么说,她未婚夫家里的长辈宁愿多赔点钱都不同意继续维持和周知书的婚约。”
“至于她未婚夫本人,听说面都没露,全程都是由家里长辈处理退婚一事。”
说到这,付明姝轻轻哼了声,“好多人还觉得周知书好可怜,好倒霉,我听着只觉得真解气。可怜什么,她要可怜,那些被她欺负过的人不可怜啊?那个被她逼得自杀的女同学不可怜啊?”
“可怜的是李爷爷,这么大岁数了,之前周知书干的事他都不知道,现在一下子被翻出来,李爷爷被气的直接住院。”
“还有周知礼那个笨蛋,周家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还不知道低调做人,在学校里和人动手打架,放学路上不知道被谁叫了人报复,被打进医院躺着了,报了公安,也找不到到底是谁叫人打了他。”
“李爷爷情况怎么样?会凶险吗?”至于周知礼被打成什么样苏舒是一点都不想知道。
“没事,控制下来了,年纪大了,动不得怒。”付明姝道,“李爷爷人好,我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那就好。”苏舒也放心了。
至于周知书和周知礼两人的事,苏舒心里知道和梁振国脱不了关系。
也不知道梁振国在中间到底做了些什么,这些事情都是等他离开县城去京市以后才发生的。
不过好像也没人知道梁振国去京市之前去过市里。
“对了,周知书后面有个跟屁虫陈敏你应该也见过了吧?”付明姝忽然问苏舒。
“见过啊,周知书的狗腿子,和她一个鼻子通气的,两人性子差不多。”苏舒点头,
她直言不讳,“比起陈敏,我更讨厌陈敏的母亲陈慧,说话阴阳怪气,挑唆人心的本事她若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放在二十一世纪,陈慧就是一个高级别的绿茶。
付明姝听的点头如捣蒜,“是你说的这种感觉,因为我家和李爷爷的关系好,所以小时候李爷爷会让周知书和我家兄弟姐妹一起玩,但是我们真和周知书玩不到一块去,起初就是因为有陈慧这个人在中间搅和。”
“大家年纪都不大,都还不太懂事,几个孩子在一起,有点口角很正常,但是陈慧很爱掺和我们孩子之间的事,话里话外都是在包庇周知书,用李家的身份,提醒我们就算看在李爷爷的身份上,我们几个也得处处让着周知书才对。”
“我们刚和周知书认识的时候,那时候都才几岁大,那会儿周知书没现在这么讨厌,后来陈慧的话好像让周知书找到了点什么优越感,几次后,我们都不爱和周知书玩了,长大后难免碰面,结果周知书是一年比一年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