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妈妈我捡垃圾养你啊24
在市一中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
市一中的学习进度略超前于济香中学,江泛月到学校的头几天都在忙着赶课程进度。
好在班上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江泛月是从镇上中学转来的,给予了江泛月很多帮助。
尤其是纪乐瑶,大方分享了自己做的笔记,让江泛月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和题目都尽管问她。
江泛月有些不好意思,偶尔会给纪乐瑶带些饮料。
纪乐瑶坦然收下,时不时回送一些包装精美的零食。
等江泛月终于跟上学习进度,不再需要单独开小灶,她给纪乐瑶送了一件玩具作为谢礼。
纪乐瑶反复摆弄着手中憨态可掬的猫咪摆件,惊喜道:“这是童话世界工厂的玩具!”
“咦,这是新品吗,我好像没在店里看到过这款。”
江泛月眼眸明亮:“对,它还可以拿来当笔筒,你看看喜不喜欢。”
纪乐瑶将猫咪摆件放到桌上,又将自己的笔全部塞进里面。
看着十分赏心悦目。
“我和你说,我家里有很多童话世界的玩具。”
“每次去店里挑玩具,挑来挑去,最后拿起来一看,果然又是童话世界生产的。”
江泛月唇角弯起,与有荣焉:“童话世界的玩具种类真的非常多。”
纪乐瑶仿佛找到了同好般:“你也喜欢吗?”
江泛月点头:“对,我家里也有特别多,还有不少是非卖品。”
纪乐瑶敏锐捕捉到关键词:“非卖品!?”
在江泛月转学过来前,班主任跟纪乐瑶简单说过江泛月的情况。
所以纪乐瑶知道江泛月的作者身份。
她那么照顾江泛月,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喜欢和厉害的同龄人当朋友。
可对于江泛月的家庭情况,纪乐瑶就一点儿也不清楚了。
江泛月没有细说,只道:“是我妈妈送给我的。你要是想看,可以去我家玩。”
纪乐瑶便没有往下追问,兴致勃勃地与江泛月商量着时间。
这也是江泛月喜欢纪乐瑶、喜欢班里同学的原因。
他们并不好奇她的过去,也没有通过嘲笑他人苦难来寻乐子的恶趣味。
比起嘲笑他人,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充盈自身上。
江泛月在这样的环境里,如鱼得水。
所以故事里的依依,也开始遇到了很多朋友。
即使遇到挑战,也会在朋友的陪伴下,化险为夷,更上一层楼。
吕君浩看完之后,啧啧称奇,跟肖建国说:“原本以为这就是一部儿童读物,谁知道这还是一部升级流爽文。”
肖建国哈哈一笑:“升级流爽文的受众才广啊。”
有些文章,给孩子看,可能稍显幼稚了些。
但给大人看,反而刚刚好。
嗯……
自从《爱跳舞的小象》开始连载后,《童话月刊》的销量一直在小幅度上涨。
为了能够精准把握读者群体,肖建国特意进行过调研,最后得出结论——
这增加的客户,绝大多数是孩子,但也有小部分是大人。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肖建国自己也是出于兴趣,才办这份报纸的。
谁说儿童读物只属于儿童。
把江泛月寄来的稿子放到一边,肖建国问吕君浩:“《许愿镜》的出版送审进行到哪一步了?”
***
五月初,童话世界店铺装修完毕。
因为有两间店铺,位于百货大楼那间总店铺的店长由姚容亲自来担任,位于木材市场那间分店铺的店长则由赵棕来担任。
虽然这大半年来,姚容给赵棕许下过不少承诺,赵棕对于自己会担任店长这件事情也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真的听到姚容的话时,赵棕还是激动得满脸涨红。
晕晕乎乎回到家,抱着赵老爷子又哭又笑。
“爸,我现在也能自己管一家店铺了。”
“以后客人再来店里,也要称呼我一声赵老板了。”
以前他帮他爸看店,相熟的客户都喊他“小老板”。
现在可算是把那一个小字给摘掉了。赵老爷子翻了个白眼,不过眼里的笑意和心中的自豪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他大女儿早几年就出嫁了,唯独这一个小儿子,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偏偏又眼高于顶。
以前去和女方相亲,女方都不待见他,现在呢,直接成了相亲市场的香馍馍,反倒是他小儿子,嘴里文绉绉地说什么,现在只想好好工作,暂时没心思结婚。
瞧瞧,瞧瞧,都神气成啥样了。
“好好干,可别给你老子丢脸。”
“这还要你说。”赵棕一副你看不起谁的模样。
“老爷子,你不是喜欢听戏文吗,那戏文都说什么……”
“额,对,士为知己者死!姚姐慧眼识人,我肯定不能让她失望啊!我得向所有人证明,姚姐没看错人!”
赵老爷子那牙酸得哟。
他以前天天耳提面命,他小儿子都没能生出半点儿上进心。
现在连“士为知己者死”这种文化人才说的话都冒出来了。
装修好之后,店里要通风一段时间,员工也需要进行一番岗前培训,所以姚容和赵棕商量了之后,将开业时间定在六一儿童节。
那天恰好也是周末。
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出来逛商场。
一到百货大楼,众人就被竖在门口的宣传牌和人形玩偶吸引了注意力。
不少客人顺着指引,一路上到三楼。
刚站在店铺面前,一个一眼望不到头的梦幻世界呈现在众人视线里。
童话世界的总店非常大,是将周围四个店铺都租了下来并打通成一个。
店铺整体以暖色调为主,天花板上挂满了高低不一的星星灯。
一抬头,恍若看见漫天星河。
低下头,则有流光闪烁,绵延至店铺深处。
有孩子追着流光一路向前——
积木区,摆件区,玩偶区,木制八音盒区……
每一个区域都能带给客人不同的惊喜。
除此之外,店里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员工待在里面现场制作玩具,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隔着玻璃,亲眼看着一个玩具是如何从无到有生产出来的。
而且如果顾客想要在玩具上刻字,购买之后可以拿到这里,凭小票让员工帮忙。
在另一个角落,还放有一个信箱。
信箱旁边立着一块牌,上面写着“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每个在店里消费的孩子都可以写一封信,三年后店里会帮忙寄给孩子。
当然,寄信是免费的,但信纸和信封可不是免费的。
而恰好,信箱旁边就有一块区域,专门用来售卖各种漂亮的卡通信纸和信封。
还有一个角落,摆放有好几台娃娃机。
当初姚容为了弄到这几台娃娃机,耗费了非常大的功夫。
但很显然,这番功夫都是值得的。
娃娃机才刚从国外引入国内,就连从小生活在首都、魔都的孩子都不一定见识过这个机器,更何况是常晋市的孩子?
别说小孩子了,就连带他们过来的家长都对娃娃机流连忘返。
……
这种在后世屡见不鲜的噱头,放在这个年代,显然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那些一开始不想消费的顾客,都忍不住掏钱买了些东西。
而本来就奔着买东西来的顾客,更是直接刹不住车了。
当他们结账时,他们发现办理会员卡不仅能享受9.5折的折扣,还能得到会员专享的玩具——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反正钱也花了,必须顺手办一张会员卡啊!
……
姚容特意叮嘱过蕊蕊爸,让他送货来市里时,顺便带姚蕊蕊、姚苗苗和二妞过来凑热闹。
三个孩子跟在江泛月身边,看得是目不暇接,眼睛都舍不得多眨一下。
江泛月前几天已经来店里逛过了。那时候店里还没开始营业,偌大店铺只招待她一个人,所以这会儿她的表现比较平静。
逛着逛着,几人还遇到了纪乐瑶。
纪乐瑶提着满满一篮子玩具,看着江泛月他们空荡荡的手,笑问道:“你们不买吗?”
“不买。”
姚苗苗拍拍胸口,满脸骄傲。
她一点儿也不怕生,浑身透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这些玩具都是我们村里人做的,我们这回就是单纯来看热闹。”
纪乐瑶看向江泛月。
江泛月没有再瞒着纪乐瑶:“童话世界是我妈妈开的。”
纪乐瑶小小哇了一声:“难怪你有这么点非卖品,这下我总算是理解了。”
江泛月把二妞介绍给纪乐瑶认识。
纪乐瑶笑着与二妞问好,闲聊几句,主动告辞离开,没有打扰江泛月与二妞她们叙旧。
待到逛得累了,江泛月带着二妞她们去隔壁的甜品屋吃小蛋糕,顺便聊起近况。
二妞说:“这学期换了个校长,实行军事化管理,学校的学风好了不少。”
“费舒云他们都变得安分了好多……”
“我交到了几个新的朋友……”
说完学校的事情,二妞还说起了她的小说。
前段时间她又往出版社投稿了一次,虽然依旧被拒绝了,但二妞还是决定继续修改。
“我已经知道自己不是写小说的那块料了。可既然写了,就还是想再坚持坚持,也许真的能坚持出一个好的结果也说不定?”
月月是个天才,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
她只是个仰望天才的笨小孩。
但是笨小孩也有笨小孩的执拗。
在第四次尝试投稿时,二妞的作品终于过了。
虽然千字价格不高,但握着这来之不易的两百块钱,二妞还是没忍住,抱着江泛月嚎啕大哭。
拥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就得到出版社的认可。
没有天赋的笨小孩,在将自己的作品反复打磨,在将自己那零星一点的才华千锤百炼之后,同样可以得到出版社的认可。
只要一直在路上,或快或慢,或早或晚,不都能抵达目的地吗。
***
九月,《许愿镜》实体书终于制作完成。
江泛月现在住的地方距离常晋出版社不算远,中午的时候,肖建国骑着自行车,送来了十本样书。
整本小说篇幅不长,书并不厚,但制作精美,足见用心。
江泛月爱不释手。
姚容给肖建国倒了杯水:“肖编辑,您怎么亲自来送样书了。”
平时有什么需要跑腿的事情,肖建国基本都是交给吕君浩这个年轻人干的。
所以现在看到肖建国,姚容才觉得稀罕。
肖建国喝了口水,放下杯子,道:“我这回过来,一是为了聊聊《许愿镜》发售的事情,二是为了找你们商量《爱跳舞的小象》出版的事情。”
《许愿镜》是《童话月刊》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在肖建国的极力争取下,《许愿镜》获得了很大的宣传资源倾斜。
出版社其他编辑都说,肖建国这是十分看好《许愿镜》。
这话不假。
肖建国确实看好《许愿镜》。
但他最为看好的,还是《爱跳舞的小象》。
《许愿镜》宣传得轰轰烈烈,实际上都是为了后面的《爱跳舞的小象》造势。
“算起来,《爱跳舞的小象》连载有大半年了。这大半年里,《童话月刊》的月销量从六万一千份,上涨到了现在的十二万份。”
“这个数据,在本省基本已经到顶了。”
“如果还想提高《童话月刊》的销量,就必须把《童话月刊》的销售范围从本省,推广到其他省份。”
“所以我想借着《许愿镜》和《爱跳舞的小象》的出版来打开市场,顺势把《童话月刊》卖向全国各地。”
江泛月被肖建国话中所描绘的前景,惊得微微睁大眼眸。
姚容淡定笑笑,问了个最关键的问题:“肖编辑需要我们怎么配合你?”
肖建国说:“考虑到月月还在上学,需要月月配合的地方不多,但可能会邀请月月做一些采访,还有对《爱跳舞的小象》重新做一番细修。”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爱跳舞的小象》能够连载得越久越好。”
“最好能把它打造成一个系列,与《童话月刊》彻底绑定。”
姚容没有马上接话,以询问的目光看着江泛月。
江泛月斟酌片刻,道:“这些要求我都能办到。依依的故事,我本来就打算一直写下去的。”
话落,江泛月回望姚容。
肖建国也看着姚容,虽然知道这个提议百利而无一害,但在等待结果之前,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
姚容爽快点头,与肖建国握手。
“一切就拜托肖编辑了。”
“只要不影响月月的正常生活,有什么需要配合的,我们都会尽量配合。”
肖建国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下子,他总算能够大展拳脚了。
九月十五,《许愿镜》正式发售。
别的省情况如何江泛月不清楚,但本省的书店有一家算一家,只要她走进去,都能够在比较显眼的位置看到《许愿镜》。
原本,班里只有纪乐瑶知道江泛月的作者身份,但这会儿,《许愿镜》一爆火,不少同学都注意到了《许愿镜》作者的名字。
从江泛月决定用真名当笔名起,她就没想过隐瞒这件事情。
只要有人问,江泛月都会大大方方承认。
“是我写的。”
她表现得如此坦荡自然,班上其他人在震惊赞叹过后,也都逐渐平静下来。
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如龙卷风般,短短一个早上就传遍了各个年级各个班级。
市一中里,有不少学生都看过《童话月刊》,其中一些人特别喜欢江泛月的作品。
只是没想到他们喜欢的作者居然和他们在一个学校里,年纪还这么小。
“我还给她写过信,在信里称呼她为江泛月姐姐,结果好家伙,她比我还小一岁。”
“今年《童话月刊》举办了最受欢迎作品投票,我当时还给《爱跳舞的小象》投票了。”
“等等,你们要不要来做一道数学题,她现在读初二,应该才十三四岁,那也就是说,她刚开始写《许愿镜》的时候,是十二岁!?”
“我的天,最关键是她还写得特别好看!”
“这是什么天才少女人设啊。”
是的。
——“天才少女作家”。
出版社在宣传《许愿镜》时,打出来的旗号就是这个。
原女主从十四岁开始正式出书,就被誉为天才少女作家,江泛月的年纪比她还小了一岁,自然更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这番宣传轰轰烈烈,就连远在帝都的孙涛涛,都在书店显眼位置看见了《许愿镜》。
***
年底时,苗苗爸妈终于回来了。
距离姚苗苗上一次见到爸妈是三年前。
她对爸爸妈妈的印象已经非常淡。
但是这三年来,姚苗苗一直能收到她爸妈寄回来的衣服,也从蕊蕊爸妈那里,听说了很多关于她爸妈的事情。
所以在经历了第一天的生疏后,到第二天,姚苗苗就变得非常粘她的爸爸妈妈。
可是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姚苗苗又变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她和姚蕊蕊睡在一个被窝里。
这天晚上,姚苗苗推了推姚蕊蕊。
姚蕊蕊都要睡着了,嘟囔道:“你干啥子哟?”
“我爸爸妈妈是不是又要去打工了?”
“明天问问就知道了。”
姚苗苗没说话,只是用力扁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村里自建房的隔音效果不太好,她没敢哭出声来,只能默默用小手擦掉眼泪。
只是眼泪不够听话,偶尔有来不及拭去的,就砸落在了被子上。
她好羡慕姚蕊蕊的。
为什么大伯和大伯母能够一直陪在姚蕊蕊的身边,她的爸爸妈妈就要去那么远——那么远——远到她都长大了才回来看她呢。
虽然爷爷奶奶都很疼她,大伯和大伯母对她的关心不比对姚蕊蕊的关心少,甚至很多时候,因为她爸妈不在身边,大伯和大伯母都会更偏心她。
但是——
但是就是不一样的啊。
姚蕊蕊的睡意一下子全消了。
“别哭啦别哭啦。”姚蕊蕊急得团团转,突然,小脑瓜子灵机一动,“明天容姨回村子,我们去找容姨,容姨那么聪明,一定能够给你出主意的。”
第二天,姚容刚回到村里,就被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抱住了大腿。
姚容牵着她们走进工厂里面,好笑道:“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姚蕊蕊把姚苗苗昨晚哭了的事情直接抖了出来。
姚苗苗鼓着脸,不高兴地瞪着姚蕊蕊,却没有出声反驳。
姚容说:“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啊,我记得苗苗的爸爸妈妈是在南边做施工队的,对吧?”
姚苗苗用力点头,满怀期待地看着姚容。
姚容笑了笑,摸着她的脑袋说:“那你们去外面玩会儿,等我忙完了事情,我再陪你们去一趟你们家。”
安抚好两个孩子,姚容出去忙碌。
如今童话世界彻底站稳脚跟,并逐步把生意铺开到附近几个城市。
原有的生产线不足以提供这么多货物,所以工厂又再次进行了扩招。
到如今,工厂的员工已经超过了50人。
安排好工厂的事情,姚容陪两个孩子吃了午饭,这才带她们回她们家。
村长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瞧见姚容来了,十分高兴:“我还说这两个孩子跑哪儿去玩了,连饭都忘了回家吃。原来是去你那里了。她们没有给你添麻烦吧?”
这一年来,依托着童话世界的发展,村子新修了水泥路。
村民们要么进工厂上班,要么就在自家地里种菜,等菜一熟,都不需要费心去找买家,工厂会直接按照市场价收走。
渐渐地,村民的钱包都鼓了起来。
村长心情舒畅,整个人的精神劲头更足了,看上去仿佛年轻了几岁。
姚容说:“怎么会?两个孩子都很乖。”
姚容又跟屋里的苗苗爸妈打招呼。
她如今是大忙人,闲聊几句,村长就直接问起姚容的来意。
“是这样的。”
姚容没有把两个孩子和她的对话说出来。
事实上,就算两个孩子不来找她,她也早有类似的打算。
“现在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大半员工都是从其他村和镇上招来的。他们每天上下班都很麻烦,在路上要耽误不少时间。我早就打算给他们修个员工宿舍了。”
“苗苗爸妈不就是干施工队的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在村里成立一支施工队,自己当老板?”
苗苗爸妈瞪大了眼睛,显然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他们的村子还是济香镇,都代表着贫穷与落后。
与繁华的、正在以飞速发展的南边城市,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即使这一次他们回来,发现村里已经有了新的改变,可是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依旧没有办法抛开。
不仅是他们,就连一直待在村里的村长和蕊蕊爸妈都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但现在听了姚容的一番话,苗苗爸妈豁然开朗。
是啊,现在村子和镇子还是破破烂烂的,但是村子和镇子明显在发展。
只要有发展,就不缺工作机会。
也许在一开始,工作机会不算多,赚的也没有去打工多。
但好处也很明显。
自己给自己干活,还能留在家乡,和女儿团聚。
如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几年都不回一趟家呢?
眼见苗苗爸妈脸上都出现意动之色,姚容起身告辞。
“距离过年还有段时间,你们可以再好好商量考虑一下。”
苗苗爸妈连声向姚容道谢。
他们都知道,要不是两家私交好,对方一个大老板,根本不会花时间点拨他们。
姚容摆了摆手:“你们别觉得我是看在两家关系好的份上才帮你们的。”
“我是想把你们打造成一个榜样,吸引其他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发展。”
她的生意能发展那么快,离不开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持。
这也算是投桃报李。
村长一家人关起门来商量了几天。
蕊蕊爸经常外出送货,认为姚容说的情况完全不假。
苗苗爸妈对视一眼,咬牙点了头:“试一试吧。我们这几年也攒了不少钱,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就再出去打工。”
村长摘下嘴里的烟,说道:“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你们这门生意要是能赚钱,当然是大家都高兴。”
“要是不赚钱,那也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不能怪到别人身上,你们明白了吗?”
村长人老成精,这是在提前给自己二儿子和二儿媳妇打预防针。
不过他这预防针确实不太必要。
苗苗爸妈说干就干。
他们去找了自己的工友,说服他们也留在家乡,很快拉起了一支施工队伍。
都是在工地里干了很多年的老手,所以这支施工队上手非常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修建好了员工宿舍,并且按照姚容的要求,将工厂重新扩建了一番。
有了这个现成的模板在,村里不少人想要翻修房屋或者重新挑个地基建新房,也都找上了施工队。
再加上工厂不少员工都是其他村或者是镇上的人,有这些员工帮忙宣传,施工队的名气很快就扩散到了其他地方。
随着施工队彻底在镇上立足下来,不少人的心思也都浮动了。
有这个现成的榜样在,他们的孩子/兄弟/父母是不是也能够回到家乡发展呢?
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时间一晃,便来到了199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