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9章 三个画面
    没错。

    天宫内虽然隐约有些灰暗,但景象依旧是肉眼可以分辨看清的。

    Ωccc++重子编码后可以传递光,这项技术早在11年便被兔子们掌握到了手里。

    目前国内很多民间机构都有相关技术储备,属于一项很成熟的微粒编码技术。

    奈何此前一直做不到信道载体的突破,传输图像大多用的是波或者渲染光子,导致了这项技术始终没有用武之地。

    如今有了铍离子组成的微观信道做载体,Ωccc++重子便能很完美的将图像传输回来。

    不过Ωccc++重子虽然可以传递光,但它并没有——或者说做不到编码红外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天宫内部没有光线,那么屏幕上显示的肯定是一片漆黑。

    而眼下的情形却可以很明显的说明....

    天宫内有光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如果说是现代背景下,做到储备足够某些小型区域使用上千年的能源并不算离谱。

    很多高纯度能源只要条件合适,别说两千年了,持续到柯南大结局也不算啥。

    但张道陵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东汉时期!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核反应堆给你储备,民间点火手段要么是蜡烛要么是篝火,野外的话加个篝火或者火炬。

    顶多就是遇到一些暴君当政,偶尔点个人灯啥的。

    天宫内有没有氧气还得另行探查,但低温到零下几十度这肯定是没跑了,基本上不存在燃烧发光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想让天宫内具备可见光,有且只有一种可能:

    灵气!

    也就是说。

    天宫内一定有某种以灵气为能源的设备,在这两千多年里不停的提供着光源!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天宫里灵气的储备量大概率不会低到哪儿去。

    随后潘建伟院士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地面。

    很快,林子明传来回复:

    下次一定......啊不是,加大力度!

    目前铍离子信道的铺设极限是八百米,直升机与气旋的距离大概是三十米出头。

    姑且按五十米来算吧,铍离子信道也能往里头捅进去七百五十米。

    考虑到一些鲜为人同学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所以用个其他例子来形容吧:

    大家可以把铍离子信道看成是摄像机镜头的镜框,Ωccc++重子就是镜头的镜片。

    这个比喻说实话不太严谨,核心理论完全是两码事,但性质或者说运用上其实是类似的,

    所以将就着这样看吧。

    反正不求满分,只求及格就行了。

    而摄像机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

    这个物体上反射的光会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

    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信号”。

    光电信号很微弱,需通过预放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进行处理和调整。

    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因此不考虑建筑阻隔造成的影响的话。

    铍离子信道和拍摄距差不多是1比3。

    也就是750米的信道大概可以‘拍’到两公里多点的场景,并且理论上是全方位360°无死角的拍摄。

    因此在得到林子明的指令后,潘建伟院士立刻大手一挥:

    “输出功率开到最大!怼它!”

    “明白!”

    片刻后。

    铍离子信道就跟吃了药的那啥一样,骤然变粗变长!

    仿佛从牙签进化成了矿泉水瓶!

    如此一来,传送回来的画面效果自然便高上了许多。

    很快。

    屏幕上显示的画面变得更多、同时也更清晰了起来。

    技术员很适时的将主控画面分成了十二道分屏。

    这十二块分屏分别包括了天宫的四个大方位、阵法特写、倒塌建筑的聚集区域等等。

    不过由于光线昏暗的缘故,很多远处的景象依旧显得模糊。

    例如光源。

    哪怕此时潘院士已经将功率开到了最大,也依旧看不清光线是从何而来。

    不过从诸多拍回的画面中,可以很简单分析出一件事。

    那就是这处地宫的面积恐怕不小,长宽最少不会低于三公里。

    比兔子们之前预计的几百平方米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

    不过地宫的占地面积虽然未知,但它的高度倒是不难确定。

    顶部差不多百米出头的样子,说明这个空间应该不会像千古山深坑那样难以测量。

    随后潘院士尝试着将几处画面放大,最终确认了三块非常清晰的画面:

    第一块画面自然是气旋的入口处。

    说来有几分怪异。

    外面的入口处是个气旋,内部的样式却是一道绿色、长宽都在五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印记。

    并且气旋的朝向在本土明明是朝着地面,印记的位置却在这处空间的侧面。

    也就是说空间的地面和本土地表是垂直的。

    印记的中心处刻着一个古怪的字符,有点像?这个文字。

    潘院士想了想,对魏凡说道:

    “魏族长,麻烦你来看看,这个印记你认识吗?”

    魏凡过来看了几眼,摇摇头:

    “抱歉,我从未见过这种符号,不过或许可以找强生问问,他在这方面的知识比我丰富的多。”

    潘院士微微颔首,道了声谢。

    这只是他随口一问,因此他也没有感觉太过失望。

    随后他将目光投放到了第二个画面上。

    第二个画面是倒塌的宫殿主体。

    这座宫殿就在入口的正前方一公里处,想看不清都很困难。

    宫殿原先的高度未知,各种残垣断壁倒塌堆积在地,满目疮痍。

    不过从其中某根没有塌落的承重柱来看,它原先的高度应该在二十到三十米之间。

    第三个画面则是宫殿前十多米处的阵法,也是天宫中唯一疑似在持续工作的物件。

    阵法的宽度大概有五六米,周围凝刻着大量的符文。

    其中一些还在发出着晶莹的光芒。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青城山‘下’的大阵了。

    铍离子信道能搜集到的信息就这一些,随后潘院士便返回到了地面。

    当他刚一落地,林子明便迎了上来:

    “潘院士,您有办法开启天宫吗?”

    喜欢异世界征服手册请大家收藏:异世界征服手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