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急忙迎了上去,那名侍卫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冲着王承恩打了个招呼之后,急忙来到崇祯面前。
“启禀陛下,孙大人到了...”侍卫慌慌张张地说着,不敢抬头。
崇祯的眼前一亮,下一步的行动要就在脑海中活跃了起来。
“让他去御书房外等候。”崇祯沉声看了一眼侍卫,不经意地说道。
“是,陛下,奴婢遵旨,”侍卫急忙答应下来,转身去传达崇祯的旨意去了。
崇祯则是在王承恩的陪伴下,来到了御书房。
片刻之后,孙传庭来到了御书房外。
看着面前的御书房,孙传庭有点忐忑,急忙整理了一下衣襟,仔细地看了几眼,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着进入了御书房。
去见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这是何等的荣耀,孙传庭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待遇。
在侍卫的指引下,孙传庭来到了御书房。
‘扑通’一声,孙传庭就跪了下来,“微臣...孙传庭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传庭额头上的冷汗顿时就冒了出来,尽管此时已经是初冬,孙传庭却觉得浑身燥热无比。
“孙爱卿,免礼。”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语气很是柔和,并不像孙传庭想象的那样。
“谢陛下。”孙传庭急忙谢恩,缓缓站了起来。
此时,孙传庭仍然低着头,在这个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有一点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最近朕遇到了很多事儿...”崇祯缓缓开口,试探性地眯缝着眼睛,暗暗观察孙传庭。
“陛下,需要微臣...做些什么?”孙传庭更紧张了,有点手足无措,不过旋即眼神开始镇定了起来,“只要是微臣能做到的,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孙传庭知道此时大明的处境,无外乎两种,一则,建奴不停地骚扰大明的边疆,二则,大明内部的流寇不断,这些都对大明帝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为大明帝国的臣子,孙传庭此时愿意全力以赴为陛下分忧。
“孙爱卿,朕宣你来,是让你前去与洪承畴等人一起平定大明的流寇,你暂时为副将,曹文诏为主将,在平定流寇的过程中,你要多学习,朕对你寄予厚望。”
这一番话,崇祯可是给孙传庭画了一个大饼,其实崇祯更多的是安抚众人的心。
不能直接就授予孙传庭极大的官职,毕竟刚参加剿灭流寇的战争,如果给予总兵之类的高官,一定会引起众人的非议。
这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从总体来看,崇祯皇帝是更看重孙传庭的,不但打仗上是一把好手,行事稳重,擅长带兵,更重要的是,他对大明帝国,还有大明帝国的皇帝崇祯忠心耿耿。
这才是崇祯最为看重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优点,崇祯没办法拒绝啊,肯定要纳入麾下,好生培养。
孙传庭此时大喜过望,完全没有想到,之前在魏忠贤乱政的时代他归隐乡里,如今一出山,皇帝陛下就委以重任。
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一句,‘寄以厚望’,这几个字可不简单,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至少已经说明自己在皇帝陛下心中的位置。
别的不说,就冲着这四个字,我孙传庭也得抛头颅洒热血啊,只有好好干才能对得起皇帝陛下的信任。
想到了这里,孙传庭眼含热泪看着崇祯,再次跪了下来,“请陛下放心,只要是传庭有一口气在必定剿灭这些流寇,让他们在大明帝国的土地上消失不见。”
孙传庭说着,眼神之中充满了感激。
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待遇,没有想到竟然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让孙传庭还是感觉到了极大的意外。
“好样的,孙爱卿,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只要你能痛击流寇,朕不吝封赏。”崇祯的神情有一些激动,“朕想把平定内地流寇的总兵留给你。”
“陛下,微臣惶恐,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孙传庭微微抬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就没有想到过这样的结果,完全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孙传庭用眼角的余光看向崇祯,发现他的眼神严肃而认真,这一刻他对面前的崇祯皇帝更多了一分感激和敬佩。
尤其是这个时候,竟然敢突然启用他这样的无名之辈,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本来孙传庭就是忠君爱国之人,如今更是对崇祯皇帝的崇敬之情到达了极点。
崇祯看着孙传庭的神情,已经知道了答案。
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内,这次崇祯就是给孙传庭一个舞台,让他尽情地演绎自己的才能。
“放手去干,非常之事,需要非常手段,朕希望对你的破格提拔能起到作用,朕也希望你会是朕的左膀右臂。”崇祯说着,却是微笑着看向了孙传庭,“快起来,朕看好你。”
“谢陛下隆恩,微臣一定全力以赴,让这些该死的流寇再也没有一丝的机会。”孙传庭缓缓起身,眼神之中的神情已经发生了缓慢的变化。
从刚进入御书房的懵懂、忐忑,到了此时的坚定,责无旁贷。
“王承恩,宣读圣旨。”崇祯看着不远处的王承恩,缓缓出声。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急忙躬身施礼,答应了下来,非常熟练地从怀里掏出了一道圣旨来。
“孙传庭接旨。”王承恩那独特的声音传了过来。
孙传庭急忙再次跪了下来,低下了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孙传庭,大明的栋梁之才,特意册封为陕西荡寇将军,即日起赶赴陕西与洪承畴,曹文诏等一起平定流寇,钦此!”
王承恩宣读完圣旨,微微抬头,缓缓走了下来,看着孙传庭。
“微臣孙传庭领旨谢恩。”孙传庭急忙接下了圣旨,抬起了头,一脸认真地看着王承恩。
“启禀陛下,陕西的流寇最近很是嚣张...”突然,御书房外一道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这是六部刚送过来的八百里加急文书...”
崇祯不用抬头,就已经知道了,这正是自己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宇顺。
这就是那个在崇祯一根绳吊死煤山之后,下令身边的小太监点火烧柴,体现了他的忠贞。
这样的两个太监,一左一右都是崇祯身边最可靠的人。
有了这两个活宝,崇祯竟然玩不转大明的朝廷,最终在执政17年之后让江山易手,被外族占领,太可悲了。
“孙爱卿,正好你也在,看看这八百里的加急文书到底说的是什么事。”崇祯微笑着看向孙传庭,神态自然,冲着王承恩摆了摆手。
“微臣惶恐,不敢僭越!”孙传庭有点头大,慌张不已。
崇祯一愣,旋即微微一笑,“不必拘谨,朕令你留下来。”
孙传庭急忙拱手答应下来,站立在一旁,不再吱声。
王承恩转身打开了大门,把高宇顺给领了进来。
“陛下,这是八百里加急文书...”高宇顺脸上全是汗水,气喘吁吁地说道。
孙传庭有点慌,这可是八百里加急文书,之前耳听为虚,如今却是眼见为实。
此时,对于这个八百里文书,孙传庭也有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