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出发
    “我让你三叔,还有天立和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这会儿已经夜里九点钟了,农村到了这个时间,家家户户早就睡下了。

    现在出发的话,天亮前就能到海城市里。

    “行!”

    天立是李学庆的亲侄子,和李天明同岁,从小就没了父母,是李学庆两口子一手带大的。

    其他人都被李学庆打发回家了。

    “天明,要是……不顺的话,鱼咱就不要了,人没事就行!”

    “叔!您放心,保证把天立全须全影的给您带回来!”

    李天明吃着饼子,就着咸菜疙瘩,填饱了肚子好赶路。

    “天明,走吗?”

    李学工又检查了一遍,确定都绑牢了,二十个大木盆摞在一起,不仔细点儿可不行。

    第一次送的不是很多,一个大木盆里差不多能有100斤,20个就是两千斤,这已经是大青马的极限了。

    亏得这辆马车是钢架的,要是木头的,压上去2000斤,半路就得散架。

    李天明把最后一口饼子扔嘴里。

    “出发!”

    说着跳上了马车,李学工坐在另一边,李天立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

    这趟要是顺利的话,到时候就和李学军商量,看看厂里以后能不能派辆卡车过来拉。

    用马车来回运太费事了。

    “天明,你再和我说说,你昨天到底是怎么和你大伯定的?”

    李学工还是不放心。

    这年头,无论干什么,首先得考虑会不会犯错误。

    脑袋上悬着无数道雷,谁也不知道哪一道劈下来,能把人给整死。

    在李学工看来,农民不老老实实地种地,居然做起了买卖,这就是大逆不道。

    李天明知道,要是不解释清楚的话,李学工能念叨一路,只能又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三叔,您想啊,要真是犯错误的事,我大伯能应下?”

    “这倒也是!”

    李学工说着,抱着肩膀,靠在身后摞起来的大木盆上,听着里面发出咣当的水声,虽然心里依旧不踏实,但还是充满了期待。

    “天明,你说这鱼……一斤能卖多少钱?”

    “差不多4毛钱!”

    昨天在李学军家里,李天明还真问过了。

    “多少?”

    李学工吃了一惊。

    “4毛钱,乖乖,县里的物资局过来收,一斤才给咱们两毛。”

    每年物资局收购鱼虾的价格,村支部都会贴出来。

    去年给的收购价就是两毛一斤,就这还比以前涨了两分钱呢。

    5000斤鱼,李家台子才能入账1000块钱,324户人家,每家到了年底才能分到3块钱。

    这也是为什么,乡亲们对于打渔都变得不积极的原因。

    辛苦大半个月,最后才分到这么一点儿,换做是谁能乐意。

    “天立,后面盯好了,千万可不敢散开!”

    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的李天立忙应道:“叔,放心,我盯着呢!”

    就这么一路聊着,一路走,速度还不敢太快,一来怕路不好,把草绳颠折了,二来也担心大青马太劳累。

    经过宁固镇的时候,找了个地方,把大青马放开,吃了点儿草料,饮过水,歇了差不多一个钟头,才继续赶路。

    走走停停,刚到市里,就被拦下了。

    看着走近的警察,李学工吓得脸都白了。

    “天明,咋整?”

    李天明看到三叔的反应也是哭笑不得。

    “您别慌啊,咱们又不是干坏事的,等会儿我和警察说,您……”

    就李学工现在的模样,任谁看了都以为心里有鬼呢。

    吆喝着,把马车停到路边,李天明主动迎了上去。

    “同志!”

    警察对着李天明敬了个礼。

    “你们是干什么?”

    大半夜的赶着马车进城,谁见了都得问上一句,更何况是巡逻的警察。

    “您好,警察同志,我们是给海城钢铁厂送鱼的,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李天明也是突然想到这一节,昨天就让李学庆以李家台子村支部的名义,开了一封介绍信。

    这年头出门在外,手上要是不拿着介绍信,别说办事,想要住宿都没有招待所接收。

    警察打着手电,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上面写的李天明是……”

    “是我,那个是李学工,后面骑自行车的是李天立!”

    警察点点头,接着又围着马车转了一圈,还伸手在大木盆里摸了摸。

    “怎么这么点儿进城?”

    “不这个点儿来不成啊,这鱼打上来都是新鲜的,要是白天来,一路上都得晒死了。”

    虽然已经到了10月份,可中午气温还是挺高。

    “我们夜里出发,天亮前到钢厂,等把鱼交接了,再往回赶,还不耽误我们下午的活。”

    上辈子,李天明因为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农村,后来也到城里发展,什么活都干过,什么人也都见过,面对警察的盘问,不但不慌,还显得游刃有余。

    “你确定说的都是真的?我明天会给李家台子村支部挂电话核实,如果说假话,你知道后果!”

    “您只管核实。”

    吓唬谁呢?

    还挂电话?

    就算是公家的电话,难道单位不花钱啊!

    警察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李天明的反应,见他不像是在说瞎话,挥手放行。

    可是,等李天明等人继续出发以后,警察却骑着自行车跟在了后面,一直到确定他们是去钢铁厂的方向,这才离开。

    “哎呦妈呀!吓死我了!”

    李学工在村里也是条好汉子,无论是地里的活,还是闹灾那几年,和别的村打架,从来都没怂过。

    可刚才不一样,老百姓都怕见官,警察在李学工的心里,那更是了不得的人物。

    “天明,还是你小子行,见着警察都不害怕!”

    李天明笑了:“人民警察为人民,三叔,咱们就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没干坏事,警察有啥好怕的!天立,对不对?”

    说完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得到回应,转回头一看。

    人呢?

    “三叔,天立他……”

    出发前,李天明还曾和李学庆说,肯定全须全影的把他侄子带回去,现在……

    人咋没了?

    “我……”

    李学工这些也傻眼了。

    正想着折返回去找,就见李天立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的拐了过来。

    “你小子上哪去了?”

    李天立苦着脸:“叔,我这两条腿实在是不听使唤。”

    哈!

    李学工目瞪口呆,李天明是也满脸无语。

    谁能想到,大小伙子胆量居然这么小。

    继续赶路。

    天亮前,三人终于赶着马车到了钢铁厂门口。

    离得老远,就能看到一阵阵浓烟,再过几十年,像这样的高炉都将被停用,国家开始重视环保,现在这场面,要是拍下来拿去举报,还能得不少奖励呢。

    “哥!我听人说,这钢铁厂晚上也得干活?”

    李天立看着面前的钢铁厂,眼神之中满是渴望。

    这也并不奇怪,现在这年头,工人最吃香,谁不想进厂端铁饭碗啊!

    “是吧,那炉子肯定不能停!”

    李天明也只是含糊着回了一句。

    三个人突兀的出现在大门口,很快就引起了门卫的注意。

    作为市重点企业,海城钢铁厂的安保力量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没一会儿就有两个挎着盒子炮的保卫人员走了过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

    李天明连忙上前,先递了根烟。

    “同志,我们都是李家台子的,我和厂里后勤处物资科的李学军科长说好了,给厂里送鱼。”

    鱼?

    两个保卫看向了不远处的那辆马车。

    “你是李科长什么人?”

    “我是他侄子,亲侄子!”

    两人小声嘀咕了一阵。

    “你们等一下,我去给值班室打个电话!”

    一个保卫说完就回了岗亭。

    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离得老远,李天明就看到李学军小跑着过来。

    “大伯!”

    李天明挥了挥手,喊了一嗓子,明显能感觉到,身旁那个保卫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李学军昨天值夜班,后勤处晚上能有啥事,只要不是大会战,也就是盯着点儿工人们晚上的那顿饭,他早就睡下了,突然被电话铃声吵醒,听保卫说,他侄子来给厂里送鱼,立刻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你小子,还真来了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