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章 宋晓雨的原生家庭
    “劳驾,大姨,和您打听个人,您这边有没有一家的闺女叫宋晓雨的,前些日子刚下乡?”

    本来是准备去海城钢厂的职工宿舍区,没走一会儿,突然想起来,还有件事没办,答应了宋晓雨帮着寄信,结果却给忘了。

    转了两圈没找到邮筒,跟人一打听才知道,他现在的位置距离信封上写的清水东里就隔了两条马路,既然快到了,干脆直接把信送到家。

    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信封上写的位置,可到底住哪……

    这地方的门牌号残缺不全的,根本寻不见。

    “往前走,看见那个刷着红油漆的门了吗?那就是老宋家,他们家的闺女就叫晓雨!”

    李天明确认了一下,谢过热心肠的大姨,赶着车是进不去了,好在路边就有根电线杆子,把马栓上,又用苫布把车上的盐遮好。

    笃、笃、笃……

    院门开着,可等了半晌也没见着人,敲了敲门,屋里才有了回应。

    “谁啊?”

    “请问这里是宋晓雨的家吗?”

    屋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怀里还抱着孩子。

    “晓雨是我闺女,你是……”

    “您好,大姨,我是李家台子的,宋晓雨在我们村插队。”

    宋母闻言,表情变得有些慌张。

    “你……是晓雨在村里出什么事了吗?”

    闺女刚下乡,村里就来人了,容不得女人不慌。

    李天明连忙解释:“不是,不是,您别着急,我进城来办事,宋晓雨托我给家里带封信,报个平安!”

    宋母走到院门口,接过信,还是一脸忐忑的看着李天明。

    “小伙子,晓雨……真没事啊?”

    “真没事,您放心,她在那边都挺好的!”

    宋母这才踏实,赶紧错开身子。

    “看我这……快进屋歇会儿。”

    “不用了,大姨,信送到了就行,我还得去办事呢,就先走了!”

    不过是顺便帮个忙,跟人家又不熟,还是不打扰了。

    李天明现在急着要去大伯家,要找大伯聊的事情成与不成的先放一边,他现在是真饿了。

    车上有给大伯,还有弟妹买的东西,他没舍得吃。

    身上虽然有钱,可却没有粮票,想买点儿吃的都没人卖给他。

    “这怎么话说的,让你特意跑一趟,连口水都没喝!”

    正说着,一个男青年走了过来,身上穿着钢铁厂的工作服,看了看李天明,从宋母的怀里接过孩子。

    “妈,这谁啊?”

    看向李天明的眼神,满是戒备。

    “晓雨下乡在他们村,进城办事,帮晓雨捎了封信送家来了!”

    男人听了,继续打量着李天明。

    “你和我妹是什么关系,她为什么托你?”

    呃?

    李天明被问得一愣。

    这特么说的是人话?

    合着帮忙还帮出毛病来了?

    “大姨,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还有事要忙呢!”

    李天明不想搭理这个男的,和宋母打过招呼,转身就要走。

    “嘿,我让你走了吗?”

    男人说着话,伸手就要拉李天明。

    “晓军,你这是干啥?人家……”

    “妈,这人来路不明,得问清楚了,我打听过了,晓雨插队的李家台子离海城一百多里地,他怎么来的?”

    宋晓军是个大嗓门,他一嚷嚷,左邻右舍的立刻出来不少人,这条胡同本来就窄,人一多,李天明想走都走不了。

    “宋婶儿,这是怎么了?”

    “有什么事,您言语!”

    “晓军,这是干嘛呢?”

    众人七嘴八舌的,李天明被围在正当中,就像是要被逮捕的犯人。

    “外面有马车,我赶车过来的。”

    李天明说着,伸手扒拉开挡在面前的宋晓军,要不是看他抱着孩子,非得掀他一跟头不可。

    这人脑子是有啥大病吧!

    就因为李家台子离海城远,李天明就不能来了。

    还来路不明?

    “你还敢动手。”

    宋晓军把孩子塞到宋母怀里,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晓军!”

    宋母赶紧挡在李天明身前。

    “你还有完没完了。”

    “妈,您怎么还帮着外人说话!”

    宋母冷着脸:“你妹都去乡下插队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呃?

    啥意思?

    李天明听糊涂了。

    这里面明摆着还有别的事啊!

    宋母又把孩子还给了宋晓军,和街坊四邻道了声罪,便拉着李天明出了胡同。

    “小伙子,对不住啊,让你跟着受牵连。”

    李天明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怎么个情况。

    那个宋晓军莫名其妙的针对,还有刚刚宋母说的话。

    唉……

    宋母突然叹了口气。

    “都是房子闹的!”

    不是,大姨,我没兴趣听您说家务事。

    可又实在是忍不住好奇。

    宋母大概也是憋了许久,跟街坊四邻说,怕丢了家里的脸面,好不容易遇到李天明这个外乡人,还和宋晓雨一个村的,估计也是希望能通过李天明,把心里的苦衷传递给宋晓雨。

    按照宋母的讲述,宋晓雨的父亲前些年因为事故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宋母和三个孩子,宋晓雨排行第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也就是刚才见过的宋晓军,还有一个姐姐宋晓英,在棉纺厂工作,已经出嫁了。

    本来家里只剩下三口人,住得还算宽敞,可去年宋晓军也结了婚,家里多了一口人,自然就不那么方便了。

    今年随着宋晓军的孩子出生,矛盾也渐渐的突显了出来。

    宋晓军的媳妇儿有事没事的就在家里闹,话里话外的无非就是宋晓雨成年了,就不该住在哥哥家。

    “也怪我,当年晓雨他爸没了,想着以后省事,就把房子做主换成了她哥的名字。”

    省事?

    能省啥事啊?

    说白了,还是因为重男轻女,心里只想着儿子,对女儿不能说一点儿不关心,但也一定很有限。

    后面的话不用说,李天明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宋晓雨受不了哥哥的冷脸,嫂子的白眼,还有……

    宋母的唉声叹息。

    这才报名下乡插队,远离了是非之地。

    因为按照宋母说的,她和宋晓雨的父亲都是钢厂的职工,宋父因故去世,宋晓军接了班,宋母是正常退休,按照规定,她的工作岗位也可以由子女继承。

    这种接班制度,一直到1986年才被废除。

    也就是说,宋晓雨完全可以继续留在海城。

    结果却因为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最终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这还真是……

    原生家庭永远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重要因素。

    宋晓军夫妻两个或许不单单是为了居住环境宽敞一些,更是盯上了本该属于宋晓雨的工作岗位。

    当然,这些和李天明没关系,他也用不着去求证。

    刚刚宋晓军反应那么大,或许是在担心宋晓雨受不了农村的生活,让家里帮她回城。

    “大姨,你还有别的事吗?”

    李天明没兴趣听下去了。

    宋晓雨目前的处境,宋母并不无辜,她完全可以让小女儿留在城里,但她却选择了装糊涂。

    “小伙子,晓雨在你们村,大姨求你,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多照应一下!”

    这或许就是宋母的另外一个目的了,既要让李天明帮着给宋晓雨传递自己的苦衷,顺便看看能不能让李天明心软,照顾一下小女儿。

    我欠你们家的啊?

    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只可惜,李天明并不是个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

    “我就是顺路帮着捎一封信,别的……”

    李天明说着,解开了绳子,纵身跳上马车。

    “您有话还是自己跟宋晓雨说吧!驾!”

    鞭头轻轻的在马背上一点,大青马立刻乖顺的朝前走去。

    宋母见状,一时间也是语塞,呆立原地,久久无言。

    李天明刚刚那句话,让她感觉无地自容。

    房子给了儿子,工作岗位给了儿媳妇,最后还默许小女儿被逼着下乡插队。

    哪还有脸面去见小女儿。

    手里攥着那封信,心头一阵酸涩翻涌。

    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后看到的第一句,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她的脸上。

    【妈!我不怪您!】

    只这一句,便让宋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小女儿原来全都知道。

    只是不想让她为难,这才什么都没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