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安清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城北农庄。
“哎呀,这城北农庄原先我也来过,本就破败不堪,如今刘公子才主持这里几天,就大变样了!”
郭奉节下了马车,看着已经修葺一番的农庄院落,不由发出一阵赞叹。
刘昭闻讯来到大门口,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商贾,从一辆华丽的马车上走了下来,先是一愣,接着就听身旁跟来的刘耒低声说道:“公子,这辆马车是南安堂的,上面有南安堂的标志。”
刘昭点了点头,拱手说道:“敢问足下可是南安堂掌柜?”
“在下郭奉节,正是南安堂掌柜。”
郭奉节笑呵呵的说道:“今日冒昧登门,还请刘公子见谅。”
“哪里,郭掌柜登门,城北农庄蓬荜生辉,请!”
刘昭将郭奉节请进农庄,随后就看到数十壮妇在农庄内忙碌着,郭奉节四下看了看,说道:“想必肥皂就是在这里做出来的吧?”
“正是。”
刘昭明白此人定是冲着肥皂来的,于是进屋之后直奔主题,说道:“郭掌柜今日登门定是有事,我这人是直性子,郭掌柜不妨有话直说。”
“好,刘公子真是爽快人,那在下就直说了。”
郭奉节顿了顿,说道:“这段时间刘公子出产的肥皂生意火爆,在燕州城内外深得百姓追捧,说实话,在下也看上了这肥皂生意,今日登门便是过来与刘公子详谈的。”
刘昭笑着说道:“我这肥皂工坊就在农庄内,人手充足、银钱足够,也有人手运到城中销售,从头到尾都不需要别人插手了,不知郭掌柜想谈什么?”
“的确,现在看来刘公子的肥皂生意确实不需要别人帮衬,可这只是在燕州城啊?”
刘昭微微皱眉,郭奉节的意思其实就是市场容量的问题:燕州城虽然是大宣帝国北疆的大州,但是人口和购买力毕竟有限,以目前自己的实力和人脉,想将肥皂生意做到燕州城以外,还属于梦想级别,短时间内是办不到的。
于是刘昭说道:“请郭掌柜细说一下。”
郭奉节说道:“具体说来,就是我南安堂有人脉、有关系,在北面的武州、儒州,南面的泰州、莫州等地都有商路,只要刘公子愿意与我合作,工坊所产出的肥皂统一由在下收购,在下保证可以将肥皂卖到燕州以及周边各州去,有钱大家一起赚!”
刘昭心中暗道:“的确,在城中沿街摆摊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将生意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店面、有商路才行。”
“而且我将来的重心应该放在实业上面,开工坊、重生产,而不应该将精力放在贸易经营上,毕竟贸易对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助力太小!”
于是刘昭打定主意,准备联手郭奉节,将产出的经营销售权交给他。不过在同意之前,刘昭说道:“合作也不是不行,只是肥皂的定价权必须在我:肥皂从工坊产出,郭掌柜收购的价钱是多少;郭掌柜对外售出的价格是多少,都必须由我来定。”
郭奉节沉吟了一下,说道:“至少要给我留出一定的盈利才是。”
“那是自然。”
刘昭沉吟了一下:现在肥皂对外直接售卖的价格是每块二十文,成本的话是每块十文左右,一倍的利润。
于是刘昭说道:“给郭掌柜的价格,就定在十五文一块,郭掌柜往外卖,不得高过每块二十文。当然,路费什么的是单算的。”
“每块只有五文钱的利?太少了!”
刘昭说道:“郭掌柜也看到了,我这里人手很多,制作肥皂的成本也很高,人工加原料,每块肥皂的成本就有十文左右,我和郭掌柜一样,每块也只赚五文钱而已。”
刘昭实话实说,所以很诚恳,虽然每块少赚了五文钱,但是与郭奉节合作后胜在量大,算下来只会多赚不会少赚。
郭奉节皱眉沉思了许久,计算着自己的盈利空间,最后一咬牙,说道:“好!就依刘公子,只是肥皂生意切不可再交给其他商贾经营,只能由我南安堂一家接手。”
“好,我答应。”
“还要立字据。”
刘昭笑了笑,暗道:“不就是签合同吗?你不签,我还不放心呢!”
于是刘昭说道:“我这就草拟契约,郭掌柜稍等片刻。”
郭奉节在屋内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刘昭才回到这里,手中已经多了一大摞纸张。
“这、这么多!”
郭奉节常年经商,签订过许多契约,可却从没见过如此详细的契约,一边翻看着,一边惊呼道:“连多少时间交货一次,每次货款的交割,可以用什么货物冲抵都规定了?”
“这是当然,钱货之事自然要详细规定的。”
接着郭奉节看了许久,才将厚厚的契约看完,赞叹之余,说道:“刘公子心细如发,与刘公子合作,我这心里才算踏实,我签字画押!”
双方签字画押之后,郭奉节又说道:“还有一事:我观工坊内人数众多,每日产出的肥皂数量也很大,所需要的原料应该也很多吧?小号南安堂本就是贸易行,各种货物都齐备,不如刘公子顺手就在小号采购好了,每次我派人取货的时候,便将下一批原料送来,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刘昭笑着说道:“这就不必了,我自己有合适的进货渠道,也与人签了契约,不好更改变的。”
“这样啊?”
郭奉节遗憾的叹了一口气,随即就下了第一份订单:十万块肥皂。
“交货日期的那天,我派人过来取货,并将货款一并带来。”
“好。”
刘昭心中欣喜,十万块肥皂按照每块赚五文钱计算,一个月就有五百两左右的纯利,比自己派人去街边摆摊赚的多,也省去很多麻烦。
此时刘昭将郭奉节送出门外,二人“依依惜别”,随后刘昭便向刘耒下达了“生产任务”。
“十万块肥皂!”
刘耒惊喜交加,随后便像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在农庄各个房间内撺掇,督促一众壮妇抓紧时间生产肥皂。
看着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刘昭心情很好,正要叫上陈举到周边看看,毕竟自己来农庄有一阵了,还没到田间地头转转,这可关系到以后自己积攒粮食的速度,是重中之重。
就在这时,刘昭看到县衙的李班头推开院门走了进来,笑着说道:“呦呵?想不到破败的农庄竟然如此热闹,看来刘公子是赚到大钱了啊!”
刘昭诧异之余微微皱眉,拱手说道:“李班头登门有失远迎,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刘公子运势不佳,今日我辛苦一趟,过来通告一声。”
“此话怎讲?”
“你惹到官司了,准备上大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