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八章 "君民并耕”
    铜雀台下不止有各国代表,其他诸子百家的人进行争辩,一点一点的晋级参赛。

    当然,各位代表也必须要进行晋级。

    铜雀台上,纣王说

    “不知曹某人安排的主持人是谁”

    曹操说

    "是我最后一个儿子,曹植”

    其他诸侯王纷纷讨论的“你说他就是写洛神赋的”

    纣王听闻曹操的话,眉头微挑,露出一丝好奇的神色。

    他缓缓道:“哦?原来是曹植公子,能写出《洛神赋》这般传世之作的人,果然非同一般。”

    其他诸侯王也纷纷点头附和,有的赞叹道:

    “曹植公子的文采真是令人钦佩啊!那《洛神赋》我等也曾拜读,实在是妙不可言。”

    有的则表示:“能在此见到如此才子,真是不虚此行。”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曹植迈步走上前来,向纣王和其他诸侯王行礼道:

    “各位国君过誉了,曹植不过是一介书生,今日能主持这场盛会,实感荣幸。”

    他的话语谦逊而得体,既展现了他的风度,又表达了对各国代表的尊重。

    纣王看着曹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笑道:“曹植公子不必谦虚,你的才华早已传遍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曹植微微一笑,回应道:“纣王谬赞了。今日我们齐聚一堂,是为了共同探讨治国之道,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希望各位国君能够畅所欲言,共同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随着曹植的话音落下,铜雀台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唐王李世民,别让曹植在自己身旁来有话跟他说

    王羲之并开口说道

    "曹植公子,唐王有请”

    曹子建走了过来

    见李世明悄悄的在他耳朵里说着

    "不知曹植兄可有参赛名单"

    曹植闻言,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精致的竹简,递给李世民。他低声说道:

    “唐王殿下,这是参赛名单,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国代表及诸子百家学者的姓名与背景。”

    李世民接过竹简,目光迅速扫过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心中暗自点头。

    他对曹植的细致和周到感到满意,同时也对即将开始的辩论赛充满了期待。

    “曹植兄,这份名单整理得极为详尽,看来你对此次盛会也是煞费苦心啊。”李世民赞叹道。

    曹植谦逊地回应:“唐王殿下过誉了,这不过是臣应尽的职责。臣相信,通过这场辩论赛,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国的文化和政治理念,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他站起身来,向在场的所有人宣布:

    “各位国君、各位学者,今日我们齐聚一堂,是为了共同探讨治国之道,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现在,我宣布铜雀台上的辩论赛正式开始!”

    各国代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曹植则以其敏锐的思维和出色的口才,巧妙地引导着讨论的方向,使得这场盛会充满了智慧与激情。

    铜雀台下的辩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国代表和未成为各国代表的人,诸子百家的学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他们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的讨论,试图通过辩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曹植作为主持人,他不仅要引导辩论的方向,还要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他时而提问,时而点评,时而引导大家深入探讨某个问题。

    他的言辞犀利而又不失风度,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尊重和赞赏。随着辩论的深入,各国代表逐渐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楚国的代表屈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国家事务的独到见解脱颖而出;

    秦国的代表则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强大的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

    齐国的代表则以其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赢得了众人的青睐。

    而诸子百家的学者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或引用经典,或提出新颖的观点,试图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占据一席之地。

    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政民本等思想都在辩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碰撞。

    晋级赛当日,铜雀台周围围满了观众,众人翘首以待这更为精彩的对决。曹植依然气定神闲地站于台中,宣布比赛规则。

    这一次的辩题更加复杂深奥,涉及治国理念与民生百态的平衡。

    屈原率先开口,他声音激昂,如江水滔滔不绝,阐述楚国以文治推动民生发展的理念。

    秦国代表则沉稳应对,以秦国律法严明为例,论证法治才是保障民生的根基。齐国代表却另辟蹊径,大谈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从而影响治国和民生的重要性。

    诸子百家的学者们也各显神通。墨家学者强调平等互助对社会和谐的作用,道家学者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儒家学者则力主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关键意义。

    曹植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不时露出赞许的神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道乡之修道成仙请大家收藏:道乡之修道成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然而就在辩论渐入高潮之时,台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一位年轻书生,他声称有与众不同的观点要表达,这个意外之人的闯入将会给这场晋级赛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变数呢?

    最终,经过数轮激烈的辩论,几位表现最为出色的代表和学者脱颖而出,他们将进入下一轮的晋级赛。

    曹植面带微笑,作为主持人站在铜雀台中央旁,他那儒雅的气质和自信的神态吸引着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他轻轻抬起手,示意台下喧闹的观众们安静下来。

    随后,曹植将目光转向了那位年轻的书生,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鼓励。

    他微笑着对书生说道:“好啦,既然如此,那就请上台来,让我们一起听听您对于‘君民并耕’这一话题的高见吧。”

    听到曹植的邀请,书生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舞台。

    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当他终于踏上舞台时,先是向着台下的众人拱手作揖,展现出他谦逊有礼的一面。

    紧接着,书生挺直身子,清了清嗓子,然后以洪亮而又清晰的声音开口说道:

    “诸位所言皆不无道理,但依在下之见,治国理政与民众生计实非仅可从单一方面考量。

    需因应不同之情形,灵活处置方为上策。譬如边境之地,局势复杂多变,外有强敌环伺,内则民心浮动。

    于此等关键区域,律法务必严苛,方能确保国家之安全无虞,亦能护佑百姓之安宁生活;

    然若论及文化昌盛之所,则应以仁德道义感化众人。盖因此地文风鼎盛,民众多知书达理,以德化人更易深入人心,从而引导社会风尚向善向好。”

    他这一番话,可把大家都惊到了。有人直摇头,觉得这跟各家一直坚持的理念不一样;但也有人开始思考,觉得好像有点道理。

    孟子与陈相的这场激烈辩论即将拉开帷幕,现场气氛紧张而凝重。

    只见孟子面色肃穆,神情庄重,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陈相,义正言辞地说道:

    “身为一国之君,那可是天下百姓的榜样呢,怎么能放下那高贵的身子,跑去跟普通百姓一起在田里劳作呢?

    君主应该推行仁德之政,自己带头给民众做个好榜样,这样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哦。”

    孟子话刚说完,陈相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反驳道:

    “要是君主对老百姓的苦难一点都不了解,那还怎么去治理他们呢?

    只有君主自己亲自去种地,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明白老百姓的难处,然后制定出有用的政策法规来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啊!”

    孟子听了皱起了眉头,然后大声说道:

    “嘿,君主可是掌控全局的人呢。虽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但得招揽很多有才能的人,用他们的见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是君主只知道埋头种地,那国家的大事谁来策划?礼仪教化谁来推行?国防的事情谁来负责?”

    陈相可不服气,往前走了一步说:“有才能的人当然很重要啦,但是君主如果没有亲身感受,怎么知道那些有才能的人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呢?就像空中的楼阁一样,没有扎实的根基。亲自去种地,可不是不管理国家,而是更深入地了解大家需要什么呢。””

    此时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偏向孟子,觉得治国理政本就分工明确;

    也有人倾向陈相,认为亲身体验才不会纸上谈兵。

    两人有争辩了一会儿,铜雀台上大商纣王,紧张的看着台下,询问到曹操感觉谁会赢。

    曹操摸着胡须,沉吟片刻后说道:“这二人各执一词,难分高下。不过吾以为,治国之道,二者需兼有之。君主既要广纳贤才,亦不可全然不知民间疾苦。”

    纣王道:“君此言甚是有趣,然今日必得分出胜负。”

    这时孟子提高了声音:“若君主忙于耕种,无暇顾及朝堂之事,遇外敌入侵,岂非要延误战机?”

    陈相则回应:“但不知民生,所定策略恐多有偏差。”

    只见那舞台之上,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主持人曹植轻抬双手,面带微笑地说道:

    “两位兄台,请先暂停一下你们激烈的辩论吧!接下来,将轮到我们尊贵的 15 位国君开始行使他们手中神圣的选票权利,来决定谁能成功晋级下一轮。”

    台下众人皆屏息以待,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投票环节终于结束了。工作人员迅速统计着票数,并将最终结果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令人惊讶的是,票数竟然出现了平局——7 比 7 的比分让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就在这时,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尚未投票的大唐之国君。他手中的那一票,此刻显得尤为关键。

    在全场观众炽热的注视下,大唐之国君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坚定且睿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道乡之修道成仙请大家收藏:道乡之修道成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宝贵的一票投向了孟子。瞬间,现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时,主持人曹植再次走上台前,他用激昂而洪亮的声音向在场的每一个人郑重宣布:

    “经过一番精彩绝伦的角逐以及各位国君的慎重选择,最终,孟子成功晋级!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祝贺他!”

    整个场面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纣王面色阴沉地开口说道:“想不到啊!我堂堂大商竟然会败给了那大唐!”

    得知结果,大周的周武王便放声大笑起来,言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哈哈哈哈哈,纣王兄啊,看来你的代表实在不怎么样啊,区区一个小小的大唐,就能轻易将你的代表击败啦!”

    一旁的夏禹也跟着附和道:“就是就是,纣王你做事能不能靠谱一点儿啊?我原本还期待着让我家的代表与你家一较高下呢,只可惜现在你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咯!”

    这时,坐在另一边的唐太宗李世民则微笑着说道:“武王、禹王二位莫要如此说嘛,此次孟子能够取胜,纯属侥幸罢了,还望纣王兄不要计较才好呀。”

    然而,此时的纣王早已气得脸色铁青,但又不好当场发作,只得悄悄地向身旁的闻太师下达命令:

    “待这场比赛结束之后,立刻派人将那孟子带回大商来......”

    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两个可恶的老对手,总是想看自己出丑丢人。

    而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孟子已然稳步走上台去。

    只见他先朝着四面八方恭敬地行了个礼,表示谢意。

    随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大周和夏朝的君王们,眼神之中虽带着温和之色,但其中所蕴含的气势却是不容任何人小觑。紧接着,孟子沉稳有力地开口说道:

    “今日能承蒙诸位君子的厚爱,使得在下有幸得以晋级,实乃孟子之荣幸。不过,依在下之见,这可不单单只是一场普通的竞赛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条促进不同思想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道路啊。”

    纣王冷哼一声,面露不屑之色,“哼!休要在此处假惺惺地说教!本王岂会不知这些道理?”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过在场之人,仿佛能穿透人心一般。

    然而,孟子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面色从容,语气平和地回应道:

    “大王此言差矣。大商此次虽是失利,但不可否认其治国之道仍有诸多可取之处,譬如商业发展之理念便值得我等深入探讨与学习。

    吾辈应当以开放之心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非仅仅计较一时之胜负得失啊。”

    就在此时,曹植微微一笑,优雅地接过了话头,

    “孟先生所言甚是有理,此正是吾等今日举办这场盛会之宗旨所在呀。”他那双明亮的眼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众人闻听此言,有的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有的则眉头紧皱,似乎对这番言论心存疑虑;还有的依旧满脸不服气,嘴里嘟囔着些什么。不过无论如何,原本紧张激烈的气氛倒是因此而缓和了不少。

    稍作停顿之后,曹植再次开口说道:“诸位请想,君主与百姓之间虽职责各异,但归根结底,二者之心理应相通。君主当视百姓如同己出之子嗣,关爱呵护有加;百姓亦应将君主视作父兄长辈,尊崇敬爱不二。如此一来,无论采用何种治理之法,其终极目标皆在于令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美满呐。”

    喜欢道乡之修道成仙请大家收藏:道乡之修道成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