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4章 一步步来实现
    想象得再美好,也要一步步来实现。

    78年下乡的大批知青利用各种办法开始陆续回城,人员的流动巨大。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了新的方向。

    有关于老百姓民生的集市慢慢开放了,但这些对于赵砚钦来说都是小打小闹,他等的是经济全面开放的大契机。

    京中有老爷子随时关注着实情,赵砚钦还算是比较沉得住气,利用现有的时间和精力更精确地搜刮有用人才,积累启动资金。

    79年年中,赵砚钦辞去了矿区销售部部长的职务,领着两个骨干分子成立了白市第一个从事煤矿的承包工程。

    第二年,赵砚钦带着壮大的底层班子去了山城。文海棠也从矿区辞职,带着孩子们回了京市,住进了文化部的家属大院里。

    再次住进这片小洋楼家属区的文海棠已经没有了当初抵触、彷徨的情绪了。

    她一手牵着儿子,另一只手被抱着小闺女的赵砚钦牵着,从容淡定地走进了今后将是她家的地方。

    赵砚钦陪着文海棠在家里住了三天,就被接连打到家里的电话给摇走了。

    得益于老爷子还在文化部工作,两个孩子的入学手续办得非常顺利。

    等两个孩子正常上学了,文海棠也去她们小区所在的华阳区区政府财务部报到了。

    赵砚钦本想着不让文海棠上班,担心他不在她身边,媳妇儿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现在家里还多了爷爷,她会太累了。

    可文海棠不同意。

    在文海棠的坚持下,赵砚钦只得找到了一个住家的阿姨帮忙照看家里,这不舍地去了山城。

    人是去了山城,但只要一有时间,赵砚钦每晚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两个孩子的声音,跟文海棠说上几句话。

    文海棠甚至嘲笑他,在外面拼死赚的钱都拿来打电话了。这个年代的电话费还是比较贵的,更不用说私人安装电话了。

    两个孩子越大,精力越旺盛了,文海棠光陪着两个孩子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没有赵砚钦的赵家,文海棠也适应得非常快。

    下班了,骑自行车顺路去幼儿园接赵开颜小朋友,再带着赵开颜去隔壁的小学接赵开曦。

    到了小区,两个孩子就吵着要下车。只等文海棠停下车子,后面的赵开曦已经自己滑溜下来了,等将赵开颜从前面的横杠上抱下去后,两人就一前一后飞奔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耍去了。

    孩子的世界最简单,来这边没几天,两人就快速地融入了这边小朋友的圈子里。

    小区里秋日风光正盛,不是后世修剪得整齐划一的绿植,大院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植着果树绿植,自然生长,别是一番趣味。

    文海棠推着自行车慢慢在小区里闲逛起来。

    经历过那三年的大饥荒,国人对食物的渴望与珍惜是刻进了基因,融入了骨血里。

    每户人家种的果树都是指望着能给自己的五脏庙都进贡些好吃的。

    所以,秋季的大院里,许多树上都挂着各种漂亮的颜色。

    零星几个一点红的晚桃,快要爆开的水晶红石榴,藏在绿叶底下的脆枣,灯笼似的圆润柿子。

    最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花坛深处一棵粗壮的山楂树,红艳艳的山楂一串串地挂在枝头,沉甸甸地将枝桠都压弯了腰。

    文海棠不知不觉就走近了山楂树。

    想着长得这么好的山楂如今却没人来摘,她可以选一些回去给孩子做冰糖葫芦吃。

    把车子停好,刚站上花坛往里走了两步,就听到一阵低声细语在花坛的另一侧讨论着什么。

    意识到那边是什么情况后,文海棠不想多管闲事,转身就要走。

    “谁在那里!”

    文海棠:----

    这群八卦大妈们的警惕心也太强了吧。

    “是谁在那呢?”那边的人又问了一遍。

    文海棠只得沿着花坛往那边的凉亭走,站到了众人的眼前。

    “是我,婶子们,我只是看着这树上的山楂长得那么好,想摘点回去。”

    几个婶子连手里的瓜子也不嗑了,就这么上上下下打量着文海棠。

    “呵呵,我们也就是闲着无聊在这随便拉拉家常---”

    “你这闺女,我老婆子看着好眼熟呀,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呀?”其中一个微胖的婶子紧盯着文海棠,突然说道。

    文海棠:----

    可不是眼熟么,这婶子可是这边家属区最活跃的八卦搬运工呀。文海棠上一世就认得她,在工会主席家做了一辈子的做饭阿姨。

    当初,文海棠怀着赵开曦回京市对郑越明落井下石时,她就是专门找的这个姓柳的婶子透露了齐蓉遗腹子的事情。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也正好就是在这个凉亭里。

    没想到八卦人有着一双过目不忘的眼睛,都这些年过去了,柳婶子竟然还记得她。

    文海棠无奈,为了打消柳婶子的发散思维,她只能选择加入她们。

    文海棠从布包里抓了一大把大白兔奶糖放到婶子们的瓜子上,笑盈盈地对柳婶子说:“婶子们当然见过我啦。我是赵家赵砚钦的媳妇,搬回这里住了快一周了呢。”

    可别小看了这些婶子们。她们大多在主家都待了大半辈子的人,知道太多主家的事情,她们的家人也会借着主家的势力,比普通人更有捷径可走。

    就像曾经在郑家的吴阿姨,她在郑家做了一辈子的保姆,她的儿子女儿在街道办当主任或在在印刷厂做组长,总之只要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都不会混得太差。

    看她们中间几乎没有瘦子就知道这些人的生活条件不会差。

    再看她的一大把奶糖都没砸出什么火花来就更确定了。

    文海棠放下奶糖的手没有停,又从包里抓了一把印着英文的太妃糖。

    这下,她手中的糖还没放到桌上,婶子们脸上的笑就重新挂出来了。

    喜欢七零棠潜砚请大家收藏:七零棠潜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七零棠潜砚请大家收藏:七零棠潜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