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章 创业
    天气晴朗,微风轻拂。

    ‘灰鲨’坐在轮椅上,由护工推着从自家地下室出来,在公寓旁的小公园慢慢前行,看看地面的青草,闻闻雨露的清新。

    娜莎大婶在长椅上坐下,目光紧随儿子的身影,脸上是欣慰的笑意,心里却带着满满的伤感。

    作为小儿麻痹症患者,‘灰鲨’的成长注定与寻常孩子不同。他的身体被局限在轮椅上,生活中缺失了太多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快乐。

    敏感、内向,还胆小。

    青春期后,他几乎不再与外界接触,将自己彻底封闭在地下室的小天地里。

    ‘灰鲨’在网络上呼风唤雨,成为虚拟世界中的强者,这一切都离不开母亲的支持与鼓励。

    现实中的他依然孤独,依然封闭。

    只有在深夜,当街道空无一人时,他才会在母亲的央求下,悄悄在公寓附近短暂地转一圈,又匆匆回到地下。

    偶尔遇到陌生人,他总是结结巴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口。

    娜莎大婶为了照顾他,已经奉献自己的大半生。当母亲的无怨无悔,但年岁的增长让她越来越力不从心。

    今天,娜莎大婶的心情格外好。因为‘灰鲨’终于愿意在白天走出地下室,来到阳光下。

    “妈妈,对不起。”‘灰鲨’被护工推了回来,他很是歉意的抓起母亲的手,“我过去只考虑自己,从未想过你的感受。”

    娜莎大婶泣不成声,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

    对街区的护工来说,这对母子一直是邻里口中的‘怪人’。

    娜莎大婶年轻时也曾是风华正茂的美人,追求者络绎不绝。可惜她挑花了眼,选了个不负责任的渣男。

    孩子出生后,那个男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未出现。

    从那时起,娜莎大婶的生活便没了光彩,她变得沉默寡言,极少与街区的邻居们互动。

    到儿子被诊断出小儿麻痹症,她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无尽的窘迫。

    据街区的老人们回忆,波特在十几岁前还会坐着轮椅出来活动,脸上偶尔露出几丝天真的笑容。

    不知从哪天起,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每当有人问起,娜莎大婶总是苦笑着解释:“我儿子没死,他只是习惯待在地下室里。”

    久而久之,街坊们忘记了这孩子的存在。

    今天,这对在街区住了三十多年的母子终于要搬家了。

    两辆搬家卡车停在公寓外,邻居们惊讶地发现,那个叫波特的小子竟然在地下室里囤积了成堆的电子设备。

    专业路由器、高档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频无线电、七八块大屏显示器,还有上百块报废的硬盘倒进垃圾桶。

    这些设备堆满了整个地下室,犹如构造一座隐秘的地下堡垒。光是清理它们,就动用了整整一辆卡车和三四个专业工人。

    ‘灰鲨’在小公园转了一圈后,便匆匆赶回来,紧盯着搬运工的一举一动。

    尽管大部分数据和信息都在云端有备份,但他依然担心这些珍贵的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

    新家选在迈阿密郊区——只要离开繁华的都市,佛罗里达州遍地都是空旷的土地。

    ‘灰鲨’其实极为聪明,头脑灵活,按周青峰的‘提醒’,他买下一栋带超大地下室的独居坚固别墅。

    过去他没安全感,总担心受到歧视和挫折。周青峰把他身份开盒后,反而逼的他丢掉包袱。

    这人也是说干就干,学习和决策能力都是一流。他不但搬家,联系好驾校去学车,还打算玩枪。

    十多年的‘灰产’经营让‘灰鲨’积累不少钱财。这些钱一旦花出来,也是相当惊人的。

    娜莎大婶知道儿子能赚钱,但儿子过去对外人极为排斥,她不得不亲自照顾。

    现在好了,雇人来干活,一切都轻松。

    “波特,你的朋友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他怎么就能把你的思想做如此的改变?”老太太也是很好奇。

    ‘灰鲨’认真的问道:“妈妈,你觉着一个人中十五亿美元彩票大奖的概率有多大?”

    娜莎大婶露出惊讶表情,“十五亿美元?我没法想象。”

    “如果那人不是普通的中奖,是从一场乱斗中抢来了价值十五亿美元的彩票,不但没受到任何刑罚,还很安全的将钱据为己有。”

    大婶更懵了。

    “那家伙来米国不到半年,我之前从未见过他。可第一次通话,他居然知道我是谁,还说出了我的很多秘密。

    我在这条街住了三十多年,知道我存在的人都不会超过五个。怎么就会有人对我如此熟悉?”

    大婶已经听不懂了。

    “我想了很久,做了许多推测,结论只有一个......”

    ‘灰鲨’用很肯定的语气说道:“那小子来自未来,而我......在未来肯定很重要。”

    大婶这下懂了,摸摸儿子的头,

    “波特,你是不是看‘终结者’看太多次了?我就知道在地下室待久了,对你的精神是种伤害。”

    “妈妈,我很认真的......”‘灰鲨’有种不被理解的痛苦。

    -----------------

    此时,周青峰正坐在办公室里,装模作样地“办公”。

    尽管他对经营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一本正经地审阅桌上堆积如山的求职简历。

    这些都是凯莉从各大投行和科技公司搜罗来的精英履历。

    几天前,他随口对凯莉提了一句“发展低空经济”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末世爆发后,工业生产陷入瘫痪,化石燃料变得极度稀缺,地面交通也因混乱而危机四伏。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太阳能充电的电动低空飞行器成了最理想的选择——它们简单、皮实、可靠,维护成本低,用途广泛。

    中米两国都在积极推进这一领域,米国多个大城市已经开始试点运行。

    凯莉作为投行精英早就在关注这个方向。既然生化领域无法突破,她果断调转船头,将资源投入低空经济。

    于是,周青峰的办公桌上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简历,每一份都光鲜亮丽,仿佛在向他展示着大美利坚的人才储备。

    只看了半小时,他就头晕眼花。

    于是干脆设定了一系列筛选条件:“LGBT,不要;南亚裔,不要;素食主义,不要;

    喜欢猫猫狗狗的,不要;女权主义,不要;没有理工科背景的,不要……”

    一番操作下来,上百份简历全被淘汰了。

    他无奈地朝回翻简历,扒拉了几下,沮丧地叹了口气:“这大美利坚怎么就找不到能用的人才?”

    凯莉坐在他对面,冷冷地瞥了一眼:“维克多,如果我把你刚才那番话录下来传到网上,你知道会惹来多大麻烦吗?

    成千上万的人会骂你‘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学科歧视’,甚至可以把你告上法庭。”

    “我才不在乎。”周青峰不服气,低声嘟囔一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他索性丢开简历,转而拿起一份行业发展报告,可看了两页,火气更大了。

    “凯莉,这米国产的低空飞行器每架两百四十万美元,是什么意思?怎么会这么贵?

    那玩意不就是几个电机配个座舱吗?

    电动机是再成熟不过的技术了,座舱更没啥技术含量,飞控软件也不可能贵到哪儿去,顶多电池贵点。

    组合起来,价格就控制不住了?”

    周青峰回想自己在末世搭乘的低空飞行器,简陋的就是车库里造的大号玩具,却成了混乱时代最可靠的交通工具。

    他还上网查了下自家祖国类似产品的报价,只需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就行,价格都快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凯莉对此也很叹气,“维克多,这里是美利坚,除了少部分尖端产业,我们没有廉价的成本来造中低层的产品。”

    “那就进口,先来一百架,纯电和混动的各半。”

    自打明白无法阻止末世后,周青峰有点自暴自弃,手里的十几亿美元是不花白不花。

    “这么多?”凯莉惊到了,“一般初创公司顶多买几架先进行测试。此外,你想过运用场景吗?”

    周青峰心说:“一旦末世爆发,你就会知道一百架压根不够用。”

    他嘴里说道:“采购多,单价才低嘛。供应商也可以有更好的服务我们。

    至于运用场景,先用来送快递吧。

    比如给迈阿密周边的海岛海滩送货,虽然运量小,但肯定比用车更快,比直升机便宜。”

    在迈阿密南面有一串珠链般的岛屿,隶属于佛罗里达的门罗县。

    由于风景秀丽,这些岛屿上有大把的高档度假别墅,住的人非富即贵,消费能力极强。

    周青峰在考虑末世避难所时,想过把家安在某座有完整配套设施的岛屿上,这样能苟的久一点。

    住在岛上的好处是与世隔绝,坏处是出了事,逃都没地方逃。但如果有便捷的低空飞行器,情况就会大大改观。

    凯莉倒是考虑那些小岛上成千上万的高消费用户,觉着这项目不是不能试试——至少比搞生化制药简单多了。

    “维克多,你得找个专门的项目经理人。光靠我是不行的。”凯莉指了指那上百份简历,“这里头就没一个让你满意的?”

    周青峰想了想,问道:“威廉.康格斯啥时候能出来?”

    ‘白滩’镇的案子过去一个多月了,舆论风潮逐渐平息。因为......没苦主,没争议啊!

    当初汉默老头的毒计是真有用,面对地里挖出来的三十七具遗骸,少有人对恶贯满盈的克里斯家族表示同情。

    最开始,因为康格斯杀人太多,地区检察官担心背黑锅,拒绝律师对其进行保释。

    现在过去一个多月,舆论风潮一边倒的朝向康格斯,地区检察官再批准保释就没那么大压力。

    凯莉眼睛一亮,“对啊,康格斯肯定没法再回警局了。但以他的能力和民望,担任项目经理是绰绰有余的。”

    康格斯当了十几年的警察,办了成百上千的案子,逮捕一大堆罪犯,面对枪林弹雨都不皱眉,可不是简单的莽夫。

    其性情凶狠、机敏、坚韧、负责,又兼具果决和认真的品质。初创项目,就需要这种人来掌控大局。

    “我再找老贝克想想办法,大不了多花点保释金。应该可以把他弄出来。”

    凯莉决定动用些人脉来解决这个问题。她还顺口说了句,“那个叫莫里斯的家伙来了,他说要当面感谢你的帮忙。”

    -----------------

    就在同一时刻,汉默老头带着三千万美元,悄然出现在美国费城——这座距离首都华盛顿仅两百公里的“革命老城”。

    这里是米国独立的发源地,城内有不少老建筑,历史的厚重感渗透在每一块砖石中。

    当汉默踏入城区,其形象焕然一新。

    那个土埋半截、默默等死的老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西装革履、容光焕发的老派精英。

    唯一不变的,是他手中紧握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他离开养老院后记录的点点滴滴。

    “原来我会时不时地失忆。”汉默低声自语,眉头紧锁。他翻看着手机里的记录,拼凑出自己离开养老院后的经历。

    “我当过一段时间的‘钟点工’,还认识了一个叫维克多的傻小子。”

    “我居然从维克多手里弄到了三千万美元?那小子是个糊涂蛋吗?给我这么多?”

    最关键的问题却让老头陷入了困惑:“我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养老院的?”

    他翻遍了手机,却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录。这件事太重要了,太隐密,他没有记录在手机里。

    老头身旁的是个面目凶厉的男子,正是那天开车接走他并向周青峰敬礼的人。

    看到汉默一脸茫然,男子低声提醒道:“自由之树必然时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来灌溉。”

    “啊……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汉默喃喃重复着,这句话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封闭的记忆。

    他的神情变得肃穆,眼神透出坚定,“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了。

    走吧,去会会基金会的同伴们,希望他们的热血依旧滚烫,依旧执着,依旧崇信上帝并坚信正义。”

    两人驱车来到市区内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在咖啡馆的二楼,几名“爱国者基金会”的成员早已等候多时。

    这些人中,有的白发苍苍,有的年过半百,有的正值壮年。见到汉默出现,众人纷纷起立,目光中充满了敬意。

    本次会面的组织者走上前,用热情的语气说道:“来,大家欢迎一下汉默·李。

    他为了本次行动,一次性筹集了三千万美元,彻底解决了行动经费匮乏的问题。”

    明明是大白天,可聚会的小房间关着窗,仅有的一盏老式吊灯在头顶摇晃,投下昏暗的光影。

    墙壁上贴着几张华盛顿的交通地图,角落里堆着几摞带绝密字样的书籍和文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咖啡气息。

    房间中央摆着一张简陋的木桌,周围挤着几把椅子,桌上散落着几杯凉透的咖啡和几份手写的计划书。

    整个房间虽然布置简陋,却弥漫着一股小组织私下集会的隐秘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未尽的密谋和无声的誓言。

    在一阵欢呼口号中,汉默笑着走进房间,脸上带着从容而自信的微笑。

    他朝众人连连点头,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期待的脸庞,确认同伴们的忠诚与热情。

    然而,点着点着,老头的脑子又开始犯糊涂了。

    一张张清晰的面孔逐渐扭曲、旋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变得模糊而陌生。

    周围的环境也开始摇晃,墙壁仿佛在融化,地板似乎在倾斜,连空气中飘荡的咖啡香气也变得刺鼻而令人不适。

    众人的话语在他耳边响起,却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晦涩难懂,仿佛是一种他从未听过的语言。

    他努力集中注意力,试图抓住那些飘散的词句,但它们却像从指缝溜走沙子,无法挽回。

    他的笑容逐渐僵硬,眼神变得空洞,仿佛灵魂被抽离了身体,只剩下无用的躯壳在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汉默,你还好吗?”有人关切地问道,声音在他耳边回荡,却无法穿透他混乱的思绪。

    他张了张嘴,想要回答,却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话语都组织不起来。

    老头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反复念叨过的名字:“维克多……维克多在哪里?我叫汉默,是他的钟点工。”

    “维克多是谁?是你为本次计划招募的隐密猎手吗?”一看老头犯迷糊,‘爱国者基金会’的同伴们无不急了眼。

    “汉默,‘斩首’行动已经开始,你是行动策划者之一,可不能在这时候犯病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