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7章 后周恭帝柴宗训
    简介

    柴宗训是后周的末代皇帝,公元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的府邸,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他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

    如何登基

    柴宗训的即位可以说是非常的突然,他本来也算是生活的有滋有味,父亲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就突然的去世了,生病突然,死的速度也太快,以至于他都没来得及。959年柴荣去世后,就由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正式即位,其实作为柴荣的第四个儿子的柴宗训,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这也就犹如他父亲一样,是刘承佑帮了他们的忙,刘承佑杀了郭威一家,而当时柴荣一家也是跟随郭威的,所以刘承佑将柴荣的三个大儿子也杀掉了,所以郭威被杀绝了后,只能柴荣来登基,柴荣明知道在这个乱世,让这么小的儿子上位,基本上也是风险系数极高,可是没有办法,这时候的柴宗训已经是他最大的儿子了。郭威是完全没有后代了,所以才传位给柴荣,否则柴荣哪有机会。

    登基后所作所为

    柴宗训登基后,是由他的母亲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博等主持军国大事,这两人也是郭威留给柴荣的,只可惜搞笔杆子的,终究还是搞不过枪杆子的。

    随后是以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防备南塘,以韩通为天平军节度使,防守开封东北面,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防守开封东面,以向训为西京(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留守,防守开封西面,本来以为这样的布局固若金汤,小皇帝就安安稳稳的长大成人。可惜叛变的永远都是从内部。

    当时有人已经意识到风险可能来源于赵匡胤,所以建议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其实有时候历史是真的搞不清楚是因为这个大臣确实自己想造反,还是被一些奸臣乱怀疑然后被迫走向造反,反正大臣们这么建议,小皇帝就这么干了,他将赵匡胤改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本来他是禁军统领,刚开始是张永德,柴荣怀疑是张永德,所以将张永德干掉了,改让赵匡胤继任,现在又将赵匡胤调离。于是赵匡胤和心腹就加紧活动。

    将赵匡胤调离,但是这些笔杆子的人,终究对政治理解有限,禁军以为调离了赵匡胤就不属于赵匡胤了,可惜的是最后发现全是赵匡胤的人,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那是赵匡胤圈子里面的最核心的人,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那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殿前都虞候那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没有几个不是赵匡胤的人。

    随后在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庆祝新年的时候,结果突然接到军报,说是辽国和北汉联合派兵入侵大周,这下炸锅了,于是小皇帝赶忙问宰相范质、王溥(pu)的意见,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赵匡胤赶紧率领禁军迎敌去,好了,好不容易要将人家调离禁军,现在又将禁军全部交给人家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匡胤带兵到了陈桥的时候,他的弟弟和一帮将领们就将他黄袍加身,历史上应该算是经济最强的王朝,最繁华的王朝宋朝就诞生了。

    随后也不管什么辽国和北汉入侵了(其实压根就没有),这个桥段和郭威的是不是一样的,所以说要学习历史,因为历史上面的很多方法是能够帮助你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人更牛,但是很多方法也可以从历史当中寻找到。

    随后赵匡胤等人就回到了京城,范质和王溥吓的带头溃败,文人的骨气至少在宋朝之前其实是很少的,否则也不会有几个王朝都做宰相的所谓不倒翁冯道的存在。最后柴宗训被迫禅位,让给了赵匡胤。

    如何死亡

    赵匡胤应该算是历代开国皇帝对待功臣最好的一个,算是这方面的典范,当然他对柴家也还算不错,那就是至少没有杀掉柴宗训,他给柴家规定就是柴氏子孙如果有罪,不得加刑,如果是谋反这样的大罪,也只是让在监狱赐死,不愿意午门公开问斩之类的事情发生,也不要连坐他们的近亲。所以柴家基本上和宋朝共存亡,历代宋朝皇帝对这一条也都遵守的很好。

    随后柴宗训被封为郑王,符太后封为周太后,后来他们母子被迁往房州,直到公元973年去世,活了20岁,寿还是小了点,但是至少没有什么正史说是宋朝皇帝谋杀。但是为什么这么短,我估计即是皇帝不杀,但是看看列代末帝能不被杀的好像也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内心深度恐怕也是时刻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常伴左右的人,又有几个能活的久的?

    历史名人评价

    《旧五代史》这样评价他:史臣曰:夫四序之气,寒往则暑来;五行之数,金销则火盛。故尧、舜之揖让,汉、魏之传禅,皆知其数而顺乎人也。况恭帝当纨绮之冲年,会笙镛之变响,听讴歌之所属,知命历之有在,能逊其位,不亦善乎。终谥为恭,固其宜矣。

    作者评价

    他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不幸的是生在乱世,年纪轻轻坐在那个人人眼红的位置,岂能保得住,幸运的是,他终究遇到了历史上少数的几个对待大臣仁慈的君主。但是终究在恐惧中岂能活的长久。

    喜欢中国皇帝独白请大家收藏:中国皇帝独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中国皇帝独白请大家收藏:中国皇帝独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