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0章 汪姓
    这个大汉奸,就是宋朝的汪彦章。

    汪彦章也是安徽人,因为汪姓望族出自安徽,所以很多名人都跟安徽有关。

    汪彦章伺候过三位皇帝,分别是北宋的宋徽宗、宋钦宗和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

    当年康王赵构到金国做人质,跑回来时候多亏了汪彦章,才得以保全性命。自此赵构对他非常信任,如果不是经常被弹劾,估计赵构舍不得罢免他。

    秦桧咱们都知道,大大的卖国贼,而秦桧无论是文化还是议和,都是跟汪彦章学的。

    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汪彦章极力反对宗泽、李纲等主战派备战,主张割地赔款以求平安。

    后来金兵退去,宋钦宗立马罢免李纲,罪魁祸首就是这位汪彦章。

    直到金兵打破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宋高宗在今天的河南商丘登基做了皇帝,汪彦章提出来的那些,因为非常对赵构的胃口,所以依然被重用。

    汪彦章和黄潜善任左右丞相期间,虽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但他俩仍然主张所谓的以和为贵。

    才华并不代表人品,也许汪彦章当时提出来的想法,有着时代的局限和出于时局的考虑。但是卑躬屈膝的投降派,到什么时候都不被人们认可。

    明朝有两个汪直,一个是宦官。为了区分,暂且叫宦官为汪直一。把那个海盗汪直叫汪直二吧。

    说到海盗,个人认为应该给汪直二打个引号。

    因为汪直二一开始就是个赚差价的中间商,只不过人家越做越大,开始赚外汇了。

    汪直二还在娘肚子里时候,他妈汪氏也学着过去皇帝或者有特殊能力的人那样,说梦见一颗星星落在怀里。汪氏于是对左右邻居说的神乎其神,意思无非就是俺这个娃不简单。

    咱们看那些皇帝或者有特别事迹的,出生时不是异香满室就是红光绕梁,要么就是天上有什么异象,总之这些人天生就不是凡夫俗子。

    长大些的汪直二跟几个同乡合伙做海外贸易,其实说白了就是走私。因为那时候硫磺棉纱这些,属于管控出口产品。

    当汪直二他们来到日本,少见多怪的小鬼子正发愁找不来这些东西呢,当然大喜过望。估计也没那功夫和心情砍价了,只要有货,钱不是问题。

    尝到甜头的汪直他们,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将大明的违禁品往外面倒腾。

    那时候日本还在战国时期,诸侯王遍地都是。谁能拉到国外的支援赞助,取胜的可能性就增大许多。于是松浦氏专门划出了个海岛,给汪直二建了别墅,算是在日本安了个家。

    其实刚开始这些人都是做买卖,并没有烧杀抢掠。不过随着汪直二干了几票后,旁人看着他发了财,这么玩的人就越来越多。

    有本钱造船租船有货源的,相对生意好做。而那些除了力气要啥没啥的,那就只能抢了。就这么着,倭寇过来烧杀抢掠慢慢出现。邻居一看那个穷光蛋啥也不是,出去干两票发财了,于是他也去。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倭寇越来越多,终于引起了明政府的注意。

    胡宗宪本来确实想跟汪直二合作,看中了他的影响力。可惜阴错阳差,再加上迫于朝廷的压力,就将汪直二砍了脑袋。

    其实汪直并没有干祸国殃民的坏事,如果明政府能加以利用和引导,估计他绝对能成为大明朝十佳企业,创汇大户。

    汪直二临刑时候说,如果杀了我,恐怕两浙百姓要遭殃了。果不其然,没了汪直的约束,倭寇开始越来越严重。朝廷投入重兵抗击的同时,沿海百姓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宦官汪直一,跟魏忠贤、刘瑾和王振,并称明朝四大宦官。

    汪直一从小就一入宫门深似海,据说是在明朝消灭瑶族叛乱时候,还是小屁孩的汪直一就被强制净身,带到了北京。

    先是伺候万贵妃,凭借机灵有眼力劲,深得万贵妃的欢喜,从而被明宪宗朱见深信任。

    出于担心东厂权势过大的担心,明宪宗抽调最为信任的汪直一负责建立西厂。

    通过电影电视剧咱们都知道,东厂和西厂,本来是属于纪检监察之类的机构。但是这些五音四音都不全的太监,感觉个个都是权势熏天,飞扬跋扈。

    汪直一刚上任,也确实侦破了几个大案要案。

    比如说南京镇监覃力朋,从北京述职回南京,竟然公开还高调贩卖私盐。

    那时候做官的捎带点违禁品,赚俩钱,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问题是大家都藏着掖着点,尽量不招摇。而覃力朋却一连十几艘大船,一路上就差打出来横幅告诉老百姓这是覃公公贩卖私盐的船只。

    路途中有个县令实在看不下去,就当面斥责覃力朋。恼羞成怒的覃公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对这个县令打击报复。

    汪直一听说后,立马逮捕了覃力朋,并且经过审判后直接判了死刑,缓期执行。虽说后来覃力朋托关系找熟人没被执行死刑,但也通过这件事,让明宪宗觉得汪直一的能力没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趣谈百家姓请大家收藏:趣谈百家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不过西厂为了迎合明宪宗,也是到处制造冤假错案,让百官既恨又怕,因为指不定什么事一个不小心,就被这帮人抓起来。而一旦进了西厂设置的询问室,任你多硬的汉子,都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意思招供。

    在众多大臣们的纷纷弹劾下,迫于压力的明宪宗不得不撤销西厂,汪直一算是暂时失业。

    后来在边境做监军,算是勉强立了功。

    总得来说,汪直一利用皇帝的信任,制造了很多冤案。对于巴结奉承的加以提拔,也打击报复过不少人。

    不过相对于其他三个宦官,汪直的危害要小的多。并且也有一些优点,比如能提拔优秀人才。

    年轻时候的汪精卫,那也是一腔热血的革命青年。

    在刺杀载沣失败被抓后,汪精卫自己估计难免一死。心说反正都是死,怎么也得留下点什么吧。于是一首当时脍炙人口的诗《被逮口占》出炉。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诗正气凛然,一时间成为爱国人士争相吟诵的佳作。

    如果清政府当时真把他一刀咔嚓了,那汪精卫指定会在英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经过革命党的不懈努力将他营救出来后,心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味投靠日本做汉奸的汪精卫,自然受到国人的谴责怒骂。

    朱惺公将汪精卫的诗,每一句各加两个字,成了对汪精卫绝佳的讽刺。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汪姓人口有五百多万,也是大姓之一,其名人也非常多,这里就简单聊这么多吧。

    下一篇,谈谈祁姓,欢迎持续关注。

    喜欢趣谈百家姓请大家收藏:趣谈百家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