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期。
周穆王爱好旅游,经常跑这去那的满世界乱转。这天不知道怎么突然心血来潮,要去昆仑山拜会西王母,讨要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西天那么远,虽然想去看看,但是总不能两条腿十一路走过去吧,于是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就派上了用场。
在周王室担任弼马温职务的,是一位叫造父的人。
古人名字起的很让人想不通,都是爹造儿子,他爹却反其道而行,给儿子取名造父。不过时隔三千多年了,咱们不能按照现在的词意去理解。甭管取名时候怎么想的吧,反正这个人就叫造父。
西天往返一路辛苦,多亏造父养的马个个膘肥体壮,再加上造父出色的驾驶技术,周穆王一帮人有惊无险的游历一圈,安全返回镐京。
回来的周穆王自然要赏赐有功人员,造父就被封在了赵地,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洪洞县。
需要说明的是,周天子分封诸侯,也是看客下菜,可不是任谁随便就能被封为一方诸侯的。
简单点说,分封诸侯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首先封的是前面的帝王后裔,如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商国就是老底子。再就是功劳非常大的,如姜子牙的齐国。然后就是同宗,这个比较多。
造父并没有当时就去上任,到周幽王被弄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邑。造父的后代一部分留在镐京抵挡犬戎,也被封了诸侯,成为后来一统六国的嬴氏秦国。另一部分到了封地赵,并以封地为姓,这就是赵姓最早的由来。
赵虽然是大姓,但就人口来说,能占前二十以内,却不是第一人口大姓。
所以百家姓以赵为第一位,无非就是因为成书于北宋,不把赵家放最前面,还想不想混了。
赵姓从晋文公重耳时候,开始崭露头角。
首先是跟着重耳四处流浪的赵衰。
不过在游历过程中,出主意的大多是重耳的舅舅狐偃,割股啖君那是介子推的杰作。具体这位赵衰干了什么出彩的事,不是咱们讨论的话题。
晋文公称霸江湖,分封了六柱国,当时称为六卿,其中就包括赵衰。
后来六卿架空了晋国国君,并且几家互相伤害。在中行氏和范氏垮台后,智氏成为晋国轮值国主席,实力最强。
危亡之际,赵襄子也就是赵无恤成功说服韩魏反水,三家灭了智氏后,瓜分了晋国。
其实赵无恤按道理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族,因为他母亲是狄族,但这并不影响赵无恤依然是赵家的骄傲。
发生在赵无恤身上,还有个豫让击衣的故事。因为我在另一部书《酒海钩沉》有描述,这里就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看。
再往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改革穿衣服习惯的先驱。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上任时候赵国北方和楼烦、东胡以及匈奴接壤,多次受到他们骑兵的骚扰。
于是赵武灵王一改宽袍大袖的穿衣风格,学习胡人改穿裤子,并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由专职骑兵组成的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和齐、秦实力相当的大国。
可惜的是,这位老兄为了好好研究军事,把王位传给儿子赵何,引起另一个儿子赵章不满,由此引发国内动乱,最终赵武灵王在被围困中冻饿而死。
接下来出场的是战国四大杰出青年之一的平原君赵胜。
赵胜最大的功绩,就是在赵国被秦国攻打的危急之际,成功求来了魏国的援助,延缓了被灭国的时间。
其实秦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不是谁耍个小聪明就能改变的。
所以在赵括纸上谈兵,四十余万赵国降卒被坑杀,已经无法苟延残喘下去了。
也正是看清了这点,所以赵国提前布局,派出了赵高到秦国蹲点。
别看赵高被后人骂了两千多年,其实从当时的赵国来说,这个布局起到了该有的效果。秦国在赵高的霍霍下,没蹦哒几天也就完了。
赵国被灭后,中间一段时间几乎沉寂,并没有什么能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直到三国赵云赵子龙。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一袭白衣,胯下白马,手持一杆亮银枪,几乎百战百胜,被认为是乱糟糟一团的三国时期近乎完美的人物。
到了宋朝就不用再说了,江山都是人赵家的,肯定人才辈出。
不过在宋朝灭亡后,赵姓似乎沉沦许多,虽然也有很多着名人物。但就影响力和知名度来说,难以达到前面提到的这几位。
由于宋朝的很多事在另一部书《酒海钩沉》里多有提及,就不再浪费时间,请有兴趣的朋友移步搜索查看。
到了近代,也是由于信息发达,像*芝、*薇等戏子比较出名。只不过我对这些不太关注,更不会拿所谓的明星那些乱七八糟的话题蹭流量,所以对这类人只能略过。
另外还有一个大人物赵*阳。再就是佛教名士赵朴初。
总之赵姓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大家庭重要的一员。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钱氏。欢迎持续关注。
喜欢趣谈百家姓请大家收藏:趣谈百家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趣谈百家姓请大家收藏:趣谈百家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