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璃在青山村家里忙的不可开交,白锦在青山镇县衙同样是忙的脚不沾地。
县令白锦站在县衙的庭院之中,望着远方的田野,心中满是对农事的牵挂。近日来,他一直忙碌改善县中百姓的生计。
玉米、红薯和土豆乃是耐旱高产之物,率先在本地推广种植,定能先让此地百姓们的粮仓丰盈起来。
于是,他每日亲自前往田间地头,将这新的希望播撒下去。
这日清晨,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白锦便已整理好官服,带着几名衙役,向着城外的乡村走去。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田野里的晨露打湿了衣摆,却丝毫没有减缓他们的步伐。
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村庄。
村口的老树下,早已聚集了一群村民,他们听闻县令大人要来传授新的种植之法,都早早地在此等候。
白锦见状,赶忙加快脚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向村民们拱手行礼。
“各位乡亲,今日我来,一起种植这几种新的作物,这玉米、红薯和土豆,皆是难得的好物,耐旱且产量颇高,若是种植得法,日后家中的存粮便不用发愁了。”
白锦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说罢,他带着村民们走向田间。
先来到一块准备种植玉米的土地前,白锦蹲下身子,拿起一把锄头,亲自翻整起土地来。
他一边翻地,一边讲解:“这玉米种植,土地要翻得松软,行距与株距需把握得当,大约间隔三尺左右,如此方能让玉米苗茁壮成长,通风采光皆佳。”村民们围在四周,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一位老者忍不住问道:“大人,这地咱年年都种,可为啥收成总不见好呢?”白锦停下手中动作,耐心地解释:“老伯伯,以往的种植方法或许缺了些精细,比如这土地翻整的深度、施肥的时机与用量,都会影响收成。
这玉米需肥量大,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生长期间适时追肥,产量便能提升不少。”老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着,又来到红薯地。白锦拿起一段红薯藤,仔细地向村民们展示如何剪取合适的藤段进行扦插:
“这红薯藤,选取粗壮且带有芽眼的部分,斜插入土,入土约三四寸即可,之后要记得时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位年轻的后生挠挠头说:“大人,俺们这缺水,浇水怕是难办。”
白锦微微一笑,说道:“这红薯较为耐旱,但缺水也会影响产量。
咱们可以在田边挖些蓄水坑,收集雨水,必要时也可从附近水源引水灌溉,只是需注意水量控制,莫要涝了。”后生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随后,众人移步到土豆种植区。
白锦拿起一颗土豆种,耐心地说道:“土豆切块时,每块需留一两个芽眼,然后将其埋入挖好的土坑之中,坑深约半尺,土豆种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待其发芽后,再适当培土。”
这时,一位农妇怯生生地问:“大人,这土豆种下去,会不会被虫子吃了呀?”
白锦宽慰道:“大嫂莫急,在种植前,可将土豆种在草木灰里滚一滚,有防虫之效。
且在生长期间,若发现虫害,可用些石灰粉撒在周边,也能起到驱赶作用。”农妇听后,放心地笑了。
在白锦的指导下,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孩子们在田边好奇地张望着,大人们则认真地按照县令大人所教之法进行种植。
白锦穿梭在田间,不时地停下脚步,纠正村民们的动作,解答他们的疑问。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看着村民们逐渐熟练的种植动作,白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自己往日在书中读了诸多农桑之事,可真到了实际操作之中,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田间的土地、百姓的劳作、作物的生长习性,唯有亲身经历、亲自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秘。
这书本上的知识,固然能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可若不与实践相结合,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日后,定要多下田间,与百姓同劳作、共探索,如此方能为这一方百姓谋求更多的福祉。
喜欢穿越农女种地忙请大家收藏:穿越农女种地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穿越农女种地忙请大家收藏:穿越农女种地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