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俩人唯一的联系方式,当志军收到子君的信,就像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他总是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再小心翼翼用刀片整整齐齐挑开信封,他不忍心胡乱撕开,觉得那是对子君的不尊重。志军就像呵护他们的感情一样的呵护着子君给他的点点滴滴,连信封都不忍破坏丝毫。“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迫不及待的展开信笺,淡粉色的信纸有精致的印花,散发出幽幽香味,那是每一个浪漫的女孩子都情有独钟的信笺纸。哪怕不写一个字,仅这份美就足以表达少女情怀了。少女情怀总是诗,春花秋月尽相思。
志军闭上眼睛,将承载着子君殷殷思念之情的信笺贴在脸上深深呼吸,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心上人的气息。看着那娟秀的字迹,仿佛看见子君眉眼含笑的站在面前,细语呢喃着对他的思念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她也已回到了家里,帮着妈妈干农活,精心侍弄庄稼,看着它发芽、出苗、茁壮成长;呵护着、期待着成熟收获的季节,就像期待着他们的爱情能结出甜蜜蜜的果实。
子君和志军一样也没出过门,最远就是县城。初中毕业因为偏科严重连高中都没考上,她父母和哥哥不忍心她像村里的女孩们一样小小年纪就下广东坐流水线打螺丝,让她在家帮着妈妈照顾爷爷奶奶干点农活。用她哥的话说就是男人闯荡江湖就是为女子遮风挡雨,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但足以看出父兄的疼爱呵护把子君保护得很好。报摄影培训一是喜欢最主要还是想找个离开家接触社会的理由,要不是住姨妈家妈妈也不会同意。她感叹一念之间的决定让她遇到了志军,爱情就是不经意的一个转角蓦然走进那片惊艳了眼眸的风景,和与那扑面而来的清风撞个满怀。
子君就那样一头撞进了志军的心里,再也没走出来过。
他们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热爱家乡也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暂时又走不出去。俩人惺惺相惜,没有社会阅历的两颗年轻的热忱的心想不到许多,像两只小蜜蜂,一头扎进爱情的花朵里,打个滚,裹了一身蜜,流连忘返。
子君的家庭教育是较保守而传统的,没有媒人介绍她绝不敢跟妈妈讲自己在外面私自结交男生。她在信中要志军找人去她家里说媒。这可让志军犯愁,妈妈不在了,父亲很少回来,奶奶年纪又大了,而他对家乡的婚俗都不太懂。最后志军也只好跟奶奶坦白,奶奶听了眉开眼笑,孙儿二十岁了,是该为他的个人问题操心了,“让你爹回来跑一趟才行,不然人家父母觉得大人不重视呐。”
隔壁村里有个着名的“媒婆”,一个小老头,专门以给人牵线搭桥做媒为生。据说他手上掌握着周边十里八乡几乎所有未婚男女的资料。
那时候出去打工的女孩们很多被外面的小子给忽悠走了,不愿意远嫁的女孩每到过年会回老家解决个人问题。男孩们从外面带回来的不多,还是要找本乡本土的。一部分是亲戚熟人介绍,很多还是要靠媒人牵线搭桥。
媒人很多,但把做媒当成生计生意的只有一个。那个以前就喜欢给人做媒的老头抓住了商机,干脆地都不种了,平时走村串户的打听谁家有适婚男女,拿个本本记下来。感激并寄予厚望的人们找出适婚年龄儿女最好看的一张照片郑重交给媒人。媒人给每张照片都标注好名字年龄身高长相住址。如果年轻人在家,他会拿出厚厚一摞照片给对方选,选中了就只等另一个回家过年时带来让俩人见面。有的人就想让他交换两个年轻人的联系方式,老头很狡猾,生怕别人自己联系好谈上了把他撇一边,所以必须是两人亲自见面相中后,确定好他这个媒人的地位他才放心。然后各种大小过礼直到结婚媒人都是全程参与。直到婚后男方给了谢媒红包一桩婚事ok媒人的使命就完成了。最好笑的是偶有夫妻不和打架吵架也找媒人的,他又要当个调解员和事佬。
喜欢棹渡请大家收藏:棹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棹渡请大家收藏:棹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