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自然是一顿好饭菜。
又说起周琅一房人离谱,王氏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四弟去考试,本来就花不少银钱了,四弟妹还带娃儿去陪考,住客栈,吃酒楼,这得花多少银钱啊!爹,娘,现在咱们家做豆腐,四弟妹都不怎么管过了,是不是不该再给她分银钱了?分到她们手上,这也攒不下来,大手大脚地花了,以后四房要用钱的时候,是不是又该向公中要了?”
周婆子头都不抬,“老大家的,过河拆桥都没有你这么快,你咸吃萝卜操谈心,自己勤快点,多挣点钱傍身,不要总拿目光盯在别人的口袋里,人家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没要公中出银钱,就已经不错了,依我说,以前大郎读书,交学费,考试都是用的公中银钱,老四现在都是他们四房出银钱,这才不公平呢,老头子,你说是也不是?”
周老汉原本有些想附和王氏话的,被周婆子这么一问。
到嘴里的话,又吞咽了下去。
“吃饭,吃不食,寝不语。”
搪塞了过去。
饭后,王氏愤愤与周启南道,“我的儿,你奶偏心偏到西边去了,她还拿你四叔跟你比,你可是夫子夸赞过天才读书好苗子,方圆百里,都无人能及我儿优秀,你投胎到他们老周家,是他们老周家的福分,烧了八辈子高香来的好事儿,他们不珍惜,还拿你那傻子四叔跟你比!”
“你那傻子四叔傻了十八年,突然好了,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他们竟然拿一个傻子来侮辱我儿,真正是让人气愤不已,我儿读书将来功名,全家人都能跟着获利,跟着面上有光,你爷死了,下去见老祖宗,他都有颜面,给你花点银钱读书,不是应该的吗?”
“那老婆子不知好歹,还嫌你读书花了银子,还拿你跟个傻子相比,还嘲讽我们大房不挣钱,我们天天也没闲着,他们拿我们大房当牛马在使唤,你两个弟弟每天腿都跑肿,才给几个银钱,给外人的工钱都比我们多,什么按劳分钱,就是欺负我们大房呗,我身体不好,我如何能跟她们手长脚长,心宽体胖的人相比?”
“你爷以前还处处护着你,现在你奶因为四房争气,她腰杆挺得可直了,你爷的话现在都不好使了,当然,你爷也是势利,被四房赚来的几个银钱也快蒙蔽了双眼,现在都不怎么护着咱们说话了,咱们大房才是老周家的根,我看你爷也真是老糊涂了……”
“我儿,你心也别太善良,你管四房的那个哑巴丫头读书不读书的,她一个哑巴也去读书,真正是笑话人了,四房这样浪费银钱,以后是要受天打五雷劈的!”
……
王氏是憋坏了,她天天在周老大面前嘀咕。
周老大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所以不爱听。
儿子回来得少,她是逮着机会,一说就停不下来。
还好,儿子向来不嫌弃她。
她说,儿子就表情平和地听,听完,还会安抚她。
“算了,是娘想错了,你别把娘的话放在心里,你爷心里肯定还是你第一位的,你别为家里的这些小事情分心,好好读书啊!”
“好的,娘。”
说完,周启南又给王氏塞了十两银子。
“娘,您身体不好,少干点活就少干点,这些都是我抄书来的,你拿着花。”
王氏真正是感动得眼睛都潮湿了。
“我儿,娘和你说过,抄书影响你读书时间,你别抄书,娘与你爹,还有你两个弟弟每天都有进账收入,娘为了你,干什么都不累。”
周启南回,“我抄书不费什么时间,不耽误我读书,儿子心里自然有分寸的,抄书还能稳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既能得银子又能学到东西。”
“那就好。”王氏喜出望外。“娘定然是上辈子积德,生了你这么好的儿子。儿啊,你一会儿想吃什么夜宵,我偷偷去厨房里给你做。”
“不用了,晚上我吃得饱,娘早点睡,我也早点睡,明早还要去上学。”
王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儿子的房间。
回去与周老大嘚瑟去了。
瞧瞧她生的儿子多有出息,比四房两口子强太多了。
她儿子将来,定然是有大出息的人。
算命的早就给她算过,老周家出大人才,那必定是她王氏生的儿子!
她不敢与别人炫耀,与别人说了,传到周婆子耳朵里,那肯定会来找她要的。
只能与周老大炫耀,自家人知晓就行了。
周启南果然早早就熄了灯睡觉。
王氏见儿子真休息了,她也没有再熬了,也睡了。
到了后半夜。
周启南的房间门开了。
他左右望望无人,假装去茅厕,然后,拐进了新宅子的院子里。
进了主屋。
林十七她们的屋子是上了锁的,没难到他,他拿出一根特殊的钩针,一下子打开门锁。
进去仔细地搜索了一番。
任何一个角落,他都没有放过。
搜完之后,又全部复原。
紧接着,把门锁也锁好了。
又去了小哑娘的屋子,同样也仔细地搜了一圈。
也没有发现他想要发现的东西。
深夜里,他静静地站在屋子里,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目光冷得如同从深渊里上来的恶鬼。
***
林十七正在看小说入迷。
她找到宝贝了!
她在男频小说包里,找到了大虞第一少师这本书。
之前听得不清不楚的,现在找到了,又看一遍,那感觉又不一样了,深刻了许多。
这周启南最后大杀四方,还娶上了公主呢。
过上了天下男人的梦想生活,真正是皆大欢喜。
至于她翻遍了全书,也找到了关于鬼门关山寨子银矿的事情,说鬼门关山寨后面发现了银矿,拿银矿与官府做交易,争取到了赎罪,鬼门关几位当家的,由土匪变成了大虞国的良民……
当时,大虞国国难当头,银库空虚厉害,官府就答应了这笔交易,这笔银矿一半充入了大虞国,一半被贪官污吏所贪,是周启南任京察使,皇帝私命,亲自去银矿调查过,追回了很多的被贪污银矿,得皇帝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