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书包括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本纪卷次目次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①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xùn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统治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
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守纪律,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炎帝也好欺凌他人,因此诸侯们都拥护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貔(pí)貅(xiū)、躯(chū)、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三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南至于江,登熊、湘。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
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2024开始记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2024开始记录请大家收藏:2024开始记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4开始记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2024开始记录请大家收藏:2024开始记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