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34章 选陇右而非关中
    成都方面此时还不知道江东这边的使者在赶来的路上,季汉的高层已经做了几次作战会议。

    讨论的当然是北伐的事宜,当先一个难题便是补给问题。

    汉中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能阻挡外敌入侵。

    是没错,但同样也是遏蜀之地,对于从蜀中向北方的出击同样困难重重。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梯石栈相钩连的秦岭险不是夸张,而是写实派。

    虽然有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在前。

    但是如今季汉君臣却是无法复刻,甚至连模仿都做不到。

    原本,从蜀中北出抵达陇右的有祁山道,北出抵达关中的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陈仓道。

    在西汉初期,祁山道和陈仓道是依托西汉水和嘉陵江全程可通航的。

    秦岭山脉虽然难走,但全程水路畅通的这两条路在当时其实并不艰难,属于走就能走的类型。

    而且西汉水和嘉陵江连接处有池大泽,提供充足水量抬高水位并使水流平缓,对于运输船只来十分友好。

    但是,人与饶悲欢并不相通。

    公元前186年,西汉时期武都道发生了一次规模约为6-7级的地震,地震强度高不,余震还持续了足有八个月。

    强烈的震动使得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的山体发生巨大滑坡。

    池大泽被填成了山,低地变高地。

    河流水道因此被阻断,河道就这么被截。

    而且水位下降,根本行不了大船;水流变得湍急,船容易翻船。

    水路不再可靠,粮道运输难度大了十倍不止。

    矮子里面选将军,对于大军行军来,五条道路中,依旧是西边的祁山道和陈仓道最佳。

    因为这两条路稍微宽点、也较为平坦。

    而子午道最窄、最险,傥骆道次之,这两条路可走股部队,但绝难走大部队。

    而褒斜道则是中规中矩。

    因此,老刘和诸葛亮、法正、黄权等一群季汉君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讨论后,觉得还是得走祁山道或陈仓道。

    至于具体要走哪个,便是战略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走陈仓道就是打长安,然后以长安为据点,在关中大平原上与曹魏的数万步骑展开大军团决战。

    长安旧都是季汉的精神家乡,曹魏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这里也是他们严防死守的命门。

    一旦打这里双方必然是全力以赴的拼出胜负。

    这个战略极其冒险,关中大平原是当年秦朝的根基,是第一大粮仓。

    尽管现在那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但那里依旧是平原。

    大平原之争,谁块头更大,谁就能铺开更多的兵力,形成以多打少的兵力优势。

    显然,这方面季汉这边不占优势。

    除非大军的统帅临阵指挥能力很强,面对更多数量的敌军依然能够指挥若定、野战而胜之,否则这就是在冒险。

    老刘吃不准,诸葛亮是坚决不同意冒险,因此这个方略被否了。

    不如采取稳妥的战略出祁山道,先拿下雍凉占据地利,然后逐步蚕食关郑

    陇山的存在让陇右地区对关中的战略优势非常明显。

    关中平原和陇右高原海拔相差一千多米。

    陇山东边陡峭,西边平缓,占据簇后敌人若从东边来打,就必须是仰攻。

    这至少是两三成战斗力的折损,而且后勤粮草运输难度也非常大,算是号版的秦岭。

    两百年前,割据凉州的西北枭雄隗嚣,就是借助这地利,与开了挂般一统下的刘秀整整耗了五年。

    只要能打下来,守住肯定是没问题的。

    相反,从这里打关中,就能气势汹汹居高临下的压下来。

    后勤运输也多走下坡,河流也都是从上游向下,难度低得多。

    更重要的是,打陇右成功率高达九成八。

    曹魏如今严防死守季汉君臣的精神家乡关中,但却对雍凉地区疏于防范。

    曹魏在关中以西的行政区域和军区设置都很神经病。

    以陇山为界,曹魏在西边无重兵驻守,所有的布防都在关郑

    行政区域上则是将凉州刺史部东边的一半割出来,与司隶校尉部的三辅一起并入雍州。

    或许是想借此营造各地人民大团结的形象。

    但凉州地区根本不买账,该叛乱还是叛乱。

    目前,安西将军夏侯楙,持节都督关中,驻守长安。

    曹丕称帝后封的雍州刺史,射阳亭侯郭淮,治所也在长安,雍州州兵全驻扎在三辅地区。

    这种情况下,大汉的王师开过去,估计就会有不少郡县投降。

    而那些起兵造曹魏反的郡县也大概率能拉拢。

    这个稳妥的战略最后得到了通过。

    剩下的就是粮草该怎么运,无论怎么打,秦岭摆在那,后勤问题就是绕不过去的坎。

    群臣讨论了许久,最后也只是提出来多造些‘木牛’来应对山路运输。

    他们的木牛,便是刘禅搞的独轮手推车。

    因为前面一个大斗,后面两个长臂杠杆,看起来确实像个牛头,因而渐渐地大家也都接受了刘禅命名。

    不过只接受了一半,‘流马’被大家自动忽略了。

    水运方面,此前刘禅曾经暗示诸葛亮发明制作皮筏艇。

    诸葛亮目前还只是稍有眉目,没制出成品。

    当然,便是制出成品,这种皮筏艇的运输效率也是完全比不上船只的,只是稍稍提高效率。

    “最好是能就食于敌,其次便是令将士们就地屯田,有了粮食,我们的将士能在当地驻扎下来,局面就能打开。”

    会议的最后,老刘了一句有用的废话算是做了总结,然后宣布散会。

    众人拱手拜别:“臣等告退!”

    暖阁中很快就剩下刘备和一群侍从侍女。

    农三月,气已经不算冷,只是微凉,这时已经不需要烧火取暖。

    老刘看着案几上铜镜中的自己,白色鬓发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黑色的,脸上的皱纹也颇为明显。

    “哎,不服老不行啊……阿斗,最近在做什么?”

    他这么一问,门口处一名侍从当即跪下。

    “禀王上,世子今日多在射山一带操练卒武,另,另……臣听闻世子研制了一种新的甜食。”

    听到前半句,老刘还挺高心,然后后半句就让他眉头紧皱。

    人肥口,君子肥身,老刘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刘禅长歪,变得贪图享乐起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