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4章 得不偿失
    殿门推开,圣上和皇后进来。

    “阿耶!”孩子们欢喜的,“快看,阿胶糕!”

    “好好地,怎么想起做这个?”圣上看着码得整齐的阿胶糕,顺手拈了一块喂皇后。

    皇后脸色微红,没有当众拂丈夫面子,轻咬一口,圣上将剩下的全扔自己口中。

    “嗯,味道不错!”圣上点头,软软糯糯有嚼劲儿,香香甜甜却不腻。

    “阿耶,小苏大人说阿胶糕滋补身体、补气血,青雀特意学会,做给阿娘吃。”李泰拽着他爹衣袍撒娇。

    “好,青雀长大了,懂事了!阿耶甚是欣慰!”圣上选择性眼瞎,只表扬李泰。

    李承乾亮晶晶的眼睛闪过失落,长乐看一眼大兄没说话,豫章嘟着小嘴不高兴。

    她们也学了的,本来是太子阿兄学,四皇兄是横插进来的,却被他抢了功,阿耶偏心!

    皇后扯了扯圣上衣袍,圣上才意识到,忙补漏:“高明、长乐、豫章都不错,是孝顺孩子!

    高明,很有兄长风范,是位好兄长!”圣上拍了拍太子肩头,鼓励道。

    “孩儿谨记父皇教诲!”李承乾脸上露出笑容,眼里又恢复光彩。

    毕竟只是十二岁的孩子,努力做好一切,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小丫头叫什么名字?”长孙皇后和蔼地问小桃、阿棠。

    阿棠不知该作何回答,看向小桃。

    “回娘娘,臣女苏桃,京兆府少尹苏步成次女。”小桃躬身,规规矩矩回道。

    “回娘娘,臣女苏棠,京兆府少尹苏步成三女。”阿棠学道。

    “真好看!”长孙皇后看着两个与豫章差不多大小的女娃,一眼就喜欢上。

    肉乎乎的脸蛋,扑闪的大眼睛,像一对双胞胎,穿着艳丽的绯色袄子,喜庆,讨人喜欢。

    “娘娘谬赞!”小桃谦虚道。

    “娘娘谬赞!”阿棠亦步亦趋。

    “扑哧!”长孙皇后被阿棠逗笑,蛮可爱的孩子,好像不太懂宫里规矩,啥都跟着小桃学。

    温柔地拉着阿棠的手:“几岁啦?”

    “六岁!”阿棠盯着皇后看,“娘娘真好看!跟我阿娘一样好看!”

    “阿棠!”小桃急忙制止,此话大不敬,怎能拿臣妇与皇后相比?

    阿棠一脸茫然,不知哪里错了。

    “真的?阿棠的阿娘一定是天下最好看的,对吧?”长孙皇后柔声道。

    并不觉得冒犯,阿棠把自己与她娘相提,是把自己当做她可亲可敬之人。

    “嗯!”阿棠点头,“阿娘给阿棠缝漂亮衣裳,阿棠喜欢绯色!”

    “难怪呢,阿棠穿绯色真好看!”长孙皇后越发喜欢这个聪明又有些傻气的孩子。

    摸着她的手,觉得手指异常纤长、细小,仔细一看,跟常人不同,“你的手怎么啦?”

    阿棠收回手,藏到身后,无措地看向苏樱。

    “回娘娘,阿棠是我们在岭南捡的孩子。

    我家住山脚,早上醒来阿棠昏迷在家门口,救醒后问啥都不记得。”苏樱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小桃垂着头,没敢看阿姐和皇后,怕自己脸上表情没藏好,泄露秘密。,

    “可怜的孩子!”长孙皇后怜爱的抚了抚阿棠,头发柔软光滑。

    长乐、豫章听了,怜悯地拉起阿棠的手看,“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阿棠没说话,她想花花、小黑、狼爹狼娘狼兄妹了。

    “我那里有几匹绯色锦缎,你去取来,赏与阿棠、小桃吧,女娃就该打扮的漂漂亮亮。”长孙皇后对贺兰蓉蓉道。

    “是!”贴身女官转身出去。

    “今日出城,考察如何?”圣上问太子。

    “回父皇,选了城南外南岭村的几座荒山和永业田,那里偏远,与秦岭相连。”李承乾回道。

    “哦,为何选哪里?”圣上想听听长子的见地。

    “回父皇,那里远离人群,方圆十里没有农田和人烟,安全可靠。

    不扰民,不占用耕地,防止泄密,易于防守。”太子躬身道,谈及正事,又恢复成小大人,一板一眼。

    “嗯!你们买那么多作甚?用得完?”早有人向圣上汇报过。

    “回陛下,永业田那部分乃苏家购买。

    一半种甘蔗,一半种豆子,两三年后轮种,这样几年后便是一片肥沃熟地!

    养地的同时,出产甘蔗、豆子。”苏樱抢先回答。

    “你倒是巧宗!”圣上听了意动。

    “长安周边用此法推广,种几年甘蔗、豆子,便能收获一大片熟地。”

    “陛下,不可!”苏樱摇头。

    “为何?”圣上错愕,始作俑者反倒反对。

    “陛下,长安城人口众多,冬季寒冷,需要大量木柴烧炭取暖。

    若毁林造田,将失去大量山林,冬季取暖成大问题,得不偿失。

    且大量砍伐山林,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易引发山洪等一系列灾害。”苏樱劝阻。

    古代北方冬天取暖是个大问题,穷人饿死的多,但冬天冻死的更多。

    苏樱不想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让穷人冻死在冬天。

    就是现代社会里,六七十年的毁林造田,前些年又大搞退耕还林,保护水土。

    是遭到大自然反噬后,才明白的。

    “哦,听苏卿的意思,毁林竟有如此严重后果!”圣上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

    “陛下,臣绝无虚言。

    树根、草根吸收大量水分,在土壤中盘根错节,形成山地里的筋骨,可吸附泥沙、稳固水土不流失。”苏樱科普道。

    “我们改成种作物,不也有根系吸水,扎根土壤?”圣上不解有何不同。

    “陛下,作物的根茎相较于山林的树木浅薄、且根系织成的网络小得多。

    吸收、保持水份、稳固泥土能力远不及山里树木。”苏樱解释道。

    在场众人长了见识,以前只知向大山索取树木烧炭、盖房,却不想树木在风调雨顺中起了关键作用。

    “如此,苏卿在中原推广种植甘蔗又为哪般?”圣上遗憾和不解。

    苏樱回道:“陛下,臣此举重在验证北方甘蔗种植法,官府可将此法推广,无需强令百姓种植。

    百姓自会在田间地头种植,当零嘴吃,亦可售卖换钱。

    积少成多,把不少零角地用上,也能出产不少甘蔗。

    四皇子规划在益州等地推广,倒是不错的主意。

    那里土地肥沃,收割完甘蔗,下一季甘蔗种植前,还能种其他作物。”

    喜欢贞观开荒人请大家收藏:贞观开荒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贞观开荒人请大家收藏:贞观开荒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