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
    陆延一路行船,准备在此歇息一夜。

    这一路走来,行人商旅稀少,偶有商船,都避得远远的。

    在官道上却是能看到拖家带口的流民,都是要逃离陕西,前往河南的。

    潼关大门紧闭,陆延让人喊话。

    片刻之后,城头出现守将。

    “

    “镇安侯在此,还不速速开门!”陆家家丁喝道。

    那守将揉揉眼睛,顿时大吃一惊:“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开门!”

    片刻,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

    那守将连忙带着人抢出门来,拜倒在陆延面前:“下官潼关卫百户于坚,叩见镇安侯!不知侯爷大驾有失远迎!”

    “免礼吧。”陆延道。

    于坚挤出笑容:“侯爷快往里面请,我们大人马上就到了。”

    陆延点点头,打马缓行。

    穿过瓮城,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关内关外,山上山下,商铺如林,各种楼台庙宇,还有不少的名胜景致,这些景点逐渐流传,在当地负有盛名,成了民间盛赞的潼关八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观神钟、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陵晓渡、黄河春涨。

    只是此时行人不多,显得有些萧条。

    潼关说到底还是一个卫所,在这里居住的都是军户,以及家属,但每月两次集市十分热闹,吸引十里八乡的百姓来此。

    于坚一边在前带路,一边给陆延介绍着潼关的人文风情,迎面正碰到一支队伍。

    一队官兵押送着一辆囚车,正往外而行。

    囚车之中,关押着一个白发老者。看周围人的神态,对其颇为尊敬。

    对面人群之后,几个武将疾步上前拜倒。

    “下官潼关卫指挥使韩沛见过侯爷!”

    “卑职见过侯爷!”

    陆延翻身下马,“韩指挥何必多礼,诸位请起吧!”

    此时,对面的囚车队伍也停了下来,陆延不由看去。

    韩沛挤出笑容:“侯爷,那边的就是杨弱水公。”

    陆延一愣,没想到竟然碰到了杨鹤。

    虽然杨鹤已经被夺职,发配袁州了,但在官场上基本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陆延便走了过去,而他身后跟着一票文武官员,显得杨鹤越发凄凉。

    杨鹤见此,挣扎地想要爬起行礼,陆延连忙抢前两步,扶住杨鹤。

    “老大人不必如此!”

    “哼!装模作样!”旁边的青衣文士冷哼一声。

    “咳!文弱胡说什么!”杨鹤低喝一声,这才向陆延拱手,“侯爷还请见谅,小儿莽撞,都怪老夫管教无方!”

    陆延不由向那人看去,那文士三旬左右,宽面大耳,面有微髯,眉头紧紧拧着。

    这看来便是杨文弱,杨嗣昌了!

    后世关于此人十分有争议,有人说杨嗣昌是最有可能拯救大明的人;但也有人称其刻薄寡恩,只会空谈,将大明推入悬崖。

    关于其的争议主要在于议和之事以及卢象升之死上面。

    杨嗣昌对待建奴的态度上,整体偏向于主张议和。

    察臣愚计,始终欲先平流贼,后御边烽,而御边之策,必暂缓其深入长驱,乃实图我练兵选将,使我之兵力饷力心力,不为内外两分,而后整兵出塞,声张捣巢。彼自不敢倾巢而出,越国攻人,斯亦万全隐著。——《乞发臣前后疏疏》

    杨嗣昌认为暂时议和,先灭流贼,而尽可能避免两线作战。

    但这显然主次不分,满清才是心腹大患,而不是流贼。

    但提出这方针,还是有好处的。

    这有三点好处,降低两线作战的可能性。

    整顿遍地战骨、平民逃难、粮饷靡费的衰败景象。

    大明当时势危兵弱、边腹交疲,和谈不失为一种缓兵之计。

    不过如果角色转换,改为和义军议和,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李自成实际上并没有想过真能打下北京,他不过是被时局裹挟向前,若是给他封官进爵,李自成还真有很大可能答应。

    而再掉头来打建奴,那一切局势就不同了。

    但可惜明朝君臣从来都没有这种想法,一个反贼,怎么能给他封侯呢!

    这岂不是天下人人效法。

    其二便是卢象升的问题上面。

    许多人认为卢象升坚决反对议和,而杨嗣昌支持议和,双方意见不和,杨嗣昌为了夺卢象升的兵权,和高起潜一同坑死了卢象升。

    首先就是关于清军第七次破关,史称戊寅之变。

    当时建奴分兵两军由墙子岭、青山关毁边墙而入。

    明廷派人议和失败,只能开战。

    面对建奴两路大军,卢象升却是认为该分兵把守,让高起潜驻守通州。

    今各镇兵马头绪纷然,若聚之一处,是谓分不分为糜军;散之各处,是谓合不合为孤旅,皆兵家所大忌者。莫若以辽东、山海、蓟、遵、通、津、宣、云、保定诸旅通盘打算,分隶微臣与总监各若干,随方援剿。其烽情兵势,则时时关会焉。总之,彼分而我亦分,彼合而我亦合。臣与监臣分而合,合而分,惟烽是视。既无孤旅之虞,又免糜军之患,有裨兵机非小也等因。——《复卢总督飞请密切军机疏》

    但正是因为这点,黄台吉选择四面出击。

    至涿州分兵八道,一沿山下,一沿运河。——《清太宗实录》。

    卢象升准备偷袭建奴一路军队。

    杨嗣昌怕他兵力不足,主动将宣、大、山西三路号称二万士兵归他统率。

    但当卢象升在巩华城誓师之时,却是接到杨嗣昌揭帖,说清军已南下,要他去通州面见高起潜。

    卢象升认为这是杨、高两人合伙阻止他的偷袭行动,夜不成寐。

    卢象升决定孤注一掷,率兵至顺义,对清军展开袭击,先胜后败。

    杨嗣昌亲自来见卢象升,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十日,清军一部由顺义南下,兵锋直指京城,卢象升与之交战,击退清军。

    清军流散良乡、涿州,随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