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想问为什么皇帝老子还不派人来赈灾!
此时天幕画面一转,
《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不赈灾的最大原因还是大明穷!
大明以银为货币,但是大明却不产银,官府里货币越来越少,乡坤手里的货币却越来越多。
穷到连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从崇祯皇帝十七岁上位开始,这个大明就已经摇摇欲坠。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则是东林党。
他们代表着江南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崇祯皇帝虽有心改革,却无奈受到重重阻力。
再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频繁爆发。
此时的崇祯皇帝,犹如置身于一片黑暗的迷雾之中,找不到出路。
他心力交瘁,却仍试图力挽狂澜。
崇祯皇帝在龙椅上沉思着,他深知如今的大明王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东林党的阻挠、国家财政的枯竭、天灾人祸的频繁,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力。
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放弃。他决定采取一些激进的措施来挽救大明。
他召集了一批忠诚的官员,商讨如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东林党的影响力。
在会议上,崇祯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包括征收工商税、整顿吏治、加强军事力量等。
这些方案得到了部分官员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东林党的强烈反对。
面对东林党的压力,崇祯皇帝毫不退缩。他坚信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大明重新崛起。
于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逐步实施这些改革措施。
不过一切最后还是化为泡影。
最后崇祯把目光放到了朝廷之上。
开始着手铲除魏忠贤及其阉党势力!
新皇即位仅三月有余,便以雷霆手段翦除这颗危害朝纲的毒瘤。
然而,此举却打破了朝堂原有的权力制衡,使得东林党再度崛起。
时间来到,1628年,面对明王朝日益衰败的局势,朱由检忧心忡忡。
为力挽狂澜、重振大明雄风,他毅然决定复用遭罢黜的袁崇焕,希冀借此收复被后金侵占的辽东失地。
无独有偶,同年,陕西等地旱魃肆虐,灾荒频仍,饿殍遍野,更有瘟疫横行。
而此时朝廷未能及时赈济灾民,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心尽失。
甚至有人断言,自从朱祁镇诛杀于谦及部分功臣起,明廷已然失信于民。
值此赤地千里、满目疮痍之际,无数饥民流离失所。
渭北地区的王二首当其冲,振臂一呼,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此后,自号“闯王”的高迎祥等众人亦纷起效尤,一时间义旗林立,天下大乱。
至此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
1629年朱由检为了减少财政支出,便开始对各个驿站进行了裁员!
结果,陕西有个李自成的小兵被迫下岗!
为了活命的李自成只好投奔了闯王高迎祥,参加了农民起义。
李自成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战斗勇气,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他
率领起义军屡次击败明军,声名远扬。
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李自成萌生了称王的念头。
他暗中联络各方势力,积极筹备自已的登基大典。
与此同时,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
东林党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与其他派系展开激烈争斗,使得朝政更加混乱。
在这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已的命运而奋斗。
大明。
“你小子你说说,你裁什么员啊!这下好了裁出个李自成!”
朱元璋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着。
看着天幕那天下大乱的局面,老朱心里知道大明终究还是要落幕了!
与此同时天幕之上。
【同年因为袁崇焕擅杀镇守东江的毛文龙后,没有了顾虑的皇太极,率领十万后金兵长驱直入包围了北京城!】
【袁崇焕随即率兵赶来救援,皇太极见此情形留下议和书信后撤离北京城。】
【而千里赶来的袁崇焕,被魏忠贤余党以擅杀毛文龙以及与清延议和通敌等罪名被迫入狱。】
【次年,朱由检听信大臣的片面之言,下旨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至此唯一一个能够地方清延的将军被杀!】
【1633年,山东登菜地区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发动哗变,并投奔了皇太极,不仅引后金兵攻陷旅顺更将红衣大炮的技术传到了后金。】
后金由此开发出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使明军在抗金战争中格外吃力!
大明。
朱元璋看到这早就怒不可遏了。
他万万没想到此时竟然还会出现汉奸?
甚至把大明压箱底的东西都给带走了!
老朱愤怒地拍着桌子,吼道:“这些个不孝子孙,真是气死咱了!”
“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被他们糟蹋了!”他的眼神充满了失望和痛苦。
此时,天幕上的画面不断变换,展示着明朝末年的种种乱象:
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外敌入侵......
朱元璋心中一阵悲凉,他知道,大明已经走到了尽头。
【1636年,在卢象升、洪承筹以及孙传庭三人合作下擒获了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闯王高迎祥!】
【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同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
【1637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
【此举迫使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也在潼关被洪承筹和孙传庭所击溃,带着十七人躲进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随着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兵入关,清军一路直接横推山东腹地,史称“戊寅之变”】
【这也给了闯王李自成喘息之机,而张献忠再次起兵反叛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