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40章 乞和
    乞和这件事,倘若是在之前,在高句丽的朝堂上,一旦被提起来,提出这个建议的大臣,瞬间会被无数人给喷死。

    会被唾沫星子给淹死。

    但是,今时不同于往日,如今李楷麾下的汉军压境,高句丽几乎无力抵抗,在这样的情况下,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也因此,高句丽举国上下。

    是断然不敢,与李楷顽抗到底的。

    因为,倘若一味的头铁,与李楷去做对下去的话,那么,或许可以逞一时之痛快,但却会导致,整个高句丽,就此的灭亡。

    更甭提,高句丽的君臣们,可都是,有家有室者,他们当中,就算是有人,可以不为自已的性命而考虑,也得为自已的家族的性命,为自已的家人们,而考虑吧。

    倘若,他们继续的顽抗下去。

    那么,说不定整个高句丽,都会被李楷麾下的大兵,给屠戮一空,屠杀而白地了。

    因此,

    他们此时,显得是那样的胆怯,是主动的求饶。

    想要屈服于李楷。

    屈服于李楷麾下的大军。

    此时,李倧慌乱的下令,让人组织使团。

    当天晚上,使团便已经,被筹措妥当了,负责求和的使臣名叫李允浩,同样也是李姓宗室之人。

    实际上,高句丽其国,王族非常庞大,也因此,朝臣们也多以,李姓居多,如今,这个李允浩携带着的使团,不只携带了,黄金万两,还有白银八万两,以及,高句丽的丝绢五千匹。

    另外,还有虎皮

    ,鹿皮之物。

    除此之外,还有十个,从王宫里面,紧急挑选出来的,十个美貌至极的高句丽少女。

    要献给李楷,作为求和的礼物。

    使团就这么的,匆匆出发。

    他们要连夜,赶到长城,然后,到那里,向李楷求和。

    因为,倘若再耽搁下去,可能明天,长城便已经攻破了。

    而一旦长城被攻破,那么,汉军兵临平壤,大抵也就是,一日的功夫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肩负着求和重任的李允浩,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匆匆的迈步,朝远处的长城而去。

    而高句丽这个小国的优势,也在此时,展现了出来。

    那就是,其国犹豫过小,也因此,使得他们想要前往长城沿线的边墙,并不需要走太远的距离,只不过,三百余里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还是在走着,崎岖的山路,走了许多的弯路的情况下。

    倘若,以地图上面的直线距离来看的话,从平壤到他们高句丽的长城防线,其间只不过,有不到两百里地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夜功夫,只要快马加鞭,是完全可以走到的。

    李允浩一行人,在匆匆的朝北方而去。

    另一边,昌富宫内,乃至整个平壤城,却是一派的,灯火通明。

    高句丽的情报保密工作,并不怎么好。

    汉军大兵将至,而且极有可能,会在明日,突破长城,一两日内,兵临平壤城下的消息,已经在高句丽境内,传播了开来。

    这个消息,给百姓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不明白。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明明,就在前两天,他们还在议论着,与汉军的战争,会如何取胜。

    汉军是多么的愚蠢。

    汉军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议论着,李舜将军,迂回过后,抄了这群汉军的粮道,这群汉军,将会变成一群丧家之犬一般的存在,任人宰割,被他们屠戮一空。

    可是现在,一切情况,却都狠狠的打了一下他们的脸,也让他们意识到了,汉军的恐怖之处,汉军的强大所在。

    如今,伴随着昌富宫内的李倧,开始预备逃亡,而达官贵人们,整个平壤城里面的官绅贵族们,也纷纷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想要逃走。

    对于他们而言。

    平壤已经不安全了,连大王都要逃走了,他们怎么能不逃呢?

    而这消息,也传到了民间。

    一时间,平壤城内的近十五万人,开始陆续的逃亡。

    拼命的,向南逃走。

    在他们看来。

    南边,大抵会更显得,安全一些。

    大抵,能够在那里,避过汉军的兵锋。

    李倧连夜出了皇宫,乘在马车上,周遭是护卫着的禁军,禁军们全副披挂。

    护送着李倧,到江边去。

    那里有大同江。

    陆路是不好走的。

    原因很简单,如今汉军大兵将至的恐怖消息,已经传开了。

    由于高句丽属于一个,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整个高句丽的消息,也是传扬的极为迅速。

    再加上,其举国皆兵的特性,使得几乎所有家庭,都有人在前线当兵。

    而动员起来的丁壮们,又没有经过太过于严格的整编训练,纪律性也没有得到太好的保障,因此,关于汉军的恐怖传闻,是犹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的在整个高句丽境内,流传泛滥开来。

    这些个消息,传开了之后。

    百姓们争相的,扶老携幼,携带着自已为数不多的家当,踏上了南走之路,而他们逃亡的道路,明显是拥挤不堪的,整个道路,都被南逃的难民所堵住。

    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走陆路,进行逃亡的话,大抵是不会,太过于顺利,很有可能,会被拥挤在道路上面,堵个几日,才能够前行几十里,甚至十几里而已。

    因此,李倧并没有,愚蠢到走陆路,进行逃亡。

    他有着,更为好的逃亡路线,那就是,走水路。

    通往大同江的码头上面,尽是华丽的马车,还有衣着华贵的贵人们,他们骑马,乘轿,坐车,好不威风,而周遭护卫着的,则是大量的仆役。

    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平民百姓。

    原因很简单。

    走水路逃亡,是需要船只的,而对于普通的小民们而言,他们可雇佣不起船只,也弄不到船只。

    “大王,从大同江出海之后,沿着海岸线航行,大抵三日,便可以抵达济州岛了,到了那里,便就安全了。”

    此时,议政大臣,金宪成,正在朝李倧汇报着情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