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我发现你小子说话越来越没谱了。”
陈颂清很是心虚的望着潘涛。
他们两个人在这边几年时间,陈颂清在台面上和上头的一些人打交道。
潘涛则控制背后的安保,情报等力量。
两人可以说是同时在面对这边的各种风风雨雨。
现在的苏联状况非常的凶险,在这边身处局势当中的人。
只要稍有不慎,就马上要陷入到牢狱之灾当中。
因为这边的正治斗争已经到了水不容的地步。
甚至于莫思科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坦克轰隆隆而过。
两种思想的碰撞,已经处在了最为火热期间。
他们几个人在这种环境当中,其实已经培养来了的生死战友的感觉。
自然什么玩笑都能够开,也不分老幼。
陈颂清在港城出事情的时候,可以说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老婆没了,儿子没了,父母也没了。
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憋着一口气,好在这两年李伯检没有忘记这件事情。
当年杀他儿子的那些人,已经有几个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仇恨已经正在慢慢的消失,人的想法也正在发生改变。
他现在还只有五十来岁,还不是很老。
然后自己现在也有很多钱,于是就想着再找一个人生个孩子。
突然其想的想要找个白人生孩子。
所以在这边到处泡妞。
而这边的人现在是真的很穷。
穷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女孩子也很容易上钩。
潘涛没少埋汰他年纪不小了,能力倒是一点都没有降低。
几个人聊着聊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当然了,还有一个渣渣辉。
没多久,等他来了后,也大为惊讶的望着潘涛。
“你哥,海哥不是在开玩笑吧,他竟然拿了一个公司来给我们分红。”
潘涛又给他们解释了一遍。
……
刘海说到就一定做到。
他在做了改变之后,马上做了很多的财务调整。
这边以后的所有财务状况,每个季度都要给股东们明示。
这只是一个开始。
往后刘海还会逐步的放出这种福利。
企业越大,人越多,人心就很难凝聚。
人心凝聚不了的话,最后也很容易崩盘。
现在中科上上下下已经有十来万人,如果真要弄一个排名的话。
估计中科已经是全国最大的一个集团公司,国企都比不了。
一面给萝卜,还要给大棒。
所以后边他又开始整理公司内部的一些管理结构。
什么样子的级别,能够接触到什么级别的公司核心机密。
只有这样做,才会防止内部出现一些内鬼。
同样的,也组织了一个纪律委员会。
由专人任职,法务团队牵头。
只要是发现了谁出卖了他们公司,他们马上就会把人给丢到监狱里面去。
因为我们已经给了你们最好的福利,也给了同行业的工资。
甚至于还弄了个薪酬委员会,专门关注外面同行的工资。
你对自己工资不满,你可以大大方方的提出来,然后你说出你工资应该要提升的原因。
上面会根据你的情况直接提工资。
这就算是放在几十年后,全球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到这点。
我已经做到了极致,如果你还不满足,要出卖我们整个团队的礼仪的话。
那真的不好意思,我翻出来的脸,就会比任何一个人都要黑。
做完这些后。
刘海想起了自己前世的那一栋大楼。
这是他刚刚来深市时候的一个执念。
在深市湾的边上。
大楼距离他们住的地方也不是很远。
以后家里人上班也方便些。
所以他打算重启这栋大楼的建设,以后就作为中科总公司所在地。
故而,后边的一段时间,他都很忙很忙。
大多是在调整集团公司战略方向的问题。
一直到一个月之后。
有一群苏联人,他们坐在南下的绿皮火车上,一路望着外面的场景沉默。
他们是苏联某大型汽车工厂的整个技术团队班子。
国内的汽车人才还是太少了。
刘海现在已经把整个风田下游产业链,十几家企业都已经控制。
而且还在有计划的背后策动这十几家公司陆续搬到其他地方等等。
至于能不能成,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因为目前为止,他对产业链只是财务投资的身份,并没有干涉他们内部的管理。
超级工业园那边,中科机械已经帮忙组建成了一条完全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生产线。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是这东风太难了。
国内汽车工业人才很少,熟练的工人都没有几个。
即便是有也都在吃着国家饭,也都被大众给搜罗走了。
南方是真的很缺乏这种重工业人才。
这种情况之下,刘海不得不从国外找人。
找日国人?
这个很容易做到,可他压根就不相信日国人。
甚至于风田的产业链公司搬迁到了华夏之后,刘海也逐步会让里面的日国人滚蛋。
怎么可能生产这块,还会用日国人?
得国人吧,人家压根就不会搭理你。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老毛子那边挖人。
现在老毛子那边动荡不安,很多人饭都没得吃了。
这就是一个撬墙角的好机会。
这个团队,是陈颂清那边挖过来的。
之前一直都是董心雨在和他们联系。
老毛子其实也是有点心高气傲的。
毕竟是世界两极之一。
一开始心里很排斥,觉得让我们去华夏,我们怎么可能会过去。
但现实很打脸,他们工厂都已经停顿。
工人们被叶里青那个派系的人给鼓动,整天在外面游行。
根本就办法生产。
人总要吃饭啊。
他需要另外找一条路。
而中科这边的给的待遇是真的让他没办法拒绝!
是他现在在苏联待遇的三倍。
就这样,他就带着自己的技术团队南下进入了华夏境内。
但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选择了坐老火车。
就是想看一看,南边的华夏,是不是和他们那边的一样的混乱。
可一路下来,他们全都沉默了。
为头的是一个头发花白,六十来来岁的白人。
他叫若夫斯基。
是经历过苏联工业最辉煌年代的人。
此时此刻,望着窗外,边上一个人开口:“为什么他们这边会这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