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44章 賽場最亮的光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344章 賽場最亮的光

    賽前, 有人曾經問過張簡方,是否要将WINGS的數值調高,寬度放廣。

    “以前我們不也是會對難度跳躍額外加分嗎?AI的話, 範圍給得充足一些,也能在冬奧之前給大家鼓鼓勁、安慰安慰。”對方是這樣說的。

    張簡方也猶豫過。

    各個國家的國內賽之所以不被ISU認可成績, 一是裁判不由ISU指派, 二是規格不夠, 參賽選手的人數不同, 三是評判規則由該國冰協負責, 存在差異。

    比如大鵝家的羅剎杯就會對一些旋轉多加分,兔子家的就是對挑戰難度給出一定鼓勵分,還有許許多多閉着眼睛打分的情況。

    反正是關起門來自家比的, 可謂是該國冰協的一言堂了。

    自然, 也會存在霓虹那邊, 伊豆川雪繪技術大退步以後被教練組半抛棄, 從而疾速損失待遇, 被苛刻打分、壓分。也有天草梨繪這種,需要給同組的關系戶讓分、JSF刻意壓分等等,這類的情況出現。

    怎一個混亂了得!

    而且, 國內賽水分, 是公認的。許多選手國內賽的分數都要比國際賽好許多, 所以各個國家的錦标賽只能縱向對比,而不能拉出去跟其他國家的選手作橫向對比。

    張簡方拒絕了這個提議。

    “說白了, ”他當時的語氣不算好, “我們缺的不是寬度。”

    是公平。

    有人糾結過要用哪種規則, 他們将這些年WINGS歸納的規則寬度命名為叢瀾2015、叢瀾2016、褚曉彤四年平均、樓翎兩年綜合……

    從這裏面也能看出來,叢瀾在得分時的賽季收緊情況。

    就像是叢瀾2016賽季無理由的自由滑P分74打起, 就像是樓翎3A高飄遠才能得到一個2.14的困難程度,就像是褚曉彤P分被壓給其他選手讓位置的彈性範圍……

    張簡方說:“我們按照技術手冊來。”

    按照ISU出版的,最新的,标标準準的裁判技術手冊。

    細摳每個條款,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經過大數據和算法分析,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統計,以及一定程度的賦值,并将其可視化。

    WINGS細致到一個跳躍的進入過程裏從壓步到起跳之間,距離、時長、滑速、用刃、單足與雙足(簡易困難程度)對比、銜接步法的個數與難度與複雜度……開發人員以前很喜歡看大家的跳躍,這些年補充完數據庫之後,哪怕見到了叢瀾的4Lz,個個都是神色發苦。

    滑行大半個場邊,多用雙足壓步調整速度和控制,少單足步法與轉體步法,簡單步法進入跳躍,銜接步法後又待機準備跳躍……根據每一個維度來圈定範圍,最後得出這個跳躍的進入分值該是多少。

    再去評價這個跳躍的高度、遠度、跳躍軸等等,然後是落冰。

    可又有了新的問題。

    比如,雙足壓步的滑速可能會比單足轉體銜接複雜的滑速要快,簡單步法的進入速度可能會比複雜銜接的進入速度要快,或者……

    也存在都是差不多的跳躍進入,一個可能雙足壓步少一些,一個可能起跳前的步法略難一些……

    如果摔倒了呢?那這個跳躍要怎麽平均地去看?因為有人的摔倒是跳躍質量差,有人的摔倒是空中姿态不錯只是落冰階段不行,也有人是純粹的失誤而已。

    滑速快的進入不一定就會得到高分值,滑速慢的也不一定就會是最低的。

    要知道,一個跳躍看的不只是它的空中姿态,也不是簡單的高遠度,而是一個階段、一個過程。

    若這個跳躍整體很好,只是滑出後有點滞澀,那麽就應該在原本+3的基礎上有所抵扣,而不是一股腦地去從“滑出ot該扣多少分”開始算。

    這是一套格外複雜的評分細節,細致到讓人看着密密麻麻的代碼,都不知道要怎麽去找那一堆的标注。

    但結果是好的。

    為人诟病的“明明是差不多的兩個跳躍,為什麽一個人的分數高一個低”,“雙足壓步多的為什麽只比單足複雜銜接的低那麽一點”,這類的問題,在這個賽場上不複存在了。

    只要這個跳躍有依據,那麽它的分數就是該有多少,便有多少。

    WINGS拿之前的訓練賽練過手,效果還算不錯,所以這就是為什麽這次的全錦賽上,它成為了裁判席的主要擔當。

    甚至擔心裁判瞎給分,連一些它無法判定的部分,也根據WINGS的各小項結果綜合,給了裁判一個評分區間,就像是叢瀾P分中的IN,堂溪他們不是從0.00-10.00的維度去打,而是只能從9.75-10.00去給。

    也就是要麽9.75,要麽10.00,不允許在WINGS判定節目綜合等級趨近10的情況下,P分單項最低該在9.75的基礎上,叢瀾的單項分值裏出現了一個低于9.75的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WINGS分析得到,叢瀾的表現完美,最低分也只能是9.75。

    孫娅然:“我記得以前發生過很多次,一個裁判在其餘八位都給了單個技術動作+3的時候,他倔強、任性、決絕地給了+1,在別人都給了+2的時候,他給了0,甚至是-1。這其實就是國際滑聯的一個漏洞,也許這個人的要求苛刻,但再苛刻,也不該苛刻到這樣的程度。”

    從GOE到P分小項,每一次彈出的裁判複核區間,都是被WINGS初步判定之後的。

    她笑着說:“WINGS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點。”

    更不要說,這樣的裁判大部分都是對歐美以外國籍的選手苛刻,對歐美選手大方。

    不過更正确的說法應該是,對利益方大度,對非利益方苛刻。

    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座的這幾位裁判一定會給叢瀾滿分。

    也許不是出于要求高,而是出于這位裁判不喜歡叢瀾、就是心情不好、單純厭煩叢瀾,所以非要給一個9.25、9.50這樣的分值。

    都是自家人,至于嗎?

    至于的。

    連張簡方都不敢說,自家人就是鐵板一塊,目标一致。

    【這個分數,真的是有生之年了】

    【啊啊啊為什麽我不在現場!!!】

    【要瘋了要瘋了小翅膀每次出現都這麽燥的嗎!】

    彈幕就像是現場一樣,在分數出來的瞬間,由靜轉動,瓢潑大雨聲嘶力竭地傾盆而落,文字遮蓋了整個畫面,宛如現場已經停下的玩偶雨再度降臨。

    冰童們清理過半的場地,又落了滿滿的一層。

    鏡頭推給叢瀾,那個穿着黑金色考斯滕的十九歲女孩,微微地低下了她總是高昂的頭顱,掩面哭泣。

    于謹早就哭了出來,他不住地跟叢瀾說:“好孩子,好樣的。”

    茱迪在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之後,唰地一下就蹦了起來,歡快得跟個孩子一樣。

    受傷的時候沒有哭,《風暴》在國際賽上接連斬獲榮譽時沒有哭,創下一個又一個記錄時沒有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她也沒有哭。

    叢瀾以為自己不會哭的。

    但她見到這次的成績之後,鼻頭一酸,眼淚不知不覺地就流了出來。

    “謝謝。”她看向KC臺階下正扛着攝像機來拍自己的人,視線正正地落在黑黝黝的鏡頭上。

    叢瀾站起來,虔誠地,彎腰鞠躬。

    她将身軀折疊,幾乎彎成了不能再彎的弧度,雙手向下觸碰到了自己的冰鞋鞋面,左手腕上的手鏈從衣袖裏跳了出來,摘下手套的雙手潔白幹淨,上面有着深深淺淺的冰刀劃痕留下的傷疤。

    她雙手反握住自己的腳踝,輕聲地再度對着自己道謝。

    謝謝所有人,謝謝所有在支持她的人,包括她自己。

    《風暴》的今日分數之高出乎她的意料,但叢瀾哭泣不是因為她拿到了這個分數,而是她看到了分數背後所有人的努力。

    張簡方、于謹、茱迪、制冰團隊、開發組、教練組、編舞師、夥伴們……

    叢瀾在今日,見到了她們所期望的潔白冰面,它聖潔高貴,又近在眼前,有着最好的硬度與厚度,也有着最舒适的腳感,白得發光,照亮了世間所有的公平與美好。

    誰不生氣呢?面對着ISU的圍剿,全世界的冰協似乎都聯盟了起來,挑剔着她的一舉一動,想盡辦法地扣分、減分,冰迷們為此抓狂,記者們也頻繁詢問,身邊的空氣濃稠地像是要将她固定在原處,令她無法呼吸。

    叢瀾也是人,會累的。

    她能夠以120分的表現去換取那該有的100分,但次數多了,她真的很累。

    能做到和被迫每次都要做到,是不一樣的。

    “我知道你們的不公平,我每次都會想你們這次又要如何做,我用高BV拉開距離,讓你們用盡辦法都不能将我從山巅拉下凡塵,我驕傲,我孤絕,但我也曾期待過,那麽一絲絲的公平。”

    叢瀾也曾幻想過,如果有一天,這塊冰上沒有那麽多的考量,不再為誰有過什麽成績、誰的國籍如何高貴、誰是冰協和ISU力捧的人等等去劃定新的起點,只論當時的表現,只論節目的實力,該有多好。

    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越發覺得這就是個癡心妄想。

    虛拟空間的操作臺上,小系統每次會根據她的發揮給出分數,第二日去參加A級賽,得到的總是要差一些。

    WINGS連小系統的十分之一都追不上,但它有一點,能将ISU遠遠地甩在身後。

    那就是公平。

    它沒有感情地,只依照運行程序,去評判發生的一切。

    這就是叢瀾想要的,也是褚曉彤想要的,更是無數花滑從業者想要的。

    偏偏,是ISU那群人不想要的。

    【藍莓醬:我見過人世間最亮的一抹光,那是2017年12月23日誕生的,光落于冰面之上,我見到了大片大片的閃耀夢想。】

    當叢瀾和于謹茱迪等人離開KC區的時候,孫娅然的聲音在直播間裏響起。

    “月亮與夜幕最為相配,叢瀾與冰面亦如此。”

    【叢瀾與花滑亦如此】

    【張總與冰協亦如此】

    【有的人,生就該是在那個地方的】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