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7章 Jenny Austen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297章 Jenny Austen

    這次的第一組第一位出場的女單來自加拿大, 名字叫做Jenny Austen,今年18歲,跟叢瀾同齡, 不過由于生日不好,比叢瀾晚一年升組。

    她技術紮實但是有一點問題——個子過高, 現在已經快一米七了。

    與此同時, Jenny Austen的骨架并非是花滑女單選手普遍的小、輕巧, 而是偏向厚重、寬大,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沒有任何的問題, 但對于需要做出三周跳躍動作的花滑女單運動員來講,這是可以阻斷她花滑之路的先天條件。

    大概正是如此,她将自己的基礎技術練得很紮實, 也是難得的Lz和F雙對的選手。

    國內賽成績前五, 最好的是去年第三, Jenny Austen的參賽經驗豐富, 只不過她國際賽除了Jr時期以外沒有站上過領獎臺, A級賽起伏不定,最好可以到第八名,最差到過世錦賽的二十三。

    孫娅然簡單介紹了這位第一個出場的女單選手:“她看上去有點緊張, 在搓手, 這也是她放松自己的一個動作。Jenny Austen的滑行非常有北美特色, 是下了苦功夫的,但表演風格就有些獨特了。”

    有時候不誇不是不想誇, 是找不到詞來誇。

    孫娅然頓了頓:“她的技術很好, 每一個動作都做得相對标準。你能從中感受到她的認真。”

    【說了跟沒說一樣】

    【我來說, 這位姐可以說是頂着高貴國籍但是沒有優待的罕見選手,她P分很幹, 比沙漠好一點,大概就是摸着濕一點的沙子那種】

    【可能比我們的彤姐要差一點的那種】

    不是賽場上的所有歐美系選手都有充足的分數,都不被抓錯刃,都被裁判放過,就像是大鵝在索契周期內主推娜塔莉和V、E,其他國家的冰協也是如此。

    沒有人能把所有的高分都均分給自家選手,因為第一只有一個,能怎麽均?

    更別說,有的選手與自家冰協關系不近、沒有派系、教練組名聲不顯等等,原因各式各樣,還有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确實不太好,所以最後得到的待遇也是不确定的。

    Jenny Austen的技術動作很不錯,但節目卻是差點意思,有時候甚至會給人一種張牙舞爪的觀感。

    她的關節不是很靈活,在滑行裏對膝蓋的運用可以說是差勁了,總有一種蹲不下去的感覺。

    但她的滑行是很流暢的,腳下的步法幹脆利落。

    就好像舞蹈裏面,同一個絞柱接撐腰的動作,有的人可以做得流暢自然柔美不失力道,還帶有自己的風格;有的人确實完成了這個動作,也符合标準,但就是幹幹巴巴的,讓人看着費力難受。

    褚曉彤哪怕早期的肢體動作再少,也能讓人看出節目的美;但Jenny Austen不同,她很努力去做,卻無法提升節目的觀賞性。

    所以她的P分幹涸,是公認的有道理。

    【屬于裁判閉眼都沒辦法給高分的那種】

    【不過她技術是穩的,我很喜歡她的認真,那種感覺】

    【你說她的P分有沒有水呢,這也不至于,但你說水了呢又看不出水在了哪裏……】

    孫娅然:“她的合樂性不是很好,有些步法是沒有卡在節奏上的。有點忽略音樂了。”

    很多選手都有的弊端,要麽是對音樂不在意,要麽是滑high了無法去配合。

    不是所有人都對音樂敏感的,能做成叢瀾那樣的,很少。

    第一跳3Lz落冰不穩摔倒,跳接燕式出現扣分項定級為二,除此之外的技術動作倒是還好,GOE加分不高,不過聯合轉和躬身轉都定滿了,接續步也是四級。

    【來了來了來了,技術回放到了】

    【好期待,這是我第一次對藍莓以外的人如此期待!】

    位于比賽場的觀衆們,基本上也知道了WINGS的存在。

    他們的表現就是瘋狂地鼓掌。

    “加油加油超棒的!”

    “快給我看數據!”

    “妹妹棒棒噠!”

    順便給這位女單加油鼓勁。

    現場的Jenny Austen不是很懂為什麽她比完了以後,大家給予的掌聲會如此熱烈,她聽着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失誤的委屈一掃而空,與觀衆致謝後,她滑到了場邊,撲到了教練懷裏。

    如大家所願,WINGS新技術在花滑賽場上的優勢所在,于Jenny Austen的短節目《堂吉诃德》裏,首次展現。

    技術回放第一個動作是摔倒的3Lz,在慢放過程裏,畫面左下角出現了三行數據。

    孫娅然:“最高點的高度是40.2厘米,遠度2.44米,角速度最大為4.46弧度/秒。”

    角速度與轉速正相關,也就是轉速越快,角速度越快。

    每個選手的轉速不同,自身條件也不同,高遠度更是有差異,旋轉時有些可能會做延遲轉體、有些很快收緊、有些喜歡提前打開等等,不同的因素導致不同的結果,Jenny Austen的3Lz數據是這個跳躍的,下一個3Lz可能會與之有差異,這都很正常。

    但大體上,是與這個數據近似的。

    不可能出現她的3Lz高度猛然提升變成五六十厘米,也不可能遠度成為三米。

    所以參考價值肯定是有的,起碼對于3Lz這個跳躍是這樣。

    【Woww】

    【數據!實際的數據!】

    【愛死了,我已經能想象到這場比賽的腥風血雨了】

    【啊啊啊啊啊居然能蹲到官方給數據的一天!】

    雖然想過,也假設過,聽到了孫娅然賽前簡單提起新技術的作用時緊張過,但真的等到了這一刻,人們還是很激動。

    技術粉深挖規則和動作,為的不是好玩,是能夠有理有據地分析選手們的技術實力。

    測算數據這點,很早之前就有人做了。

    日本的電視臺還專門做過這樣的內容,找了嘉賓來跳躍,測算她的高度遠度等等。不過請來的不是知名運動員,而是一些同樣在學習花樣滑冰的人。

    還有從花滑從業者的跳躍數據,去倒推一線選手數據的。

    大部分冰迷沒有這樣的機會,最關鍵的是,說到底,他們想要知道的數據不是誰私下的訓練、哪一個瞬間的跳躍,而是一場實實在在進行的比賽。

    比如年初的世錦賽上,叢瀾的長短曲的每一個跳躍都是什麽樣的高遠度,有着什麽樣的軸心。他們更想測量一場比賽,而不是叢瀾的一個訓練。

    可這是無法做到的,肉眼沒有用,賽後不可能讓人立刻上冰拿着尺子測量冰痕,也無法用專業的測算儀器擺在冰場周圍收集數據。

    所以他們想盡了辦法,找對比物、運用數學方法,試圖去接近那個真實數據。

    以前很多人都估測過叢瀾的3A數據,不只是冰迷,還有世界各地的教練組俱樂部,她3A從近60cm的高度,到一階段穩定的60~62cm,再到66cm,現在有時候會出現的上了70cm,這個數據都是大家推測出來的。

    ——通過賽場周圍的擋板、她一個跳躍跨越了幾個觀衆席座位,再根據她所處的位置,從而得到相關數據。

    不精确,但足夠了。

    江樂心她們在外遇到有人說叢瀾跳躍不行的時候,用的就是這些數據。

    【我已經準備好了,這次藍莓的跳躍滑行,将有精準的官方數據背書,以後誰再挑剔她跳躍,我糊他臉上】

    【掏出我的筆記本,準備記錄】

    【還有路線圖,以前都是姐妹們自己一點點摳出來的,這次直接生成!】

    這波是技術粉的狂喜啊!

    而且,這件事說到底不止是對叢瀾一人有利,也不是只單純的對兔子家瓜隊有利。

    花滑選手的跳躍水平如何,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有些選手總被罵低空轉速,有些被誇跳躍很高很遠,但總是沒有相關的數據支撐,憑借的只有眼睛。

    冰迷自己制作的數據表格又沒有權威性,非要罵這是瞎算的,也站得住腳。

    因此引發的撕逼大戰不知幾何。

    這次,來COC參賽的單雙人選手,将會得到他們本場比賽的實時數據,可以預料到,将會極大地方便衆選手的賽後複盤工作。

    副作用可能就是冰迷會來湊熱鬧吧,外網已經有人開始知曉,COC有黑科技出現了。

    幾十個散布全場的高速攝像頭,經過四臺電腦的計算和每幀畫面的校準,由WINGS核心作處理,保證誤差以毫米計算,從而得到數據處理後的結果。

    Jenny Austen,成為了WINGS功能之一的跳躍可視化在COC上進行披露的第一人。

    孫娅然:“阿克塞爾兩周,高度34.3cm,遠度2.07m,角速度4.29。”

    如果論跳遠的能力,Jenny Austen遠不止這個距離,她輕輕松松就能兩三米朝上,但2A和三周跳不只要遠度還要高度,又要旋轉,所以尋求到一個适合自己的高度遠度以及轉速,這才是最關鍵的。

    孫娅然:“後外結環三周接外點三周的連跳,第一個跳躍高度47cm,遠度2.12m;第二個跳躍高度31cm,遠度0.99m。”

    連跳沒給角速度,所以她就沒念出來。

    “其實勾手三周失敗了,這個數據應該是不太穩妥的。不過她是落冰後摔倒的,右腳已經落冰了,我估計是按照這個來算的。”孫娅然補充道。

    給的數據不算多,但格外關鍵。

    一個跳躍的質量如何,難度進出是其一,高遠度是其二,這次,全給了。

    甚至還幫忙計算了最大角速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誰誰轉速快、誰誰轉速慢。

    接下來,在其他人接連出場之後,觀衆們發現,原來他們以為的低空轉速黨并沒有很低,在30-50cm的高度區間裏,人家還可以排在上游。

    【好厲害啊,Joule的2A居然能夠有2.86m的遠度】

    【我納悶了,金敏的高度都能到54,為什麽她總是3Lo存周啊?她轉速不慢啊!】

    【哇,原來27.1cm也能跳出來2A啊……】

    當第五個選手出場又離開,叢瀾站在了圍欄邊,鏡頭拍攝前一個人出冰面時掃到了她,一瞬間,觀衆齊齊呼喊。

    “叢瀾!!”

    “瀾妹兒!”

    “女兒加油!”

    喊什麽的都有,直播間也瘋了。

    本來就很多人在蹲守叢瀾,因為又提供了黑科技,導致人數倍增,中間一度卡頓不已,衆人焦急着催促一定要确保直播順利。

    好在這邊早有準備,沒有斷掉信號。

    但叢瀾出現在畫面的一霎,仍舊由于刷屏和投禮物的人過多,導致頁面直接卡到白屏,大部分人罵罵咧咧地退出,再提心吊膽地進來,生怕自己連不上網。

    【我無比期待,叢瀾用數據說明她的實力究竟有多高】

    【+1】

    【這場比賽的打分是否黑暗有多黑暗将會無所遁形】

    【女單賽場的第一個3A要來了!】

    冰童撿拾着不算多的禮物,叢瀾順着冰場圍欄邊緣,如一只紫色蝴蝶輕盈振翅,在冰上朝着前方滑去。

    她前壓步提速,跳了個一周,抻抻胳膊動動肩膀,在這段時間裏适應着現在的冰面。

    冰痕很多,好些點冰跳留下的小坑,叢瀾的冰刀劃開了冰層,在這裏添上了新的碎冰冰屑。

    除了期待她給出《第一樂章》的完美動人表演之外,這次,大家還有別樣的願景。

    那就是,用她的技術實力正面宣告ISU,什麽叫做花滑天花板。

    不論叢瀾這次是否能夠clean,她的數據,都将成為打臉ISU多年惡行的有力佐證。

    每個人都有心事,每個人都有期待,而在現場的張簡方,手機快要被各方的電話打爆了。

    ISU的來人也在找他,可惜的是,祁尋春姜意等人紛紛表示不知道在哪兒。

    前場的叢瀾《第一樂章》前奏響起,後臺裏的ISU官員穿着西裝罵罵咧咧。

    【馬上,ISU的遮羞布将會被撕得粉碎】

    【然後明天再撕第二次,我爽了】

    【先讓我體驗第一次,謝謝張總謝謝藍莓】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