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6章 赵桓发兵,准备灭大理!
    皇城中,大殿内。

    赵桓正在处理手中的政务。

    自从二月开春,整个大宋的重心,就从年关的欢喜转变为地方上的春耕。

    农耕是天下之本,是国朝的第一件大事,为此赵桓都亲自下田示范,以身垂范,让天下官员知道农耕的重要性。

    赵桓还召见政事堂,和政事堂的宰相们安排了各州农耕的情况。

    一切的事情,都为春耕让路。

    赵桓进一步的休养生息,加上陈东的御史台彻底组建,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总体上吏治在转好。

    这是不折腾的好处。

    实际上很多政策,都是基于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做出调整。

    在封建时代,皇帝大多数的政策,都是基于想要办成什么事情?

    比如要对外作战,朝廷如果有钱有粮,就只需要征兵作战。问题是每一次大战,都要消耗无数的钱粮,所以就会有诸多税收政策,或者是安排徭役。

    亦或者皇帝为了一己私欲,要微服私访,或者是要搞什么泰山封禅,以及有什么奢靡享乐的,这又需要大量的钱。

    需要钱,朝廷就要安排政策抓钱。

    也就加重了百姓负担。

    赵桓如今的施政,都是在尽力减少百姓的负担。

    相比历朝历代,大宋朝的财政是最宽裕的,一方面是朝廷鼓励商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大宋朝的帝都物流成本非常低。

    东京城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不像是在关中,有各处关卡防御。

    没有战略纵深的好处,那就是一条条河流途经,不论是北方,亦或是西南、关中、东面和南方的物流,都可以轻易运输到东京城。

    物流的通达,使得财政更加宽裕,否则北宋年年送出岁币,还负担着巨大的冗官开支,朝廷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赵桓翻看着地方上奏报的诸多消息,一一批阅处理。

    在赵桓忙碌时,黄经走过来道:“陛下,有康王安排的人送回书信。”

    赵桓吩咐道:“呈上来。”

    黄经取出赵构撰写的书信,递到了赵桓的面前。

    赵桓拆开后一目十行的往下看,看到了赵构一直在段和誉的身边,煽动段和誉搅动高氏内斗,看到了高明顺杀高明清和高顺隆等人,更看到了高顺贞杀高祥明等一众人。

    赵构的书信中,把接下来的诸多事情也一并阐述了。

    整个计划,非常详实。

    计划在一开始,只有一个大方向,无法真正明确,因为计划推动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

    到了后期,已经是收官阶段,也就是按部就班了,因为到了后期大势已成,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了。

    赵桓心中思考着对大理国的策略。

    按照赵构的计划,必然是段和誉挡不住高氏的人,最后派人求助。

    赵桓要安排人去大理国,不仅是负责平定叛乱的,更要让大理国归顺大宋,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简而言之是要吞并大理国,要顺理成章办成这件事,去大理国的人就必须有足够的手段。

    不等单纯是打打杀杀。

    军事都是政治的延伸,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的。

    赵桓吩咐道:“来人,通知枢密使宗泽,政事堂首辅李纲、次辅杨时来议事。”

    旨意下达,没过多久,宗泽、李纲和杨时联袂进入大殿。

    三人行礼后落座。

    赵桓没有兜圈子,迅速说了赵构在大理国的谋划,沉声道:“目前高氏彻底削弱,段和誉要对付高家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高氏要围攻段氏,咱们才有介入的机会。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李纲眼前一亮。

    赵构去了大理国的这一步棋,真是太高明了。

    更没想到,赵构能有这样的能力,以一己之力搅动了大理国的内乱。就算大理国本身就内斗,就算是因为高明顺的病逝引动,可是,没有赵构的穿针引线,局势就不会如此炽烈。

    又是灭国之功啊!

    李纲早就不是昔日那种故步自封的姿态了,现在的李纲,是想要让大宋前所未有的强大。

    他这个政事堂的首辅,才能名留青史。

    李纲不假思索道:“陛下,康王的谋划非常好,我们必须要尽快安排人接应。臣认为,可以让岳飞带兵去边境,毕竟他有覆灭金国的经验,一定能办好这件事。”

    此前覆灭金国,是岳飞和王彦一力安排的。

    王彦还在北方镇守。

    也就是岳飞带着万岁军的嫡系回了东京城。

    要对外作战,岳飞是首选。

    杨时正色道:“岳飞去驻军,这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打仗其实不难。就算大理国多山地,骑兵无法大规模行进。”

    “可是以万岁军的精锐程度,一定能取得胜利。”

    “关键还在于治理。”

    “大理国归顺我们大宋后,该怎么治理的问题。”

    “臣对大理国有一些了解,大理国虽然有官员治理地方,实际上也只是管理城池区域,很多大理山中的部落,大理国也管不到。”

    “没有编户齐民,没有清查田亩,一切都是靠地方部落的族长,或者是一些部落土司负责管理。”

    作为当世大儒,杨时并不只是皓首穷经的人。

    实际上,他涉猎非常广泛。

    对大理也有研究。

    杨时阐述了全面的情况,正色道:“官家,整个大理的归顺比北方金国归顺更复杂,也更难治理,因为语言、风俗不同,很多还是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比北方金国都更原始。”

    赵桓也点了点头。

    北方地区在辽国的治理下,都已经移风易俗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和中原相差不多。

    金国深受辽国的影响,就算是女真人出身,也一样有了变化。崇尚中原的学问,衣着华丽,已经渐渐受到同化。

    反倒是大理国,因为地理环境太特殊,无数的大山造就了许多的部落。

    这些大山,也使得治理艰难。

    你夺取主要的城池容易,可是城池周边的地区怎么治理呢?你要去围剿山中的部落,人家打不赢直接就跑回了山里,很难去围剿。

    你要围剿,不仅是消耗无数的粮食,士兵在山中也是寸步难行,很容易遭到蛇虫的攻击。

    宗泽一时间没表态。

    有岳飞去就行了,至于治理大理国的事情,或者是改名的问题,那不是枢密院的职权。

    政事堂操心就够了。

    赵桓思考许久,问道:“杨公的分析很合理,你有什么想法呢?”

    杨时正色道:“官家,臣想去大理国,负责大理国的编户齐民、清查田亩,让大理国成为大宋的一部分。”

    赵桓脸上也露出错愕神色。

    杨时的年纪不小了,现在已经七十六岁了。唯独一点,杨时的身体很好,也没什么病痛,走路也矫健。

    可是去大理国长途跋涉,对老年人非常不好。

    万一有个闪失呢?

    不合适!

    赵桓心中有了想法,正色道:“杨公一把年纪了,应该好好的颐养天年,大理国的事情交给其他人负责就是。”

    李纲也主动劝道:“杨公,官家说得对。”

    对于杨时,李纲也打心底佩服,因为这是践行自身理念的人,而且杨时从不以权谋私,对他施政也非常的支持。

    这样的老人在政事堂,那就是一块宝。

    杨时挺直了略微佝偻的背脊,正色道:“官家,治理大理国的问题,在老臣看来,是非我莫属的事情。”

    赵桓问道:“为什么?”

    杨时回答道:“老臣师承二程先生,两位先生谆谆教诲,让老臣要光大理学。”

    “这些年老臣在政事堂,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了朝廷上,对于先生传承的学问,却没有好好的传道。”

    “如今大理国蛮夷不开化,恰好要传道于大理国。”

    “臣去了大理国,会广兴教育,让号召城门弟子前往传授学问,兴建书院,使得地方能认可大宋,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所谓的治理,根本上就在于用儒家的学说改造他们,让他们成为华夏的分子,这就是根本上的治理。”

    “这样的事情,唯独老臣才能办到。”

    洋洋洒洒一番话后,杨时再一次道:“老臣这把年纪了,一直在政事堂也无济于事。与其如此,不如把余生的精力,都用在大理国的治理上。如此,老臣上对得起官家,中对得起恩师,下对得起良心,于愿足矣!”

    “恳请官家,准许!”

    杨时双手合拢,拱手向赵桓行了一礼。

    李纲忍不住叹息一声。

    他听出了杨时话语中的决绝,明显是准备死在大理国的,因为要把余生的精力都用在大理国的治理上。

    赵桓一时间也沉默了。

    杨时这样的大儒,朕不应该如此操劳,只是杨时的殷切恳求让赵桓也难以拒绝。

    杨时见赵桓还是担心,笑道:“官家,老臣七十有六了,活了这把年纪已经足够了。老臣不怕死,只觉得多活一天就赚到了。能够以有生之年,做点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老臣就不枉此生了,请官家恩准。”

    赵桓深吸口气,点头道:“杨公要去大理国,朕也准了。”

    杨时欢喜道:“陛下隆恩。”

    赵桓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了宗泽的身上,开口道:“宗公,出兵的事情由岳飞负责。枢密院方面,筹措好粮草、器械等,做好调度安排。”

    “遵命!”

    宗泽也是回答。

    赵桓把各项事情定下,才让一众人退下。

    只是他望着杨时离去的背影,心中却也思考着,目前杨时以政事堂次辅的身份去大理国,这个身份显然不够。

    还得再给点支持才行。

    赵桓心中思考着,转念有了想法,吩咐道:“黄经,你安排人盯着,一旦杨时离家赴任就来禀报,朕要亲自送一送。”

    “遵旨!”

    黄经连忙应下,心中也是感慨。

    杨时真是入了官家的眼界,因为还从未有过臣子外出赴任,皇帝亲自送行的。

    顶多是官员打了胜仗,皇帝亲自迎接。

    赵桓安排了杨时的事情,想着岳飞要去大理国参战,吩咐道:“来人,通知岳飞入宫觐见。”

    太监去万岁军传达旨意,没过多久,岳飞就急匆匆回来了。

    岳飞站定后,抱拳道:“臣岳飞,拜见官家。”

    赵桓说道:“万岁军回了东京城,一直在休整备战。时至今日,准备得怎么样了?”

    岳飞眼中放光,开口道:“回禀官家,万岁军的将士随时能战。只要官家一声令下,万岁军就可以出战。”

    “好!”

    赵桓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今,的确有一桩事情,要交给万岁军来负责。”

    岳飞正色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没有兜圈子,直接说了赵构在大理国的谋划,以及接下来的安排,把全部的情况做了一个阐述,以便于岳飞有一个详细的判断。

    情况阐述完,赵桓继续道:“朕给你的要求,是火速去边境驻军。一旦接到大理国的请求,就悄然进入大理国,配合康王的计划,完成大理国的夺取。”

    岳飞心中又激动起来。

    这是机会啊!

    官家仁义!

    之前他在北方金国,和王彦一起完成了金国的覆灭,他立下了灭国大功。

    现如今,王彦还在金国。

    韩世忠、种彦崇和种师中则是在西北地区,这些人都在外面,岳飞才有机会。如果各路精锐都在东京城,他不可能得到这个机会。

    一定要灭了大理国,完成大理皇帝向大宋的投降。

    岳飞斗志昂扬,保证道:“请官家放心,臣一定会好好配合康王殿下,会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收获。”

    赵桓颔首道:“朕相信你,朕在东京城静候佳音。另外,这一次要去接管大理国的人是政事堂次辅杨时,他接下来会驻守大理国。”

    岳飞又再一次表态,表示会全力以赴的协助杨时。

    总之,政务上他全力配合。

    军务,他会自己安排。

    赵桓摆了摆手,岳飞行了一礼就急匆匆去安排。

    赵桓坐在殿内,心中也期待了起来。如果这一次完成了对大理国的夺取,就只剩下了西夏国和跑到西域的耶律大石。

    要拿下西夏和耶律大石,就更加轻松了。

    快了!

    用不了多久了。

    赵桓只需要稳扎稳打的凝聚大势,届时大势所趋,夺取西夏会水到渠成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