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汽车乃是华夏的智能电动车巨头,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龙头企业,占据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半销量份额,如果是说营收的话,那么更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
而特斯拉,目前虽然销量还不到十万辆,但是特斯拉的车型也是属于中高端车型,售价可不便宜,因此其营收方面也是仅次于海蓝汽车的,同时它具有天然优势:它是一家美国本土的电动车企业,天然占据了美国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
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华夏智能电动车巨头,另外一家则是美国的电动车超级新星。
如今这两家企业进行了业务上的合作,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传统汽车汽车厂商对此比较警惕,他们关注海蓝汽车和特斯拉之间的合资办厂,相互协助进入市场这些领域,尤其是福特和通用这两家公司对此意见非常大。
但是马斯克之所以能够和徐申学达成合作计划,其背后自然也有资本支持的……很多财团其实都把未来的汽车领域押在了特斯拉身上。
再加上,徐申学在和马斯克谈的时候,也和通用和福特这两家公司进行了交流,承诺了在动力电池以及算力芯片领域上的合作,尤其是非常重要的半固态电池里,徐申学承诺最早在19年下半年,就能够为这两家公司供货,以便让他们各自推出自己的长续航电动车。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两家传统燃油汽车公司,其他一些国内外的传统燃油汽车公司,徐申学也陆续和他们谈过,承诺了在动力电池领域以及算力芯片上的合作。
徐申学旗下的相关企业,其实也和这些传统车企有着密切的合作……至少在目前来说,各海外汽车品牌的车辆还在华夏大卖特卖呢,虽然都是通过合资的方式,但是也依旧大把赚钱呢。
利益之下,对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翻脸的……你敢翻脸,徐申学就敢做绝,说的谁好像手里还没个反制措施一样。
再说了,这年头的财团圈子里,谁还不知道徐申学这号狠人啊,表面上是今天喊科技,明天说未来,动不动就把人类的未来挂嘴边。
但是那只是伪装……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人家手底下养着一个银河安保呢,这个安保公司前些年和美国那边的老财团手底下的安保公司干架那可是闹出了不少大动静。
哪怕是到现在,其实也少不了各种日常冲突。
换成其他财团,学徐申学这么玩早就被炸上天了……但是徐申学没有被炸上天,反而把不少竞争对手炸上天。
人家在世界财团圈子里的地位,可是真刀实枪打出来的,含金量十足……和常规的暴发富富豪,互联网富豪之类的有着本质区别。
所以,大家和徐申学打交道的时候,其实更倾向于讲规矩,能不撕破脸皮还是不撕破脸皮。
对方要是和他讲规矩,徐申学其实也很规矩的,只局限于常规的商业竞争,大家比技术,比产品性价比,比营销能力这些常规的商业手段。
对方要是玩其他手段,徐申学也能奉陪……你敢禁止我的产品进入你的市场,那么你的东西也别指望能进来华夏市场了,你敢玩更暴力的手段,徐申学就敢让银河安保的武装人员去你家里送你一家老小去见上帝!
总之,软的或硬的,明面上或暗地里的,随便对方怎么来…徐申学都能奉陪。
在汽车产业上,徐申学也是这么做的……现在我正儿八经的和你玩市场竞争,甚至都还开放动力电池,算力芯片这些好东西给你们。
哪怕你要搞什么贸易保护之类的,说真的只要规则之内,其实徐申学也不太在乎,但是对方要是还瞎搞,别怪他不客气。
而美国那边的财团又不傻,仔细研究了一番后觉得合作利大于弊……至于美本土的汽车工业会完蛋,汽车工人失业,底律津变成铁锈带,那关人家财团啥事!
通用和福特本来就已经陆续把汽车工厂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墨西哥去了……人家财团自己看着这些美国本土的制造业都嫌弃。
和徐申学合作的话,还能进军一把智能电动车领域!
反正汽车市场如此庞大,一年七八千万辆乘用车的销量呢,徐申学再牛逼也不可能一个人把钱给赚走了,总得给其他人留下一部分。
而对于这些财团而言,只要能赚钱,其他都不算什么。
这个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美国汽车工人的利益,和美国资本家的可不一致,而美国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不可能铁板一块啊!
————
八月八日,徐申学通过旗下多家企业控股的宁代电池正式宣布旗下的最新产品,能量密度达到两百五十瓦时每公斤的三元锂电池开始大规模出货。
同时宣布,旗下的半固态电池超级工厂已经开始动工,预计19年春就能够为全球客户供应半固态电池。
而宁代电池的全球客户……那可是非常多的。
目前下单预购半固态电池的国外汽车厂商包括特斯拉、通用、福特、宝马、大众、奔驰、标志等美国以及欧洲车企都在其中,甚至就连韩国的现代都和宁代电池达成了合作协议。
唯独日本的车企没有加入其中……这倒不是宁代电池不愿意卖电池给他们,而是日本的几家车企如今还比较顽固,对燃油车有着谜一般的自信,同时认定氢能源才是未来。
就算是对电动车领域有所投入,但是他们也更倾向于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等模式,而不是海蓝汽车主导的智能电动车模式。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们不愿意把动力电池这么重要的东西都对外采购。
要知道电动车里的诸多成本里,动力电池的成本是最昂贵的,占据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到六十之间,具体看续航等诸多因素影响。
这个比例下,可比内燃机汽车里的发动机成本比例大多了。
所以,动力电池是电动车里最重要,成本最大的一个核心零部件,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很多有实力,有野心的车企都不愿意把这些命脉交给他人掌控的,这方面日本车企表现的尤为突出。
其他车企,包括美国欧洲的大型车企都是走自主研发加找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合作的模式,算是一种两条腿走路。
但是人家日本不这么干,他们非要自己搞。
同时这也和日本车企,正在鼓吹氢能源有极大的关系,他们在氢能源领域里占据了先手优势,把诸多容易搞的领域都搞了,申请了专利了,现在就等着一大群冤大头入场去啃硬骨头,同时给他们缴纳高昂的专利费……可惜华夏,美国,欧洲,甚至连韩国的车企都不跟着他们玩。
想要吃独食,也得有这本事才行,不然真当其他国家的汽车行业都是傻子不成。
徐申学为了推广智能电动车,那可是放开了宁代电池的动力电池、PX芯片以及EYEQ芯片供应的……就连最新的半固态电池也只是自己先用那么两年,两年后就开始全球大甩卖。
同时自家花费巨资研发出来的动力电池超级快充技术,直接免费全球授权,所有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
而在至关重要的动力电池上,则是继续维持价格不上涨……徐申学手底下的多家锂矿企业,这些年来不遗余力的在国内外进行大范围的锂矿勘测,开采。
确保了全球锂矿资源的充足供应,并把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程度!
旗下的“安东矿业”在非洲投资的超大型锂矿已经开始大规模投产了,这个锂矿的设计产能非常大的,预计年产量能够达到五十万吨。
同时安东矿业还在非洲继续寻找、开发锂矿资源,并且第二个锂矿也已经进入前期投资阶段了。
为了确保这些锂矿项目能顺利推进,徐申学旗下的银河安保已经正式进驻该矿场,为该矿场提供安保服务。
很多常规企业去非洲做生意,可能会遇到各种麻烦,但是这种问题不会出现在徐申学旗下的企业里。
毕竟银河安保又不是摆来看的……最近几年的银河安保发展非常迅速,除了和美财团手底下的安保公司玩日常械斗外,也在持续稳固发展自己的基本盘,武装雇员已经超过五千人,而且各种好装备也是非常多。
并且利用无人机作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不过银河安保也不接受外部雇佣,只为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海外部门提供安保服务……如果当地有人想要对徐申学的企业动手。
银河安保就会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真正规则是什么……对于银河安保而言,在非洲大陆上铲除一支军阀,或者更简单一点,为一个军阀团伙换一个军阀头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徐申学旗下的企业,尤其是深入当地开发资源的安东矿业在非洲做生意,顺风顺水的很,很少有当地的军阀会刁难他们!
所以安东矿业的人,对非洲那边的投资环境还是很满意的,安东矿业的CEO,经常说什么:非洲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这废话,银河安保手底下的武装直升机和经过了专业化改装的X14低空无人机就在头顶上……人家能不热情嘛!
当然,这些非洲人里,普通人可能傻,但是管理层一般不傻,很多往往还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呢,人家也是见过世面的,所以很多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知道安东矿业的人跑过来开发矿产资源,虽然分润给当地的利润只有很少一部分,但是多少还是有啊,对于很多一穷二白的非洲地方而言,这也算是很好的了,吃相至少比欧美公司好一点。
当然也有真傻的,或者是更贪心的……什么人都有,只不过这些人甚至都不用银河安保去处理,当地的合作伙伴自己就会先出手镇压。
这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和安东矿业进行合作拿到的好处也是不少的。
如果他们也变的贪心了,银河安保自然会出手,然后换一个合作伙伴。
非洲,别的都不多,但是想当军阀头子的人海了去!
除了安东矿业外,徐申学手底下还有一家规模更大的成林矿业,该公司控制着澳大利亚、南美的大量锂矿,长期占据全球锂矿产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徐申学手底下的这几家矿务公司,垄断了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锂矿资源的开采和供应,以及定价,并且产能每年都在大幅度的持续增加。
这才能够在电动车持续爆发,对锂矿资源的大量需求的情况,稳住动力电池的价格不出现剧烈波动。
如果锂矿价格涨上天,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得上天,到时候电动车的价格也就得上天!
所以,要推广整个电动车市场,要控制电动车的成本,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控制好锂矿资源的价格稳定。
至少在锂矿回收产业获得完善,锂矿内循环形成之前要做到这一点。
徐申学为了推广智能电动车,可是花了不少力气的,也舍得让出去一些利益,把蛋糕做的更大……哪怕是竞争对手所需要的算力芯片和锂矿资源,徐申学都不会卡着对方。
但是人家日本人可不会这么玩,他们想要把所有东西都抓在手里自己玩。
这是日本汽车行业,必定会在氢能源汽车上失败的理由……除了技术的确不好搞之外,也和没人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有极大的关系。
大家都不傻!
当然,日本企业也在动力电池领域里进行了一定的跟进……大企业嘛,多少都会对新技术路线尝试一二,只是想要搞出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半固态电池这个东西,现在可不好搞,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同时其他的大型车企,专业动力电池厂商也都陆续展开自己的动力电池的研发。
除了最新型的半固态电池外,也有人研发三元锂电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还有人直接研发固态电池。
什么样的都有人去做。
但是说实话这并不容易……做电池容易,但是要想做到高能量密度,同时还要确保安全的动力电池其实难度非常大。
最早的时候,大家的动力电池技术都不咋地,后来特斯拉以及海蓝汽车却是后来居上,通过出色的电池组设计以及电池管理技术能力,成功的把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随后比亚迪紧随其后,也开发出来成熟可用的动力电池组。
上述这三家的电池组,都不对外销售。
然后徐申学投资了宁代电池,专门做第三方市场,所以市场上又多了一家直接提供成品电池组的动力电池厂商,并和韩国以及日本的动力电池厂商进行竞争。
后续其他各厂商也陆续搞出来了堪用的动力电池组,但是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上都不太行,技术上差不少。
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进行研发。
其他汽车厂商有的找日韩或宁代采购成品的电池组,要么自研。
但是这种情况在半固态电池量产大规模应用后,就出现了变化……海蓝汽车靠着半固态电池引起了纯电车辆长续航的浪潮,直接把纯电车型的纯电续航拉高到了六百五十公里以上。
这让一大群还停留在两三百公里续航的纯电车辆就很尴尬了。
这也是那么多国内外汽车厂商,找到宁代电池,想要预购半固态电池的缘故,性能差距太大了。
而对于全球的所有客户,徐申学也是来者不拒……不怕你用我的电池,然后拉高竞争力,提升对海蓝汽车的威胁。
徐申学就怕你不用我的电池,非要自己去研发半固态电池,然后还真研发出来了!
一手卖智能电动车,一手卖动力电池,两手都不耽误啊!
更何况,徐申学其实很愿意看见整体的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最好是连其他海外的汽车企业也都转型做电动车,并且还能做成功。
因为在电动车领域里,华夏的整体布局是非常深入的,在几乎整条产业链都有进行布局,而且还掌控了极为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也就是电池原材料的供应甚至定价权。
只要大家都用电动车,那么华夏的电动车产业链甚至都不用自己去卖车,躺着都能赚钱。
徐申学也在其中涉足了诸多领域,不过徐申学自己倒不是单纯为了钱不钱之类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带着别人一起做,把整个产业链给做起来……这涉及到一个社会责任感,个人成就感的问题。
单纯赚钱,哪有带领华夏汽车工业崛起,横扫全球来的爽快啊……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他徐申学不缺钱啊。
徐申学通过成林矿业、安东矿业、宁代电池,智云半导体等供应链厂商,向外界表态了在电动车领域里进行广泛合作的意愿。
这也使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很多人是真担心徐申学想要一个人吃独食……让他吃独食可要不得。
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方面和海蓝汽车的谈判也重新启动,这一次的谈判就比较顺利了。
欧洲方面的财团接受了现实,表示可以接受海蓝汽车全资投资,在西班牙建立一家组装工厂,也不要求在当地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电机工厂、感应设备(激光雷达等)这些核心零配件的工厂。
而海蓝汽车则是需要承诺把在欧洲工厂里海蓝汽车,有百分之三十的零配件要在欧盟地区里进行采购……这部分零配件采购的份额,其实就是交给当地财团来做的,算是让出去的部分利益……顺带利益其实还有汽车销售体系里的利润。
那么大一个汽车产业,上下可瓜分的利益可多了去,海蓝汽车自己到最后拿走大半利润,小半利润则是留给当地财团瓜分。
这也算是一种市场换利润的方式!
海蓝汽车的欧洲工厂事务敲定后,徐申学也是暂时放下了海蓝汽车的事务,而是把视线转移到了手机业务上来。
因为一周后,八月中旬,智云集团将会发布新一代的S17系列手机。
对此,很多人都是非常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