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国际会议中心,这个智云集团历次举办重要发布会的御用场地,早已经被智云集团花费巨资收购,平日里对外承接各种商务会议、活动。
同时内部也有一座智云集团的对外公开的展览馆,展出了智云集团的诸多历史产品,包括一些从来没有投入量产阶段的实验性产品以及内部竞争失败后的产品。
比如其中的机器人展馆里,就展出了智云集团研发机器人以来,先后研发出来的五十多种机器人,从最开始的程序控制的常规机器人,液压机器人,再到初代AI电动机器人,多个型号的改进机器人。
除上述这些之前根本就没有公开过,也没有量产推向市场,处于探索阶段的机器人外。
还有多种已经生产并投向市场的机器人。
包括最早推向市场的各种工业机器人,如最早承载了智云集团机器人业务的餐营业服务机器人,然后是运输型号的机器人,从事精密加工的机器人,这些面向生产领域的机器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一个或两个的机械臂而已。
并不是所有的机器人都会有移动平台的,不管是轮式还是双足或四足模式……很多用于生产领域的机器人都是在固定平台部署,只使用机械臂进行活动工作。
机器人展馆里,最显眼的还是成功量产上市,并获得巨大成功,上市半年来总销量已经突破十五万台的第一代量产型通用服务机器人:YunRobot。
一款两款,分别是A型轮式平台以及B型双足平台的机器人非常的显眼。
同时在这里展出的还是原型机呢,收藏展出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机器人展馆的隔壁,则是智云集团里的核心业务“手机”的展馆。
在这个展馆里,展出了智云集团历年来所研发的诸多手机型号,包括最早的C1手机联通版,然后是C1移动版,电信版。
整个C1系列,虽然今天看起来已经落后,风头也远不如后来的S系列大,但是对于智云集团而言,却是意义极为重大。
智云集团正是靠着C1系列手机的巨大成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二家可以拿出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的厂商,进而顺利开辟了国内外的市场。
C1上市初期,其月销量一度突破百万台,成为了当时仅次于水果手机之后,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整个C1系列,在两年的销售周期里,各型号一共卖出去了总计一千五百万台,彻底奠定了智云集团的基础,让智云集团在当年成为了和水果并肩的智能手机厂商、
有了C1系列的成功,后续智云集团才有足够的资金完成S9手机的研发,并推动S9手机的全球上市,最终奠定了智云集团在智能手机行业里龙头老大的地位。
所以,C1系列手机,对于智云集团而言是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所以该型手机的原型机,也成为了整个手机展馆里最中央,最显眼的位置上。
就算是同样获得巨大的成功的S9手机,还有首款搭载指纹技术的S10手机,都只能排在后面。
手机展览馆里,除了展出众多已经推向市场的手机机型外,也展出了一些在研发阶段就已经终止的手机项目,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智能手机机型。
甚至人们在这里,都还可以找到S10的两款孪生兄弟……当年智云集团开发S10手机的时候,是有三个项目组同时推进……也就是说,其实智云集团当年是研发了三款S10手机,但是最后只有一款推向了市场,成为人们所熟悉的S10手机。
其他两款内部竞争失败的机型,从来都没有投入过量产并进入市场,甚至智云集团在把它们拿出来进行展出之前,外界根本就不知道。
现在,来到这个展览馆的人们就可以发现这一段历史。
不少的科技博主都来探索过这些内部竞争失败的机型,有个博主就为S10手机的两个失败的孪生兄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当年的S10有三个项目,而且设计理念都不太一样。
其中的A项目采用的是玻璃后盖板,外观设计相对更加柔和一些,看起来有点像是缩小版的A系列手机……展馆里对该项目的介绍是,该项目内部竞争失败后,并没有停下研发,而是继续推进,最终经过技术的持续推进后成功转化为A系列手机的原型机。
而B的项目,就是成功推向市场的项目,人们对此已经非常熟悉了,四寸屏幕,加上三段式铝合金机身加正面的扁圆形的按压指纹,智云S系列里最经典的设计,没有之一,以至于后续好多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群小屏幕手机的忠实粉丝,智云集团在后续多年里,都为此而展开了小屏旗舰机计划,也就是SX系列。
C项目的话,这个手机更加特殊,它是一款采用了类似现在很广泛使用的后置指纹技术加全面屏概念的手机,当然,并不是真的全面屏,屏幕上方和下方依旧是有留空的,但是这种大屏占比加后置指纹的设计概念对于当时而言,依旧称得上是一种非常前卫的设计概念……
所以人们就会发现,现在很多手机厂商玩的全面屏加后置指纹技术方案,人家智云集团在10年的时候就已经玩过了。
不过最后,智云集团内部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内部使用体验后抛弃了后置指纹概念,继而选择了正面指纹方案。
这也导致了S10的C项目失败,然后转为技术储备。
而这还仅仅是S10项目,实际上智云集团的每一代S系列手机的研发,都是同时有两个乃至三个项目组同时进行开发。
智云集团里的S系列手机的研发,从来都不是单独一个项目,而是好几个项目组之间进行内部竞争。
原因很简单……智云集团的S系列手机,可是当代最著名的手机品牌,年出货超过两亿五千万台,并且销售均价逐年上涨,其营收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超级工业单品,智云集团内部再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智云集团专门为S系列手机的研发,搞了三个项目组,然后彼此进行竞争,生出的项目组,就会成为当年智云集团公开推出的新款S系列手机,失败项目要么转为技术储备,要么继续打磨改进,然后竞争明年的项目。
而这三个项目组,也只是设计方案整合项目组而已,他们本身其实不进行子系统或零部件的技术研发……也做不到。
围绕着这三个手机设计团队,智云集团建立了超过十万人的各种研发团队,从材料到各种零部件,新技术,新工艺等等。
这十万人组成的庞大研发团队,基本上都是专门为了S系列手机而服务的……当然,A系列手机项目组,C系列手机项目组以及SX系列,SXL系列项目组也能够跟在后面喝汤。
之所以要这么多的研发人员,涉足如此多的研发领域,那是因为S系列手机这种超级单品,从来都不是单独一个项目组,几千人的研发团队能够搞定的。
毕竟当下的S系列手机,里头的诸多技术都是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甚至是独创性的,它代表的就是当代地球上最顶级的电子消费乃至半导体技术……是一种诸多顶级工业领域的集大成者。
并且还在持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里。
这种东西,就不是什么小公司,小企业可以搞的。
放眼全球范围,也就只有智云集团能够依靠一己之力把这种顶级工业产品搞出来了……
毕竟智云集团有最顶级的半导体制造业,有最顶级的半导体设计业,还有最顶级的智能终端供应链,如屏幕,电池……甚至就连玻璃盖板技术也是全球最顶级的。
它拥有智能手机的所有核心技术,而且基本都达到了顶级水准。
水果那边,他们只是拥有芯片设计能力以及手机设计能力,同时用于零部件的技术,但是他们依旧需要依靠的大量供应商来完成手机的设计研发以及后续的生产,比如通讯基带则是长期受限于高通,屏幕需要依靠四星,最近也在和华星科技进行谈判,试图获得华星科技的顶级OLED屏幕……
而四星那边也类似,只能独自搞定一部分核心零配件,但是SOC领域包括通讯基带就无能为力的,他们是找高通和智云同时合作进行采购,此外指纹识别领域也是依赖前顶科技。
在当下的智能终端行业里,其实只有智云集团一家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能自主生产,哪怕无法自主生产的零配件也是属于重要性不大,随时都能找到备选方案的类型。
只不过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研发投资过大等一系列影响利润的负面情况,进而导致智云集团的市盈率长期都不高。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给了投资者们更大的安全感……所有核心领域都能自给自足,无法自给自足的部分又能有众多备选方案,同时这样做的智云集团,也把智能终端产品所带来的诸多利润都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进而实现超高的利润率。
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产品,出了名的高毛利率,其中的S系列手机的毛利率,更是被外界的一些分析机构认为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价格越高的机型,毛利率也就越高。
这相当之夸张!
这就是全产业链带来的好处,所有利润都能自己抓在手里。
不像是很多没有核心技术的手机厂商一样,看似手机卖的挺多的,营收也高,但是毛利率很低,净利润更低!
威酷电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年的销量也有两亿多台,加上其他的智能终端以及软件等业务的营收也有几百亿美元,但是每年的净利润只有区区几十亿美元……还没智云集团的零头多。
这是因为威酷电子缺乏核心技术,所有零配件都是采购,他们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手机设计厂商而已,因此整体毛利率比较低。
当今智能终端行业里,但凡能大把赚钱的基本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也就是智云、水果、四星这三家。
至于全球排名第四的威酷电子,则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利润就非常低。
当然,这种低,也只是和智云、水果、四星进行对比……对比其他手机厂商,威酷电子又能把腰杆给挺直了。
不管如何,威酷电子都是全球第四大智能终端企业,手机业务的营收也好,甚至利润,都是排名全球第四,然后还有完善的各种智能终端生产链。
比不过上面的三家世界级一线厂商,但是却是依旧能压住一大群二线手机厂商。
威酷电子之下,则是一群国内外的二线厂商。
全球排名第五的手机厂商,乃是华威,其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一亿台,销量不算低了。
依靠自主设计,智云微电子代工的麒零芯片也算是在中高端领域闯出了一些名头,占据了一部分三千元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份额不大。
然后是OV,该厂的手机销量也过亿了,他们的路子其实和威酷电子比较类似……甚至零部件都高度统一,他们也采用智云集团旗下各种零部件造手机,从SOC到屏幕,储存芯片等其实都是一样的。
而且他们在营销上更加灵活,喜欢请明星代言,玩线下市场,最近几年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此外他们独家的高功率快充技术还是挺不错的……他们家的手机在充电上,比一大票高端手机强多了。
当然,智云其实也有高功率快充技术,技术团队都已经开发出来了一百多瓦的快充技术了,但是为了极致的安全性选择了非常保守的策略而已……宁愿让手机充电慢一点,也绝对不要看见手机爆炸起火的新闻。
四星在去年里的惨况,那可是历历在目,值得智云集团在这方面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
就连隔壁的水果也被四星的电池自爆给吓到了……尼玛,后果太严重了,而水果方面的快充技术本来就相对差一些,更没胆子用高功率快充了。
最后,手机市场里的最后一个大玩家是大米,这个雷布斯建立起来,以性价比而著称手机厂商,销量也有大几千万、
它们很喜欢摸着威酷电子过河,威酷电子搞啥他们也搞啥……当然,威酷电子是正常的搞,多少还有些硬件利润,而大米是极致性价比玩法,硬件利润非常低,但是人家生态做的不错,依靠生态赚钱,所以也算是走出来了自己的道路。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手机市场竞争很激烈的,八千元以上的市场是智云独占,五千到八千左右的市场,智云占据大半,水果占据小半,四星占据零头。
四千元到五千元市场,也是上述三家瓜分市场。
到了三千到四千元这一价格区间里,才给一大票二线厂商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其中威酷电子又依靠小蓝MAX系列占据了相当多的市场,然后智云和四星、水果也在这一领域里用降价后的旗舰机,旧款机型,或者特殊机型抢夺市场。
留给其他二线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非常小。
然后是二千元到三千元市场里,智云和水果彻底推出这一市场,四星继续耕耘这一市场,威酷电子也有一部分市场份额,其他各手机厂商则是重点争夺这一市场领域,其中的华威以及OV做的都相对不错……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够争夺的主要‘高端’市场了。
一千元到两千元市场,则是威酷电子和一大票二线厂商的厮杀空间,其中威酷电子是属于比较强势的那种,其他的几家二线手机厂商也做的不错……这个价格区间,也是威酷电子,华威,OV,大米等国内手机厂商的主要优势领域,出货量非常大的。
千元以下……威酷电子彻推出这一市场,大米在这一领域里优势很大,然后还有其他一些三线厂商,乃至山寨机厂商混杂其中。
纵观整个手机市场里,各个价格区间里几乎都有实力非常强悍的手机厂商把控市场,这对于二线厂商,后来者而言想要进步,其实难度非常大。
在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里,国内二线手机厂商能够找到一条生存之路,其实很不容易,而能够做出来的就更少了。
华威、OV以及大米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们之后,还有一群半死不活,苦苦挣扎,甚至已经转行或者破产倒闭的失败者呢。
其中的大米,能够获得其中的成功,哪怕只是占据了低端领域的优势,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除了上述这几家外,还有其他几家手机厂商,如国外的LG,被联翔收购的摩托罗拉,还有国内的众兴、金立、TCL等……基本都是已经逐渐消失在国内消费者视线领域里的的三线厂商,但是他们在一些特定市场里还是拥有一些市场份额,得以勉强维持。
再往后,则是一群全球范围里的四线手机厂商,这些四线厂商其实也蛮多的,包括国内的一大群中小手机厂商,如做非洲等落后地区市场的川音科技,他们今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估计都得超过三千万台了,增长速度非常快。
此外还有国外的日本品牌,印度品牌等等。
而这些被列为‘其他’的国内外中小手机厂商,他们采用的供应链大部分也是华夏的供应链,手机生产也基本都集中在华夏。
要知道,去年全球范围内的智能手机总产能在十五亿台左右,而华夏的智能手机产能就达到了十四点五亿台,剩下的几千万台产能分布在越南、印度、日本以及韩国等地区,但是规模都非常小。
全球每年超过十五亿台智能手机里,有大概百分之六十五都是使用的智云集团旗下的手机SOC芯片(包括通讯基带);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使用的是智云集团旗下的储存芯片,如内存、闪存。
有百分之四十使用的是智云集团控股的华星科技的屏幕,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使用的是智云集团同样有战略投资的京东方的屏幕。
虽然这么大的高比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智云以及威酷电子直接拉起来,毕竟这两家的手机销量加起来就达到了五亿多台,直接占据了全球总销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但是依旧可以看的出来,智云集团在智能终端领域里的供应链掌控力度有多强悍。
而智云集团再加上国内的其他供应链厂商,一起组成的华夏电子消费领域的产业链,直接垄断了全球市场,根本就没有给第二个国家的生存空间!
哪怕水果,哪怕四星他们生产各类智能终端,都无法甩开华夏的电子消费供应链。
这也是当年徐申学非要扶持威酷电子,进军中低端领域,同时持续扶持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的缘故,这蛋糕做大了才能把供应链做起来,然后彻底拿捏住全球市场。
而这种全球最顶级的电子消费以及半导体供应链,最终又反哺智云集团以及徐申学旗下的其他企业的成长。
小疆科技,无疑就是这一套供应链发展模式里,获得大量好处的厂商。
作为一家专业的无人机厂商,其实小疆科技的技术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无人机本身上,对零部件的研发虽然也有,但是更多的还是依靠合作厂商的供应链。
如芯片领域,部分先进芯片是依靠智云半导体供应,部分是依靠国内陆续发展起来的其他芯片设计企业的供应……而芯片制造部分,基本都是智云微电子那边制造的。
电池部分,也是直接套用电子消费供应链的成熟电池技术,然后进行一些专门定制,让电池更加适应无人机的需求。
AI领域,直接抱着智云集团的大腿搞所谓的联合开发,实际上是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直接给他们弄了个无人机AI,然后小疆科技再自己拿去进行各种适配训练……饭都直接喂到了嘴巴里。
而到了现在,小疆科技又摘桃子了。
前脚刚听说老板的另外一家公司海蓝汽车,搞出来了半固态电池,他们后脚就跑过去厚着脸皮要订购电池。
这个电池自然不是用来给那些常规的小型无人机使用的,而是准备给大型无人机,尤其是其X14项目使用的。
因为使用了半固态电池后的X14项目,其整体续航能够提升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性能提升。
毕竟影响X14项目的正式商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之前的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不够,无法支撑X14项目的长时间续航。
在智能驾驶部分,飞控部分以及电机等各方面都解决的差不多,只剩下个能源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小疆科技那边得知了海蓝汽车搞出来了半固态电池后,有多么兴奋。
而经过徐申学的协调,最终小疆科技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海蓝汽车的半固态电池……海蓝汽车的半固态电池虽然不对外销售,但实际上只局限于不对汽车厂商销售,如果是其他行业的厂商有需求的话,其实他们也对外卖。
如果小疆科技也是搞电动车的话,哪怕大家都是徐申学的企业,估计海蓝汽车的管理层也会直接拒绝,亲兄弟还明算账的,更何况是兄弟企业……虽然都是徐申学的产业不假,但是双方的管理层却是两拨人,各自都拿着期权股份,不菲的薪资……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的。
而半固态电池可是海蓝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海蓝汽车的管理层不可能把自家的半固态电池出售给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之前徐申学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才说服了他们开放半固态电池的部分专利付费授权,这才让宁代电池获得了半固态电池的部分专利……就这,宁代电池那边还得缴纳高昂的专利费,并且最早也需要两年后才能够向市场推出产品!
合同规定,宁代电池两年内都不得利用这些专利技术,向市场推出半固态电池呢。
但是小疆科技,就没有这些困扰了,很快就从海蓝汽车里拿到了半固态电池,然后装在了自家的X14项目上。
最终,让这款X14无人机,首次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应用能力。
七月四日,徐申学就在前山国际会议中心里的一个露天开放式的会场里,向人们介绍了机器人的入门版,演示了几个高配置型号的机器人后,包括其中一个四足移动平台的通用专业机器人后。
徐申学并没停止发布会,而是对着全场观众道:“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款非常特别,甚至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来自小疆科技的X14无人机,一款人工智能低空大型多旋翼无人机。”
徐申学说完,就是朝着远方招了招手,很快人们就听见了嗡嗡声,抬头看去,只见两台大型的无人机一左一右并排快速驶来,然后抵达会场中心后自动降落到徐申学的两侧。
无人机不重要,甚至是这种体型比较大的无人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两台无人机里,一台里带着两个人,而另外一个则是携带了一巨大的货仓!
而紧接着,徐申学说出来的话就更让现场的人震惊了。
“如大家所见,我们的X14无人机,是没有驾驶员的,同时也不需要进行遥控,整个飞行都是机载AI全程自主控制!”
“这是一种不需要驾驶员,使用门槛极低,可以垂直起降,不需要依赖专业机场,同时最大续航能够达到一百五十公里,最大载重达到三百公斤,最大速度达到一百三十公里的划时代的无人机。”
“可以用于复杂地形的空中货物运输,人员的快速空中通勤。”
“诸位朋友们,真正的人工智能无人机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的朋友们,低空经济时代也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