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2章 李来亨坐镇山西
    随着购买的武器到来,驻守北京的禁卫军也进入了紧张的武器适应阶段。

    

    吴三桂除了每天和自己的两位夫人缠绵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城外的大营中盯着军队的训练。

    

    中央禁卫军是兵部直辖的军队,最高指挥官就是吴三桂,两员副将一个是夏国相,一个是吴应期,督导一职则是由李岩兼任。

    

    这支军队的设置除了支援其他方向的明军,更多的则是一种震慑作用,吴三桂不会容忍自己军队中出现军阀割据的存在。

    

    如果其他方向的军队有异动,这支大军就是镇压叛乱的一把利刃。

    

    “预备,放!”

    

    校场上火枪兵在进行着实弹设计。

    

    以前的明军火枪兵也有三段击,吴三桂觉得火力会存在中断,直接将三段击改成了五段击,这样火枪兵的活力就能源源不断的输出,并且火力的设计速度也得到提高。

    

    盾牌兵则是火枪兵设计的时候提供掩护,长枪兵则是近战中补充火枪兵的武器劣势,对应的弓弩手则是填补火枪兵可能存在的火力中断。

    

    可以说整支军队都是围绕着火枪兵在运转的,针对骑兵的快速进攻,吴三桂让辎重部队再面对大规模骑兵冲击的时候将运输的辎重车辆摆放在火枪兵四周,起到拒马的作用。

    

    这种战术最有名的就是汉代大将军卫青横扫匈奴的时候用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线列步兵算是初具雏形。

    

    就在吴三桂厉兵秣马准备直取山西的时候,从潼关中一只打着明字旗号的军队从潼关开出。

    

    一面李字帅旗簇拥着一员虎背熊腰的武将。

    

    李自成这段时间明里暗里都会听到一些传言说吴三桂最惧怕的就是李过的养子李来亨。

    

    又有传言说吴三桂不久就要对山西用兵,李自成心一横,将这员虎将调往山西镇守。

    

    此刻,带着三万大部分是新征的军队,李来亨开出了潼关前往太原,由于前面几次大战闯军的精锐几乎丧失殆尽。

    

    李自成让李来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集大同的大同军姜襄部,一同守卫山西。

    

    李来亨出潼关的消息很快便在暗处的隐龙军得知,几天以后身在北京的吴三桂得到了李来亨已经到了太原的密报。

    

    “吴良,叫吴义来见我!”

    

    片刻之后,吴良带着吴义赶来。

    

    “吴义,前段时间我让你和大同的姜襄取得联系,有没有搭上线!”

    

    “大将军,末将的人已经和姜襄取得了联系,这姜襄属狐狸的不见兔子不撒窝!”

    

    要好处!那就好办了。

    

    “这样,你让军师拟一份圣旨,封姜襄为平西侯,赏银万两!”

    

    “如果姜襄收了好处务必叮嘱他,如果李来亨调大同军和他汇合,大同军要充当我军的内应,关键时候要反正策应我军打垮李来亨。”

    

    吴义领了军令便下去安排去了。

    

    不一会吴义命人送来了一份密报,密报上面是搜集的山西晋商八大家和建奴贸易往来的证据。

    

    同时还将八大家的家底都摸排得一清二楚,这伙晋商的加长零零总总不少于千万两白银。

    

    “这年头还是抄家来钱快呀!看来又可以从这些吸血虫身上薅到不少好处了。”

    

    李自成搜集的金银都归了吴三桂,逃难到南京的明廷遗老遗少,后面的山东的藩王,孔家,蒙古的鞑子!

    

    那一次都让吴三桂赚得盆满钵满,不然吴三桂也没有能力养得起二十多万的野战军。

    

    张煌言几次都提议吴三桂可以适当压缩军队的开支,虽然库房里面还有几千万银子,但也禁不起这么造。

    

    吴三桂只告诉张煌言这些银子不拿来武装军队难道留着当战败后的赔款吗?

    

    一下就将张煌言问得哑口无言,后面对于军队的开支再也不吭声了。

    

    随后吴三桂找上了夏国相,询问了手榴弹的生产速度。

    

    夏国相只告诉吴三桂,现在几座大型的仓库都堆满了,如果大军出征的话每个士兵分个十来枚手榴弹不在话下。

    

    吴三桂当即让夏国相拿出一批送到军营中让士兵们进行实弹的训练,手榴弹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吴三桂也不会拿自己士兵的生命冒险。

    

    钱没了可以再赚,命没了可是拿银子买不到的。

    

    接连两三天,整个明军大营都不断传来激烈的爆炸声,那是明军士兵再练习使用手榴弹。

    

    保险起见,吴三桂还从山东调回了一万老兵,总不能全部带着新兵上战场吧。

    

    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份,吴三桂穿越到大明已经快有四个月的时间了。

    

    出征的日子也来到了,万事俱备之后,李岩选了日子。

    

    一大早,吴三桂在自己两位夫人的帮助下穿好了自己的盔甲。

    

    “吴哥,我们姐妹两人在家中等着你平安归来!”

    

    两女此刻已经双眼红肿!

    

    吴三桂将她们两人拥入怀中。

    

    “等我回来,我还要和你们生一堆孩子的!”

    

    亲吻了两女的额头,带上吴良等一众护卫,出了镇国公府,一千关宁铁骑早已经在府外等候。

    

    “出征!”

    

    吴三桂大手一挥!一千关宁铁骑簇拥着吴三桂向城外的大营而去,五万步卒加上两万关宁铁骑已经在城外列队完毕。

    

    “大将军,旗开得胜呀!”

    

    百姓们夹道欢送,在吴三桂的治下,物价稳定,粮食供应充足,治安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不说衣食无忧,至少百姓们能安居乐业,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直隶和山东的百姓已经知足了。

    

    尤其不断有逃难的百姓跑到这两省,本地的百姓才知道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过的是易子而食的日子,民间对于朝廷的拥戴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将军,末将这一生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应该就是跟随大将军了!”

    

    一路上送行的百姓让李岩感慨万千,第一次随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百姓也是这种热情,可惜不出几日,李自成的闯军在北京就成了过街老鼠一般。

    

    “军师,这才哪到哪,记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将军,这句话妙呀!”李岩反复回味着吴三桂的这句话。

    

    来到城门口,各部的尚书都在这里等着为吴三桂送行。

    

    “诸位,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大小事务就李岩拿主意了!你们有不能决断的就找军师就行。”

    

    “我等一定竭尽心力,祝大将军马到成功,成功收复山西!”

    

    “谢各位吉言,你们也保重身体,走了!”吴三桂冲众人拱了拱手,带着人马出了北京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