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2章 建奴也不是铁板一块!
    整个山东,直隶都在出现相似的情况。

    

    不少地主不愿意交出土地,企图聚集起来和官府作对。

    

    明军也不惯着这些人,吴三桂早已经给军队下了诛杀令,凡是敢于反抗的就地格杀,家产充公,一时之间两省到处都躺满了地主士绅的尸体,只杀的地主士绅噤若寒蝉!

    

    事实证明任何个人力量在国家机器面前都是土鸡瓦犬,胆小的赶紧将房产变卖了,换了银子偷偷的往南方而去。

    

    不出半月,整个山东,直隶的地主要么被杀,要么带着家小跑了!官府接受了这些地主的土地便着手开始将土地给百姓分发。

    

    直隶省张家庄。

    

    今天是官府分地的日子,一大早官府就来了人!

    

    这些衙役和官兵都扛着长长的竹签,上面还写着名字,一朵大会红绑在上面。

    

    百姓们一听说要分地早早的就在地里等着了。

    

    “张浩!”衙役念叨着名字,一个中年男子站了出来。

    

    只见衙役将写着他名字的竹签往地上一插。

    

    “张浩,从今天起这十五亩地就是你家一家五口的了,记住土地不可买卖,否则官府将要收回,记住了吗?”

    

    “记住了,大人,小的怎么舍得卖,这都是咱们的命根子呀!”

    

    张浩的家人看见自家分了土地也围了过来,看着已经属于自己的土地,张浩的爹抱着那竹签早已泪流满面。

    

    “老汉都快入土的人了,从来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自己的土地,浩儿呀,这都是朝廷圣明呀!咱们家以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恩,爹,我还听说家里劳动力多的还可以向官府承包多余的土地耕种,每年只需缴纳收获的两成作为租金,到时候咱们再租上十几二十亩,就咱们家这些劳动力,来年肯定能吃上白面馍馍!”

    

    “好,只要日子又盼头苦一点也是应该的,等官府可以申请租地的时候我们再租上点。”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将近尾声,不止本地的原住民分到了土地,逃难到直隶和山东的几十万灾民也分了土地。

    

    吴三桂也兑现了当时的承诺,种子免费供应给这些刚获得土地的百姓,京城中原来那些示好的商人李岩筛选了十几家出来,专门负责粮食的售卖,同时也为朝廷提供粮种,生产工具则是官府统一采购以后租借给百姓,等丰收以后以粮食等赎买。

    

    吴三桂从喜峰口那里带来的十万头牛也是被派上了用场,虽然这些牛不一定合适耕田,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强,调教之后依然能发挥不少的作用。

    

    吴三桂也是将这些耕牛都借给了农民耕田,只需要农民负责饮食,后面如果农民有收入了还可以将耕牛买下来自用。

    

    从直隶到山东,获得了土地的农民都在辛勤的耕种着,得益于吴三桂在密云等地兴建了不少水利,极大的缓解了北方的干旱,吴三桂让赵东升照着直隶的模式,在山东合适的地方也兴建一批水利工程,确保浇灌和人畜用水。

    

    与吴三桂这里热火朝天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建奴的首都沈阳!到处都有小道消息在流传着。

    

    “听说了吗?这次摄政王攻打明朝无功而返,是私底下和明廷那边达成了某种协议,说明廷那边支持摄政王登基继承大位,随后两国以长城为界,两国盟好!”

    

    沈阳的一个饭馆中,几个带着辫子的建奴在讨论着。

    

    “不光如此,我还听说了,其实当今皇上根本不是先皇的儿子,是摄政王的,难怪当时摄政王会放弃皇位争夺支持当今皇上登基,这不是转来转去都是摄政王一家人的天下吗?”

    

    “哦,”其余几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来来来,吃菜!”几个建奴便张罗着吃喝。

    

    “而且,我还听说,先皇当时对洪承畴用了美人计,知道是谁去引诱的洪承畴吗?”

    

    “是谁?”众人都好奇的追问。

    

    “就是当今皇上的母亲,现在的太后!”

    

    “我去,这皇家这么开放吗?”

    

    “谁不说是呢!”

    

    民间对于皇家的事情历来都是好奇的,不出几天,整个沈阳,整个辽东都流传出了各种各样版本的小道消息。

    

    这些小道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清廷内部,多尔衮山海关受伤以后回家都是静养,对于这些谣言让人查了下也查不到出处,只能认为是自己的对手故意散发的,也就没有过多放在心上。

    

    另外一边,一座巨大的宅院中,一伙满清贵族正在商量着什么。

    

    “王爷!外面那些传言八成是真的!福临很可能不是先皇的骨血,是多尔衮和皇太后的私生子,而且多尔衮很可能和明朝私下达成了某种勾当。”

    

    一个贵族模样的满清贵族正在和一个长相颇为英俊的中年男子说着。

    

    这人正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豪格在大堂中此刻正在大堂中来回踱步。

    

    “来人,去将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请过来!还有鳌拜等一些和多尔衮不合的人都给本王请过来府里。”

    

    济尔哈朗和代善都陆续来到,效忠于豪格的一批八旗将领也陆续来到。

    

    “肃亲王,不知道叫我等过来所为何事?”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率先开口,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在满清中地位极高。

    

    “礼亲王,郑亲王,请二位王爷过来是先问问最近有没有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好像是听到过一些小道消息,怎么,肃亲王不会当真了吧!”

    

    “礼亲王,中原有句俗语,无风不起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多尔衮很有可能已经私底下和明廷达成了某种协议,咱们还是该未雨绸缪,万一多尔衮想谋朝篡位呢?

    

    或者,现在的皇上压根就是多尔衮的种,礼亲王,论辈分我还要叫你一声皇叔?你难道要看着大清的皇位落入奸佞之手。”

    

    “这个?”

    

    “还有郑亲王,上次多尔衮山海关大战,损兵折将,郑亲王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提出罢免多尔衮,但是却被多尔衮罢免了不说,自己的镶蓝旗还被多尔衮也夺去了,您甘心吗?”

    

    一旁的济尔哈朗露出了一付不甘的表情。

    

    “你说怎么办吧?肃亲王!”济尔哈朗仿佛下了某种决心。

    

    “我想咱们明日早朝向多尔衮和当今皇上问个明白!”

    

    “肃亲王,你不会是想逼供宫吧?”

    

    “两位王爷,咱们只是想要个真相,我大清的皇室不是藏污纳垢之地,如果多尔衮真和福临不清不楚,他这个皇位我看还是别坐了!免得让天下人耻笑,丢的是咱们的脸。”

    

    “好,那我们明天就在早朝上问个明白!”

    

    “礼亲王,郑亲王,多尔衮非等闲之辈,我们可能也要做些准备!”

    

    几人又商量了半天,豪格提出将忠于自己的军队都埋伏在皇宫外面,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的也好应对,几人便下去召集自己的部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