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丽珠,虽身世微瑕,然其人温婉而不谄,知书而达礼,自踏入府门,非但深得老夫人青睐,阖府上下亦无不另眼相看。
下人之中,不明内情者,更有私相传言,谓老夫人留此佳人,实欲为孙辈择一佳偶。丽珠乃庶出,正室自不可期,然二夫人膝下犹虚,众人遂揣测老夫人或有心使此侄孙女为世子侧室。
徐婉宁闻老夫人言,笑语盈盈:“吾表妹丽珠,才情容貌皆出众,何等男儿方能与之匹配?”
见丽珠面染霞红,婉宁更添戏谑:“表妹如此佳人,便是入宫为后,亦不为过。”
老夫人见侄孙女羞涩,轻责婉宁:“婉宁勿再逗弄你表妹。”
徐婉宁素喜玩笑,闻老夫人言,方敛笑,未料丽珠却道:“我无意嫁入皇室贵族,即便嫁去,亦不过为他人侧室。若如此,倒不如嫁与山野村夫,自在快活。”
未嫁女子,公然言此,按礼颇失体统。然此非丽珠不知进退之妄言,实因其心思细腻,居府中时日,已从下人眼神中窥得一二。
其身份特殊,加之老夫人宠爱,难免引人遐想。
丽珠心如明镜,众人如何看待她,她心中了然。
徐钦虽为良配,若未婚,老夫人有意撮合,丽珠自是乐意。然其已娶,且情深意重,丽珠虽庶出,却不愿无耻插足他人婚姻。
如此人生,无幸福可言,她誓不再步生母后尘,为人偏房。
宁被人轻视,亦要借此机会表明心志。
丽珠此言一出,在座明理之人皆会其意,非但无人责其失礼,反赞其气节人品。
婉宁前言入宫,不过戏言,今闻丽珠所言,诚恳道:“表妹勿忧,我徐家交往之士族,青年才俊众多,定为表妹寻得佳偶。”
老夫人附议:“婉宁所言极是,我徐家亲友众多,只我年迈,少有应酬,对其子女不甚熟悉。”
老夫人望向两位孙媳:“如今应酬之事,皆赖尔等,为表妹留意一二。”
茜月嫁入镇国公府,亦曾见几位来访表姐,其中丽珠之品性,最为她所喜。
闻言,茜月笑道:“祖母放心,表妹之事,我必挂怀。”
徐婉宁直爽,即对丽珠言:“表妹何时得闲,来我处一叙,详告所好,我好依此寻觅。”
丽珠心知,叔伯欲老夫人主婚,其婚事好坏,皆系于镇国公府。闻婉宁、茜月之言,丽珠坦然答:“如此,此事便劳两位嫂嫂费心。”
热闹除夕宴后,女眷聚首笑谈,男子则共论要务。
徐钦年后将奉旨南征,收复五城;四爷徐玉,则需备考科举。
簪缨之家,荣辱与子孙功绩相连。镇国公府虽有祖荫,欲家族长盛不衰,子孙亦需奋发。否则,门第再高,终有衰败之时。
徐显仕途受损,徐家之望,尽在徐钦。徐玉若科举高中,亦能为府上增光。
故,徐钦南征与徐玉科举,关乎镇国公府荣耀,乃头等大事。
镇国公对徐钦出征多番叮咛,徐显不通兵事,唯有关注徐玉科考。
经调养,徐玉身体已无碍。徐显皱眉问:“闻你仍不愿入官学?”
徐玉低头不语,徐钦急道:“我已与蔡伦商定,一切安排妥当,你为何不去?”
无论兄长如何劝说,徐玉默然不语。
镇国公见二子劝不动幼子,亦焦急:“官学名师授课,你即将应试,兄长已为你铺路,为何不去?”
面对追问,徐玉淡然答:“在家自学,亦无不同。”
徐显急道:“岂能相同?有此良机不用,偏要苦读?他人求官学而不得,你有此便利却不珍惜,我劝你年后务必入官学听讲。”
徐显苦劝,徐玉只低首不语。
镇国公见状,不耐烦道:“罢了,由他去吧。”
徐钦见弟固执,面色一沉。
徐显亦不满,冷哼:“如此固执,早晚悔之。”
宴毕,众人散去,各归院落。
茜月见徐钦面色不佳,问:“仍未劝动四弟?”
徐显无奈:“那榆木脑袋,谁能劝得动?哼!非要吃亏方知错。”
徐显抱怨间,徐婉宁轻推徐显,清嗓:“四弟来了!”
众人回首,果见徐玉。
喜欢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请大家收藏: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请大家收藏: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